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于禁:一朝失策,名誉扫地

于禁:一朝失策,名誉扫地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途中,于禁还未经请示就处理了一些进行劫掠的青州士兵,保证了军纪。这就是曹操送给于禁的一份令人羡慕甚至嫉妒的礼物。当晚,于禁惭愧发病而死,那三十年英名也随他而去。

于禁:一朝失策,名誉扫地

于禁:一着不慎,英名尽失

关羽水淹樊城,庞德战死,于禁投降的消息传到许昌,无数人震惊悲叹,无不为于禁将军最后的变节投降而扼腕叹息,包括曹操。曹操说:“我重用于禁三十年了,怎么临危处难之时,他反而不如庞德吗?”在他的眼中,庞德是降将,而于禁可是兄弟啊。

于禁,山东泰山人,参加过征讨黄巾的部队,后来由会稽太守王朗推荐给曹操。曹操召见于禁交流询问,谈话的结果相当理想,随后于禁连升三级,被任命为军司马,开始了他新的戎马生涯——讨吕布于濮阳,破高雅与许昌,围张超于雍丘,斩刘辟于版梁……在曹操发动的无数次战役中,于禁都担任着前锋的重要角色,挥舞手中那杆锋利的长枪,次次都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成了为曹操开疆拓土不可或缺的大将。

在曹操众多的武将之中,有勇无谋者比比皆是,但于禁却是一个文武兼备的将军,几乎可与蜀汉之赵云媲美。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操出兵第一次讨伐张绣,由于实力的悬殊,张绣只得率部投降。谁知又生变数,生性好色的曹操看上了张绣的婶婶,张绣一怒之下在宛城反叛。曹操为自己的这段风流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及大将典韦全部战死,连自己也只能慌不择路地逃命,全军上下一片混乱。

唯独于禁率领手下数百人,边战边退,虽然有所伤亡,但始终没有溃散,并阻止了张绣的追击,敲锣打鼓地返回大营。在途中,于禁还未经请示就处理了一些进行劫掠的青州士兵,保证了军纪。“虽古名将,何以加之!”这就是曹操送给于禁的一份令人羡慕甚至嫉妒的礼物。当然,还有那个令人怀念的称号——益寿亭侯。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官渡之战,曹操以于禁为先锋坚守延津。带着步卒两千人和曹操对他的信任,于禁抵挡住了袁绍发起的多次疯狂的进攻,随后,于禁纵兵反击,给了袁绍一场惨痛的打击,留下了史书上那“斩首获生各数千,降绍将何茂、王摩等二十余人”惊人的记录。于禁,再次用他那杰出的军事才能征服了曹操。

不需要过多的修饰,此时的于禁已用他那无懈可击的忠诚和才华使故事近乎于完美。

他也想过功成身退,一个在政权漩涡里挣扎的灵魂,发出过无奈而感伤的呼喊,他想对儿子说:“儿子啊,我多想和你像以前那样牵着黄狗出东门去打猎啊。”可是这还有可能吗?一个在战场上厮杀了数十年的老人,他内心深处有着这样一个卑微却美好的愿望。然而,现实没有给于禁这样的机会,古稀之年的于禁仍然无奈地陷在战争里无法脱身。

历史这位不负责任的家伙,它总是喜欢在这完美的时刻随意地划上一笔……(www.daowen.com)

建安二十四年秋,曹仁被围于樊城,当关羽逐渐逼近许昌时,迟暮之年的于禁毅然背负起重任,准备发挥自己的余热。曹操没有怀疑眼前这位故人战胜对手的能力,更没有怀疑他的忠诚。

然而在接下来的一场滔滔洪水面前,这位当时足以成为世人争相膜拜的名将,却也流露出了求生的欲望,他肉袒出降。无能为力的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英名在这场大水中灰飞烟灭。

这是人性最值得探讨的问题。曾经的稳重青年,如今的沙场老将于禁,在兵败如山倒的危急关头做出了一个与他的稳重和阅历极不相称的举动。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曾经一生辉煌的于禁屈辱地作了阶下囚。从此,他再也不是那位纵横江湖的威武将军了,他成了耻辱的代名词。

当于禁被送回魏国的时候,等待他的却是更残酷的折磨,他所追随的曹操已经离开了人世,新君文帝曹丕为了羞辱于禁,让他去守曹操的陵墓,并且处心积虑地在陵屋中画下了庞德慷慨就义而他却苟且偷生的场景。这路人皆知的含沙射影,刺中了他内心那不可触摸的伤痛。当晚,于禁惭愧发病而死,那三十年英名也随他而去。

名家点评

正面评价

陈寿:樊城之败,水灾暴至,非战之咎,其复禁等官。

负面评价

司马光:于禁将数万众,败不能死,生降于敌,既而复归。文帝废之可也,杀之可也,乃画陵屋以辱之,斯为不君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