当我们大力倡导孩子要具备自理自立精神时,却常常听到一些家长埋怨自己的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离开了家长就寸步难行;他们事事都要依附家长,离开了家长这根拐棍,孩子将一事无成;他们缺乏前进的动力,害怕艰难困苦,胸无大志,得过且过。但是造成一些孩子不能自理自立的根子在哪里呢?是怨孩子呢,还是怨自己呢?一些家庭教育专家曾反复讲过: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孩子的家长。可见,这个根子不在于孩子,而在于家长。
孩子不能自理自立的根子在家长,这一问题产生原因和具体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一)家长过多代劳
他们以孩子尚小、不懂事和缺乏能力为由,过多代替本应由孩子自己承担的责任。诸如,替孩子洗脸、穿衣、系鞋带、扫地、收拾房间和洗衣服,等等。久而久之,孩子学会了依靠家长,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自己什么也不会,连起码的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也不具备。
(二)家长过多代替孩子的自立行为(www.daowen.com)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其自立行为会逐步养成。他们感到自己长大了,总希望摆脱家长的牵制,进行自我行为选择,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增强自我决定问题和单独行动的勇气。但有的家长总是不放心,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中,过多代替孩子的自立行为。如,孩子上学了,本应由自己独立完成家庭作业,有的父母总爱代替孩子做作业,帮孩子检查作业,孩子却在一边玩耍。孩子的课外活动本应由孩子自主安排,但有的家长总爱干涉孩子的安排,按照自己的爱好给孩子报钢琴班、舞蹈班、英语班和奥数班等,搞得孩子疲于奔命。孩子升学填报院校和专业,本应由孩子征求家长的意见,然后自主做出选择并填写。但有的家长却不顾孩子的个人意愿,主观代替孩子做出最后的选择。随着孩子的逐步长大和日益成熟,他们对社会、对学校,甚至对家庭中的一些问题也形成了自己的观点看法。但有的家长却不尊重孩子的意见,动不动就批评一顿,连起码的交流、沟通和讨论也不允许。久而久之,孩子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逐步弱化,其聪明才智和潜在创造力也难于得到充分发挥。
(三)家长对孩子的自理自立精神持冷漠态度,对其参加的有关活动不予积极支持
从孩子的本性来讲,他们是积极向上的,有一种奋发图强、争取先进的内在愿望。但是,这种自理自立精神又是不稳定的,一旦遇到暂时困难和挫折,其心灵极易受到创伤,行动产生动摇,甚至出现灰心丧气、停滞不前的现象。这时,家长本应赞扬孩子的自理自立精神,鼓励孩子参加有关的活动。但有的家长对此却持冷漠态度,似乎“这好那好不如学习成绩好,只有学习成绩好才是最大的好”。对孩子积极要求参加的军训活动、夏令营活动、公益活动和文体活动等,往往以种种借口加以阻挠,生怕影响了孩子的学习,累坏了孩子的身体,致使孩子上进心受挫,难于形成强烈的奋斗精神和竞争进取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