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寻古鄞:江南兵马俑的奇观

探寻古鄞:江南兵马俑的奇观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探踪江南兵马俑东钱湖人杰地灵,自南宋始,历代都有官宦名士在湖畔青山中构筑奢华的墓冢。汇聚在这里的200多件墓道石刻,犹如秦始皇的“兵马俑”,其数量之多、造型之美、雕刻之精湛、气势之恢弘,为国内罕见,堪称中外石刻艺术之奇观。这一空白,正好被南宋的宰相墓冢所填补。旧时此地称翔凤乡。2001年,史渐墓道及东钱湖南宋石刻群,被列为全国

探寻古鄞:江南兵马俑的奇观

探踪江南兵马俑

东钱湖人杰地灵,自南宋始,历代都有官宦名士在湖畔青山中构筑奢华的墓冢。汇聚在这里的200多件墓道石刻,犹如秦始皇的“兵马俑”,其数量之多、造型之美、雕刻之精湛、气势之恢弘,为国内罕见,堪称中外石刻艺术之奇观。

民国《鄞县通志》记载:东钱湖畔共有历代名人墓冢50多座,主要分布在长乐里山、吉祥安乐山、隐学山、世忠山、福泉山等山深林密、风光秀丽的峰谷间。如位于长乐里山史浩曾祖母冀国夫人叶氏墓,位于绿野岙响铃山的史诏墓道石刻,虽规模略小,但雕刻朴实,真实反映了南宋初期和史氏发迹时的门第状态。位于隐学山麓的余有丁墓前华表高5米,气势雄伟,顶部雕有镇兽狻猊,双角高翘,大口圆眼,形态十分剽悍。另外还有高钱青雷山的南宋余天任墓,宝幢王坟山南宋史弥忠墓,东吴南村史弥坚墓,宝幢同谷王应麟墓……

自古以来,中国的石刻作品大都集中在佛教洞窟和皇家陵园,但南宋例外,偏安江南的南宋帝王,梦想身后能到河南巩县(今巩义市)的宋皇陵安息,与自己的祖宗七帝在一起。因此南宋皇帝建在绍兴的六陵都是暂厝,没有留下代表这一时代风格宏大的陵园石刻。这一空白,正好被南宋的宰相墓冢所填补。

东钱湖周边地区及鄞州、余姚,是南宋最重要的四位宰相的墓园所在地。史浩、史弥远、郑清之、史嵩之,他们的政治生涯,几乎涵盖了南宋的高、孝、光、宁、理宗五个时代,这恰恰是南宋历史上最重要的五个时代。再其后,从度宗时代起,南宋就江河日下,迅速走完最后十四年凄凉尾声。这四位宰相都是鄞州人,其中三位史姓宰相,是同门祖孙三代。在南宋152年历史中,史氏家族前后有70多人墓葬在东钱湖一带,他们多为达官贵族,生前钟情于东钱湖山光水色,死后在湖畔留下了众多的墓道石刻。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人为的破坏,如今许多名人墓道石刻鲜有完璧,多为残亭断碑,一片凄凉。

史浩(1106—1194),史师仲之长子,墓园坐落在横街村吉祥安乐山,墓冢隆起的封土堆上已是竹海一片,翠竹幽篁,遮天蔽日,水鸣鸟啾,益显深幽,这就是丞相史浩选择的吉祥安乐山的“长眠之地”。岁月沧桑,这里仅留下三孔墓穴遗迹,宽约20米、长百米的神道,原有阶石、石板,悉数无存,复耕垦为地,周围荒草中散落的残损石构件已自然风化。宋宁宗敕书“纯诚厚德元老之碑”,残碑犹存,漫漶不清的碑碣,陷入泥淖的龟趺,证明此地曾经有过的辉煌。

史弥远(1163—1233),四明史氏第七代,官居南宋宁宗、理宗丞相达26年之久,墓园在福泉山王坟畈,距其母周氏墓约100米。宋宝庆《四明志》载:“大慈山,丞相史弥远葬母之地,以此著名,后弥远亦葬此山。”大慈山有大慈禅寺,嘉定十三年(1220),丞相史弥远请为功德寺,宋宁宗敕赐“教忠报国”额。

福泉山大慈寺的史弥远墓,气势宏伟壮观,直到20世纪50年代,墓道建筑等还比较完整。清代一位学者的《东钱湖史卫王墓》诗云:“古磴参差百尺崇,好似绝顶筑幽宫。生前位已跻臣极,殁后魂犹作鬼雄。断碑漫寻荒草里,颓垣犹峙夕阳中……”

