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乱世中的不倒翁:王戎的通吃之道

乱世中的不倒翁:王戎的通吃之道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王戎却一生混迹官场,而且是个不倒翁。由此可以看到,王戎从小就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和精准的分析能力,所以后来宦海浮沉,虽历经丧乱,却始终屹立不倒。王戎在林下名士和政界人物之间都很吃得开。但在与竹林七贤交往的过程中,王戎却是诚心诚意的。对这样一个人,作为嵇康小兄弟的王戎按理说应该怒目相向才对。但深谙做官之道的王戎没有这样做。

乱世中的不倒翁:王戎的通吃之道

王戎:黑白两道通吃的不倒翁

历史往往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曹氏废汉献帝刘协以自立,不久司马氏也如法炮制废掉魏元帝曹奂建立起西晋王朝,如同其他篡夺大位者一样,司马氏也必然要在政治上排除异己,制造血腥。而当时的士人也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超脱红尘逍遥于江湖山野之间,要么宦海浮沉为自己的前途谋取机会。

王戎

竹林七贤当中有好多人最终都选择了远离官场,这倒不一定是因为他们没有抱负,而是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抱负根本失去了实现的可能,于是干脆表现出一种旷达的态度,就是这样的态度却使得他们获得了文学史上的好名声。

而王戎却一生混迹官场,而且是个不倒翁。这与他的性情有着很大的关系。

王戎七岁那年,有一次,魏明帝在宣武场玩一个游戏,把老虎的爪牙弄掉,然后派个武士上去和老虎搏斗。这个嗜血如命的动物,看见猎物就在自己面前,吼声惊天动地。当时前来观看的百姓都吓坏了,一个个趴在地上不敢动弹,只有王戎,这个七岁的小孩子,仍然站立在那里,毫无惧色。

还有一次,很多小朋友在外面玩,有人看见道路旁边有一棵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大家争先恐后地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一个人还站在原地,没跟着过去。有人就问他原因。王戎说:“这李树,就长在路边上,结了那么多的果子却没有被人们摘掉,现在还留着,肯定是难以下咽的苦李。”那些小孩摘来一尝,果然如此。

由此可以看到,王戎从小就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和精准的分析能力,所以后来宦海浮沉,虽历经丧乱,却始终屹立不倒。

王戎在林下名士和政界人物之间都很吃得开。拿竹林七贤来说,虽然阮籍比他大整整二十四岁,但他俩很谈得来。阮籍曾经和王戎的父亲王浑同事,阮籍去王家串门,每次都是只和王浑没谈几句就跑去和王戎交谈去了。阮籍曾当面对王浑说:“令郎王戎谈吐清俊绝伦,不是你能比得上的。”

当然,阮籍也知道,王戎在志向上和自己是有偏差的,尽管感情深厚,但王戎还是走上了和大家不同的仕宦道路。王戎生于门阀世家,王家的王衍,王澄,王导,王敦,哪一个不是那个时代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有这样的家世,不想当官也难。(www.daowen.com)

但在与竹林七贤交往的过程中,王戎却是诚心诚意的。他了解自己的这些朋友,他也不隐瞒自己所谓的俗气,他表现出来的是真实的王戎,因此他们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友情往往就是这样,未必是相互间的仰慕,也不必是彼此的迁就,而是亮出本色,坦诚相对。当多年以后,王戎当上了尚书令,有一天坐着马车经过黄公酒垆的时候,对身边的人感慨道:“想当年,我常常和嵇康、阮籍他们一起在这里喝酒,竹林之游的那些人,其中有一个就是我啊。”

王戎与政界人物也交往得很好,特别是钟会。嵇康之死,是钟会罗织罪名所致。对这样一个人,作为嵇康小兄弟的王戎按理说应该怒目相向才对。但深谙做官之道的王戎没有这样做。晋王朝作为中国历代王朝中的异类,从第一个皇帝开始就不争气,第二个皇帝直接就是个傻子,然后皇权就开始走向没落。身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政治博弈和权力斗争,更是极端残酷的,能够保全自己性命无虞才是最重要的。

也许是时代造就了王戎这样一个人,因为如果把他放到一个更好的时代,他很有可能成就大事,因为他不欠缺成就大事的任何能耐。

名家点评

正面评价

戴逵(东晋学者):王戎晦默于危乱之际,获免忧祸,既明且哲,于是在矣。

负面评价

刘义庆南朝文学家):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