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是人体容纳、运输、消化食物及化生气血最重要的脏腑,但是近年来,竞争的日趋激烈,工作的日益繁忙,很多人都不注意自己的一日三餐,有的吃泡面,有的吃快餐,甚至有的忙起来废寝忘食,所以长此以往,很多人的脾胃就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殊不知,越是在这种紧张、繁忙、压力大的情况下,越需要来关爱自己的脾胃。
(一)善待脾胃
如果脾胃很好,没有什么疾病,那么,在平时则需要注意到以下一些方面,以保护好脾胃,防止疾病的发生:
1.饮食要有节,做到一日三餐巧安排 俗语说“早饭饱、午饭好、晚饭少”,“晚饭减一口,活到九十九”。因为人的基础代谢白天比晚上旺盛,对食物的需要量和消化功能也比较强,晚上活动少,能量消耗低。同时,饮食宜清淡,尤其中、老年人不宜多吃肥腻、油煎、过咸的食物,一定要限制动物脂肪,可多吃一些豆类食品和新鲜水果、蔬菜。
2.饮食习惯良好 平时不仅要注意饮食的卫生,不食不洁食物,而且饮食宜温、熟、软,勿食或少食生冷,以“热不炙唇,冷不振齿”为宜,尤应忌食黏硬不易消化的食物。同时,吃饭时要有好心情,吃饭要专心致志,细嚼慢咽,饭后不宜马上洗澡或做剧烈运动。
3.因人因时进食 根据个人的体质要求,按照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和东西南北中气候与水土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宜的食物。因为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滋补需要,如果选择错误的饮食,不会起到调养作用,反而会对脾胃造成损害。例如有些年轻人,喜欢在冬天吃雪糕,这样就很易伤及脾胃。而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水土,有其自身的饮食习惯。比如北方人很少吃辣椒,但冬天到重庆后,就很难适应那里阴雨连绵的日子,稍不注意就很易患关节炎。在食补或食疗时要注意食物的辛、酸、甘、苦、咸五味所禁或忌口,因五味之性各有所偏,对不同人的体质或疾病,必须避免不同的味气所伤,以免助邪而攻正。
(二)脾胃食养
保养脾胃宜吃具有补脾气作用的食物,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宜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忌吃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忌吃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忌吃利气消积,容易耗伤脾气的食品。
1.适宜食物 ①主食及豆类的选择:粳米、籼米、玉米、薏苡仁、番薯、豆腐等;②肉、蛋、奶类的选择:牛肉、鸡肉、兔肉、狗肉、牛肚、猪肚、桂鱼、乌鸡等;③蔬菜的选择:藕、栗子、山药、扁豆、豇豆、胡萝卜、马铃薯、洋葱、平菇等;④水果的选择:葡萄、红枣、桃、杏等。
2.饮食禁忌 忌吃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忌吃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忌吃利气消积,容易耗伤脾气的食品。如苦瓜、冬瓜、海带、螃蟹、鸭子等。
3.几种补脾的食物 ①大枣:中医有这种说法“大枣气味甘,怡年,安中,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重,和百药,久服轻身延年”。②蜂蜜:有记载称,蜂蜜能“安五脏,补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久病,和百药,久服强志健身,延年益寿”。③莲子:清代的一部著作中提到,莲子“落田野中者,百年不坏,人得食之,发黑不老”。宋代文献记载莲子粉粥,每次取莲子粉15~20g,粳米或糯米100g煮粥,早、晚食用,可以治疗年老体弱、慢性泄泻、多梦失眠、夜间多尿,令人强健。④胡萝卜:中医认为,胡萝卜可健胃行气消食,凡脾虚食停、气滞不畅,证见胸满脘闷、食欲缺乏以及久痢不愈者,可作辅助食疗。
4.适当服用健益脾胃的中药 ①黄芪:中医认为“黄芪,补益中土,温养脾胃,凡中气不振、脾土虚弱、清气下陷者最宜”。一般用量10~15g,蜜炙煎服。②党参:味甘,性平,功能补中益气,益血生津,为平补保健之品,久服令人长寿。一般用量10~30g,水煎服。③黄精:味甘,性平,能补脾润肺,补益肾精,强筋骨,乌须发,抗衰老。每日服9~15g,水煎服。④茯苓:味淡,功能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唐代药王孙思邈说“茯苓久服百病除”。用量一般为9~12g,水煎服。但阴虚津枯者不宜用。
