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秀达蓬东瀛路
信宿淹丹壑,烟霞迥隔尘。
万峰凝叆叇,孤月照嶙峋。
石罅泉如乳,山深木有鳞。
逢樵问遗迹,几处欲迷津。
这是清代诗人林庭梧《游香山》诗,写的是300多年前慈溪三北的达蓬山。
达蓬山,原名香山,又名大蓬山,因秦始皇东巡至此,命方士徐福下海“欲自此航海达蓬莱”,求取长生不老之药,故后人名之为达蓬山。达蓬山位于今慈溪市东部的三北镇境内,在翠屏山脉东端,主峰海拔422米,距宁波市区35公里。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出宁波城北,经骆驼,越龙山,至三北镇,从达蓬牌楼转车抵达蓬山跑马岗,沿长达10公里的盘山公路蜿蜒而上,20分钟即可到达山顶。达蓬山,重峦叠翠,东临大海,四周有凤浦湖、窖湖、九龙湖、灵湖,山水奇秀、天开图画。
据宋宝庆《四明志》载:“大蓬山,距东北三十五里,又名‘达蓬山’。山上有岩,高五六丈。有石穴,深四丈余。岩上有佛迹,多香草。秦始皇至此,欲自此入蓬莱,故号‘达蓬山’。佛迹岩在达蓬山之顶,悬崖深壑,石壁削立,而壁间有三佛迹在焉。斗鸡石在达蓬山间,高五丈,左右两崖兀立对峙,如斗鸡之状。”
秦始皇东巡雕像群
达蓬山北望杭州湾,东濒东海,南面是三江平原,是古时“眺沧海,观海市”的绝好位置。据传,徐福多次陪同秦始皇在位于达蓬山顶面脊(达蓬山制高点观景庵遗址,今建祈福阁)观看海市蜃楼,在一片云雾中看到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于是就有了《史记》中记载,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 )十一月,秦始皇“过丹阳,至钱塘,临浙江……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传说,其时秦始皇登香山,东眺沧海,遣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在此下海东渡蓬莱仙界……
其实早在该年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徐福先后尝试从家乡附近的海州湾东航日本,但两次都无功而返。第三次,徐福吸取前两次失败的教训,趁十月的西北季风南下浙东,率85 艘大船,数千男女携百工、五谷在达蓬山下休整之后,循西太平洋的黑潮洋流顺利到达日本。其中有的在鹿儿岛登陆,有的在明海北岸(即吉野里)登岸,也有的在东京湾和富士山下(即“蓬莱”)定居……
达蓬山徐福东渡摩崖石刻
徐福东渡,至今留在日本的徐福文化遗迹有56处。日本民间将徐福尊崇为古代日本“农耕之神”“纺织之神”“医药之神”和“航运之神”。在日本建有徐福碑、徐福祠、徐福庙、徐福宫、徐福墓等。日本地名中有“秦驻”“徐福之丘”“徐福公园”等,还有徐福节、徐福糕和徐福献冠的“冠岳”。(www.daowen.com)
风光秀丽的东渡起航地——达蓬山,今仍留下许多徐福东渡的斑斑印痕。寺庵古迹、天然岩洞、名人遗迹,随处可见。
山深谷翠、古树参天的达蓬山,山上有始建于唐天宝元年(742)的佛迹寺,今重建。放眼远眺,金碧辉煌的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祖师殿、伽蓝殿、药师殿、弥陀殿、观音院、方丈院、钟楼、斋堂等,在秋日下显得分外耀眼。寺内烛火摇曳,前来朝拜的善男信女和觅胜探幽者络绎不绝,晨钟暮鼓回荡在山谷上空。
