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乱世荆轲:侠风传世,舍身保国家

乱世荆轲:侠风传世,舍身保国家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待秦王拔剑砍伤荆轲后,荆轲将匕首投向秦王,结果又没击中。只是,荆轲一死,六国的抗争故事,也要就此结束了。秦王立即增派军队攻打燕国,十月攻陷燕都蓟城。荆轲作为春秋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四大刺客之一,虽然行刺失败,但并不妨碍其声名鹊起。与专诸、要离、聂政相比,荆轲已经从个人恩怨中升华出来,不单纯是为一己之私行刺,而是担负起了国家大事。

乱世荆轲:侠风传世,舍身保国家

荆轲:舍身为国家,侠风传千古

刺客对历史会有多大的影响?能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的兴亡?我们让荆轲来回答这些问题。

战国末期,秦国为了瓦解六国势力,一直奉行的是远交近攻的战略,对远方的燕国一直积极拉拢。当灭掉韩赵之后,军队并没有撤回去,而是屯军易水对岸,虎视眈眈,准备一举灭掉燕国。

“疾风知劲草,国乱思良将”,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作为燕国储君,太子丹真可谓殚精竭虑!平时治国无方、统军不力,然而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想想也许刺杀秦王尚可一搏。

于是,刺客荆轲就出场了。

刺客是一个风险最高的职业。这个职业里充斥着冒险家、剑客、流浪汉、失意文人等一系列形形色色的人物,那荆轲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荆轲刺秦王

荆轲本是卫国人,秦灭卫后流离各国,最后到了燕国后,整日在街头流浪。他喜欢喝酒,每天和朋友高渐离在街市上喝酒,喝到半醉以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就在街市上和着节拍唱歌,好像很快乐,可是一会儿又相对着哭泣起来。燕国豪侠田光知道他不是等闲之人,便和他成为至交。

当太子丹找到田光之时,田光认为自己已经很老了,就把荆轲介绍给他。为了激励荆轲担当大任,田光说:“希望你早日去见太子,说我已经死了,以表明我没有把国家大事泄漏出去”说完拔剑自刎,以死明志。

于是,荆轲就带着秦王仇人樊於期的人头、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与一把涂满剧毒药物的匕首,从易水边出发了。

残阳如血,北风呼啸,太子丹率宾客送荆轲西入秦国,荆轲喝下了太子丹双手奉过的酒,慷慨激昂地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令人荡气回肠。

荆轲行刺的灵感来自专诸,专诸在刺杀王僚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性地把匕首藏在鱼腹中,在为王僚献菜时,拿出匕首一击而中。荆轲当然没有简单模仿专诸,他充分考虑了秦王的心理,他把匕首藏在秦王垂涎已久的督亢地区的地图内,想等秦王展图而观,忘乎所以的时候下手。

一切如荆轲预想的那样,地图展开,匕首出现,他一手揪住秦王的袖子,一手拿起刀准备刺向秦王。但出乎意料的是,秦王断袖脱险。荆轲没刺中。待秦王拔剑砍伤荆轲后,荆轲将匕首投向秦王,结果又没击中。荆轲临死倚柱大笑说:“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无非是想活捉你,得到归还侵占土地的凭证去回报太子。”(www.daowen.com)

这样说来,他不能像专诸、聂政那样一刺成功的原因是他想逼秦王立下盟约不再侵燕。如果真能让秦王签下盟约,这种劫持人质的做法也许更为高明,但当时究竟是劫持人质容易,还是一击而中、慷慨赴死容易?大侠荆轲,当有自己的思路与选择。只是,荆轲一死,六国的抗争故事,也要就此结束了。

和荆轲一同入秦的,还有一个副手秦舞阳,他十三岁杀人,十五岁学剑,十七岁有成,秦舞阳杀人的时候,被杀者都不敢和他对视,所以,燕国人都称秦舞阳是勇士。可就是这样一个勇士,在看到高殿之上威武严厉的秦王后,竟然吓得脸色苍白、牙关紧咬、浑身战栗。当时荆轲连忙解释:“他是蛮夷之人,没有见过天子,现在见到威严的天子害怕了。”

秦舞阳掉链子,荆轲剑术不精,燕太子丹反击失败。事已至此,秦王哪会放过太子丹这个元凶!秦王立即增派军队攻打燕国,十月攻陷燕都蓟城。然后又出军灭齐,终于一统天下。

荆轲作为春秋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四大刺客之一,虽然行刺失败,但并不妨碍其声名鹊起。与专诸、要离、聂政相比,荆轲已经从个人恩怨中升华出来,不单纯是为一己之私行刺,而是担负起了国家大事。

现在由于我们有了历史的纵横对比,可以看得更清楚了:荆轲虽不懂得以一人之力难以挽狂澜于既倒的道理,也不懂得秦帝国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他不怕牺牲,在国家多事之秋挺身而出、不避艰险的精神和气概还是值得称道的。他以粉身碎骨的代价撼动了秦王这块巨石,也因此从一个默默无闻之人一跃成为熠熠生辉的英雄人物。

名家点评

正面评价

陶渊明: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负面评价

苏洵: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朱熹: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