5.患有脾脏疾病的食养 ①若脾胃虚弱的人,宜食用红枣、山药、扁豆、芡实、莲子肉等;②若胃热素盛的人,宜食梨、藕、甘蔗、蜂蜜等干寒生津之品;③若气机阻滞的病人,宜多食萝卜、佛手、金橘,或用橘皮做成的调料。
(三)其他健脾的方法
调理养生脾脏的方法,古人积累了很多经验,除了食养外,还有一些方法,对脾脏大有裨益。(www.daowen.com)
1.叩齿 牙齿功能对人的健康影响很大,要健脾胃必须保护好牙齿。古代养生学家介绍“清晨叩齿三百过者,永不动摇”。具体做法是:摒除杂念,全身放松,口唇轻闭,然后上下牙齿有节律地互相轻轻叩击。
2.咽唾 涎液,古称“金津玉液”,民间流传着“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益我度百年”的谚语。认为口中津液充盈,是健康长寿的保证。此法是晨起漱口之后,宁神闭口,先叩齿36次,然后咬紧牙齿,用舌在口腔中四下搅动,不拘次数,以津液满口为度,再分次缓缓咽下。
3.饭后摩腹散步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说:“平日点心饭讫,即自以热手摩腹,出门庭行五六十步。”此法若能长期坚持,对调整脾胃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防治消化不良和慢性胃肠疾病大有益处。
(四)健脾关注点
1.冰西瓜伤脾胃 西瓜本来就是生冷性寒的食物,一次吃得过多容易伤脾胃,如果贪凉吃冷藏时间过长的冰西瓜,对脾胃的伤害就更大。此外,西瓜中有大量水分,可冲淡胃液,从而引起消化不良,使胃肠道抗病能力下降,容易导致腹胀、腹泻。特别是在远行、剧烈运动之后,如果大量吃冰西瓜,胃平滑肌和黏膜血管突然遇到过冷食物刺激,很容易出现收缩痉挛,引发胃痛或加重胃病。胃肠虚弱的婴幼儿和平时就有脾胃虚寒、消化不良等肠胃道疾病的人,最好少吃。
2.少饮酒 少饮酒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率,尤其是在冬天,饮酒可使你暖胃、暖身,防止受凉感冒,但是乙醇对脾胃刺激很大,所以大量饮酒就弊大于利了。现在很多朋友应酬很多,要十分注意这一点。
3.素荤要搭配 少吃油腻的食物,多吃蔬菜。日常饮食应以清淡为主,以便清理肠胃。进食要温凉适当,以免热伤黏膜,寒伤脾胃。但素食老人要防胆结石。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老人们开始认识到过去人们钟爱的大鱼大肉等油腻食物可导致身体肥胖,催生许多疾病。因此,许多老人对素食情有独钟,有的老人终年不吃肉。孰不知,单纯的素食摄入会导致食物成分比例失调,同样会引起许多疾病。研究证明,老年胆结石患者有近半数由单纯素食引起。
4.切忌忧虑过度 中医认为,思虑过度易伤脾胃。久之会气血生化不足,使精神疲乏、心悸气短、健忘失眠、形体消瘦,从而导致神经衰弱、肠胃神经官能症、溃疡病等。所以,必须注意性格、情操及道德的修养,做到心胸豁达,待人和善。遇事不要斤斤计较、苦思冥想,更不要对身外之物多费心思。
5.春天注意补脾 中医脏腑学认为,春天是肝气主导的季节,肝气旺盛,肝胜脾(木克土),以致脾胃不能很好地运化水湿。因此,很容易引起水湿内困,加上春季阴雨绵绵,外湿困阻脾胃阳气,引起人体血气运行不畅,经脉不通,所以才会感到疲乏、嗜睡,这就是人们称之为的“春困”。脾虚困湿是春困的主要原因。湿气一般夹“寒”而来,因此幼儿必须注意保暖,切勿受凉;不要吃太凉的食物,应多吃健脾胃、去湿食物并适当温补,让湿气随大小便排出。另外,家长还应让孩子多进食健脾去湿的食物。健脾的食物有:鲫鱼、胡萝卜、苹果、怀山药、小米、莲子、猪肚、鸭、鹌鹑等。去湿的食物有:鲤鱼、赤小豆、金针菜、莴苣、薏苡仁、扁豆、冬瓜等。
6.夏季脾胃保养四要诀 中医学认为,胃、脾是脏腑气化升降的枢纽,为气血生化之源。而“动为纲,素为常,酒少量,莫愁肠”则是保养脾胃的四大要诀。
(1)动为纲:指适当的运动可促进消化,增进食欲,使气血充足,精、气、神旺盛,脏腑功能不衰。
(2)素为常:少吃油腻的食物,多吃蔬菜。日常饮食应以清淡为主,以便清理肠胃。进食要温凉适当,以免热伤黏膜,寒伤脾胃。
(3)酒少量:不要嗜酒无度,以免损伤脾胃。
(4)莫愁肠:中医认为,思虑过度易伤脾胃。久之会气血生化不足,使精神疲乏、心悸气短、健忘失眠、形体消瘦,从而导致神经衰弱、肠胃神经官能症、溃疡病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