观音院后有一天然石窟,洞四周壁立,上端见天,岩壁上野树横生,其荫蔽日,南有一门,两边如削,其宽大约一人能过,内可立几十人。洞壁上有一硕大的左脚印。相传,徐福有个师父叫张仙,他在香山修道炼丹,如丹炼成,服之可祛病延年,返老还童,其修炼处乃今之佛迹洞。一日,仙丹炼成,张神仙原路返回时,徐福率众已到洞前。张不愿交仙丹于始皇,唯恐其残暴,继续危害百姓,便留下预先写好的竹简,以足抵岩壁飞离,腾云向东而去。徐福入洞,见师父已去,只有足迹留于洞壁。寻得竹简,见上书:“仙丹炼成,不予祖龙,吾已去蓬莱,尔得率众出海避祸,好自为之。”徐福藏下竹简,伪奏秦始皇:“欲得长生不老之药,需上下斋戒三日,诚心赴蓬莱求取。”始皇准奏,乃命徐福在千人坛祈祷天地,下旨:不论君臣兵民,一律斋戒三日。徐福择吉日率众起航,便一去不复返了。徐福东渡后,后人发现洞壁的大足迹,认为是观音大士留下的,与普陀山的“观音跳”右足相合,于是,唐代僧人慧达就募化钱粮,在佛迹洞下建造佛迹寺。
300年前,清初学者黄宗羲,在秦始皇观看海市蜃楼处举目远望,脚下的达蓬山为四明山余脉翠屏山脉东端,尽头入海,山脉从西蜿蜒而来,南北山麓有九龙湖、窑湖和凤浦湖。北面为三北大地,与杭州湾口相融;东南宁绍平原,与大海为邻,稻浪连海浪。遥望东方大海,岛屿“若凫,若翳,若隐”,“寥廓万里,至水天浑连,森茫无际……”目穷浙东海天三千里,回顾徐福东渡一千七百年,黄宗羲心旷神怡,超然尘世,挥笔写下《达蓬山纪游》,其中一首写道:“东尽观沧海,往事一慨然。浪中鼓万叠,鲸背血千年。何物秦始皇,于此求神仙。”
秦渡庵遗址
位于达蓬山南坳的“秦渡庵”,原名“东渡庵”,始建于唐天宝元年(742),毁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是后人为纪念徐福东渡而建。据传,此处是当年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扎营歇脚之地,徐福在此命人砍柴割草,搭屋造舍,平整土地,开挖水井,修筑通往海上的道路,做渡海前的准备。秦渡庵是徐福成功东渡的历史见证。千余年前黄墙黛瓦的秦渡庵,如今只剩下一汪蓄水池遗迹,还有自称是秦人后裔的日本前首相羽田孜手书“秦渡庵”三字,今刻字立碑于此。
修竹森森的达蓬山南坡的秦渡庵摩崖,石刻高1.2米,宽3.5米, 雕刻着船只在波涛滚滚的大海上航行,船上有悠闲仰卧的孩童,船下挑着童男童女的担夫缓步向桥头走去;左边为方士徐福倒骑鹿背……凿出“人马步金桥”“鲤鱼跳龙门”“麟凤呈祥”的意境,表达了后人对徐福的缅怀与祝福。清代有僧人在摩崖画上增刻“灵台自若”四字,并凿宝塔、挖神龛,左右刻上“比丘圣林塔”“康熙庚子春”等字样。中国著名徐福研究专家罗其湘教授在实地探访了秦渡庵等遗址后,肯定它是“我国唯一保留下来的徐福东渡的历史遗迹”。此外,与徐福东渡有关的遗址还有:眺山庙、达蓬桥、灵台石、方士石、风洞岗、御马坟、跑马岗、龙门坊、小休洞、求仙亭、棋盘石、炼丹洞、徐福村、徐福祠等。
夕阳西下,余晖洒满了达蓬山下的凤浦岙。这里曾是当年徐福船队的避风港,居民都姓徐,是徐福的一支后裔。村里建有徐福庙,祀达蓬之徐福。辞别凤浦岙,宋代诗人楼钥《游香山次正言韵》的诗意又随之飘来:
四山过雨翠光流,境胜心闲自点头。
野鸟叫春多格磔,晚风吹鬓故飕飗。
三年几作旧山梦,一笑喜成今日游。
独叹寒泉本无意,强随机械走溪沟。
(田 杨 鲍贤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