宋宁宗赐史浩的御书残碑

石砌的墓道延展山腰,“幽宫”壮丽;颓坦犹峙,断碑可寻。只是数百年的风雨剥蚀,丞相墓前已“御题碑碣半模糊”了。

20世纪50年代后,墓地改建茶场,修筑公路,大慈寺被拆毁,墓道石刻群被炸毁。如今在原来的神道上还遗存着宋代石拱桥、银杏、墓前享殿等,断垣颓阶、石柱础、石构件散落四处。(www.daowen.com)

郑清之(1176—1251),字德源,南宋嘉定十年(1217)进士,任峡州(今湖北宜昌)教授,升国子监学录。参与史弥远册废太子,另立理宗,后任帝师等。绍定三年(1230)授参知政事,史弥远卒后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端平二年(1235)任左丞相,累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等。郑清之慕晋谢安、谢灵运的“东山归隐”,生前选定在鄞南横溪至奉化古道(今建横溪水库)东边的山岙为自己的归宿,并建功德寺,定名为东山寺。墓前百米神道两边曾立有神道牌坊、享亭及五对石像生。惜毁于20世纪70年代,今幸存砌在田坎上的石马1件。墓道附近的大岙村,尚存横书“右丞相郑忠定”六字残碑一块。

史嵩之(1190—1256),史氏望族第三位丞相,在鄞州世忠寺有衣冠冢,然而他的墓葬在慈溪石台乡(今余姚车厩),他生前选定这处藏风得水的山岙,又因其丞相身份和皇帝封赐,所以车厩岙内的墓道建造规模宏大,石像生、享亭雕造精致,在山岙内建开寿寺为功德寺。

史嵩之墓前石刻和功德寺,由于南宋皇朝的覆灭,渐渐失去昔日的辉煌。明时慈溪文士时敏在《车厩山》诗中写道:“春风步履万山中,夹道新栽十里松。石藓久荒丞相墓,天花尽落梵王宫……”可见明代时这里已逐渐荒芜,史嵩之的功德寺也已败落。在20世纪70年代,墓前石像生被彻底砸烂,令人痛惜。

与四位丞相墓相比,位于上水凤凰山南麓南宋石刻公园为主轴线的宋太师齐国公史渐墓,算是幸运的。

史渐(1124—1195),丞相史浩的堂弟,是史嵩之的祖父,本人并未做过官,一生致力于课教子弟。他有5个儿子,全都考中进士,世称“五子登科”。由于子孙的显贵,死后赐赠太师齐国公的封号,享受高坟大冢的礼遇。墓地前方视野开阔,远山峰峦环抱,如凤凰展翅翱翔,周围树木葱郁,环境清幽。旧时此地称翔凤乡。南宋时,这里有一条环湖古驿道,从下水村口的“官驿河头”登岸,一路逶迤南来,越大慈山慈云岭,经横街上林寺,至上水村。这里是史氏家族的发祥地及其先祖的归葬地。在史氏家族权位显赫的年代,这一带也曾是水陆交通中转的繁华之地。“七里长街脂粉香”,规模宏大的石牌楼,更衣暂歇的“接官亭”,万安桥古碑,勒石的船码头等,默默地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凤凰山史渐墓道

步入史渐墓道,迎面便是雄伟壮观的石牌坊,按“孝、忠、勇、节、义”,依山逐级向上而建的跪羊、蹲虎、立马、武将、文相,对称排列有序,犹如迎宾的仪仗队。文相峨冠博带,双手执笏,眉清目秀;武将披盔执戟,双手握剑,威武肃穆;石马披鞍系缰,昂首挺立;石虎蹲伏昂首,竖耳睁目……整组石刻造像,按王公规格刻制,排列有序,刀工精细,线条流畅,纹理细腻,堪称南宋中期石刻造像的代表作,属南宋官宦墓葬之范例。2001年,史渐墓道及东钱湖南宋石刻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有兵马俑,南有石刻群”。秦始皇兵马俑阵势浩大,天下绝伦。东钱湖石刻群,江南独步,别具风采。千百年来,无论多显赫的人物,都免不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留存至今的唯有这些石头,石头真正的主人不是达官贵族,而应该是一群名不见经传的匠人。是他们用勤劳的双手,鬼斧神工的技艺,雕琢出惟妙惟肖的石刻造像,给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杨古城 鲍贤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