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寻古鄞-虹饮蕙江百梁桥,七塔寺,浙东第一廊桥

探寻古鄞-虹饮蕙江百梁桥,七塔寺,浙东第一廊桥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虹饮蕙江百梁桥“七塔寺,七座塔,塔塔朝天天朝塔;百梁桥,百根梁,梁梁映水水映梁”,这副朗朗上口的趣联,说的是宁波两处古建筑,其中一处就是今鄞州区洞桥镇蕙江村大名鼎鼎的浙东第一廊桥——百梁桥。百梁桥内部百梁桥自始建以来,屡毁屡新,都由当地村民、客商和士绅出资修葺或重建。长77.4米,宽8米的百梁桥,修缮后风韵不减当年,桥的南端镌匾“虹饮兰江”,桥的北端镌匾“百梁桥”,桥中设玄坛殿等民间神祇的灵位。

探寻古鄞-虹饮蕙江百梁桥,七塔寺,浙东第一廊桥

虹饮蕙江百梁桥

“七塔寺,七座塔,塔塔朝天天朝塔;百梁桥,百根梁,梁梁映水水映梁”,这副朗朗上口的趣联,说的是宁波两处古建筑,其中一处就是今鄞州区洞桥镇蕙江村大名鼎鼎的浙东第一廊桥——百梁桥。

盛夏酷暑,骄阳如火。出宁波城南,沿甬临线南行约15公里至张家垫,车折西行驶在乡道上,远望青山如黛,生机盎然,近观漠漠水田,白鹭惊飞,好一派山美水秀的田园风光。行约5公里,便到了风光秀丽的蕙江(又名兰江)边,只见一江碧水浩荡东去,千年古桥如苍龙卧波,横亘江上,气势磅礴。波光潋滟的江面,不时有飞鸟盘旋。

百梁桥地处它山堰下游小溪江畔的蕙江上,其上游5公里的鄞江镇,从东晋隆安四年(400)至唐长庆元年(821),曾是古明州img236县的县城和州治,管辖过慈溪、鄞县、奉化、象山、翁山(今舟山定海)5县。

唐神龙元年(705),地处它山堰下游小溪江畔的蕙江渡口,建造了由十多条木船串联在一起的“浮梁”,以沟通鄞奉与余慈因大江相阻的交通,船桥北堍的圣寿寺则成为往来行旅的歇宿场所。但这座浮桥在接下来的250年间常被洪水冲毁,险情不断。北宋元丰元年(1078),在朱文伟、朱用谧父子主持下,发动周姓、韩姓等村民共同在“浮梁”旧址上建造了一座长近80米,宽8米,高达10米的6墩7孔木屋廊桥,每孔铺直径0.5米的大木14根,中间桥洞用16根木梁,合计百梁,故称作“百梁桥”。桥面用厚栗木板铺成,桥上建瓦顶廊屋27间,廊桥之顶用132根廊柱承托,左右两厢设数十条长凳供旅人歇息。桥廊中间是行人和人力车的通道。这座跨江长虹成为宋、元、明、清浙东陆路和水路的枢纽,桥下汹涌起落的江水直抵东海,桥上车马行人可南通奉化、北达县城、西走四明、东赴象山,百梁桥市也从此闻名四乡。站在桥上,可西眺四明群峰,东望江河阡陌。明代诗人沈明臣在此写下了“青天回首归何处?落日千峰兴不孤”的诗句。

鄞州百梁桥

进入20世纪,由于鄞江下游元贞桥架通,百梁廊桥这个昔日的“鄞奉通途”失去了重要的地位,现今除了桥边的村民外,很少有人从此经过。1949年,我人民解放军剿匪部队,去奉化江口一带剿匪,浩浩荡荡的队伍,迈着整齐的步伐,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百梁桥,“一二三——四”的口号声,回荡在蕙江两岸,给千古百梁桥又记下了灿烂的一页。

百梁桥内部(www.daowen.com)

百梁桥自始建以来,屡毁屡新,都由当地村民、客商和士绅出资修葺或重建。新中国成立后,鄞县人民政府先后数次拨款重修百梁桥,并在下游百米处新建了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新百梁桥。

与百梁桥建于同时代同一江上的姐妹桥鄞江桥,已经在20世纪70年代被拆除了,在为其惋惜的同时,也让人觉得百梁桥是幸运的。长77.4米,宽8米的百梁桥,修缮后风韵不减当年,桥的南端镌匾“虹饮兰江”,桥的北端镌匾“百梁桥”,桥中设玄坛殿等民间神祇的灵位。桥头南北置清代“光溪百梁桥记”石碑三通及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石碑一块,上书“百梁桥(宋代)”。

这座横亘于江上,兼具纳凉、避雨、驻足休息、摆摊等功能于一体的浙东第一廊桥,在骄阳下显得分外妖娆,犹如长虹卧波,横亘蕙江。今成为中外游人览胜采风的好去处。徘徊桥上,遥想当年廊桥上南来北往的车马行人,桥廊两旁灯红酒绿的繁华情景,思古之幽情悄然而发,宋代诗人周睿的诗意也随之飘来:

山自西来水东去,碧溪两岸一桥通。

垂帘卖酒联成市,杨柳青春花自红。

(鲍贤昌 陆良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