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寻古鄞:西山名士迹与广德湖遗迹

探寻古鄞:西山名士迹与广德湖遗迹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山问踪名士迹出宁波市区15公里的西山,旧归桃源乡,今属鄞州集士港镇。西山深溪村“势如惊涛,相连如屏”的西山,是旧时广德湖的西陲。白鹤山下的湖泊河就是800年前的广德湖的遗迹。过桥就到了西山北麓的山下庄村,村靠乳泉山,因山上有白色泉水而名。这座乳泉山曾建有资教寺,故亦名“资教寺山”。西山没有大湖,亦无古寺,却有深幽。

探寻古鄞:西山名士迹与广德湖遗迹

西山问踪名士

宁波市区15公里的西山,旧归桃源乡,今属鄞州集士港镇。明代宋恢的诗引发了我们寻幽访古的兴趣:“十里长松远俗尘,桃源景物四时新。千山日早云霞晓,万树莺啼宇宙春。”

西山深溪村

“势如惊涛,相连如屏”的西山,是旧时广德湖的西陲。首当山口的白鹤山,高数十米,是当时湖中的孤岛,因山形似鹤,故名。山上原有双塔、白鹤洞和白鹤祠,山下建有“广德遗爱庙”,纪念唐宋时期治理过广德湖的10位先贤,其中有任侗、王元img229王安石、舒亶等,如今庙址旧碑尚存。清代全祖望写有“白鹤旧祠宫,以报诸贤吏。罂脰(广德湖)四千顷,灌溉不可暨。城西十万家,世世歌乐利”的诗句。白鹤山下的湖泊河就是800年前的广德湖的遗迹

过桥就到了西山北麓的山下庄村,村靠乳泉山,因山上有白色泉水而名。山上有明代正德十四年(1519)任吏部尚书的屠滽墓道,有精雕细刻的汉白玉石墓道碑一对,高近5米,堪称浙东一绝。在葱绿的橘林中,还可寻到一对姿态雄强的石马。

这座乳泉山曾建有资教寺,故亦名“资教寺山”。寺因濒临广德湖,又名“广德院”。南宋建炎三年(1129)宋金高桥之战时,广德院曾是金兵屯扎之处。今遗迹杳无,仅有一座从村后潘岙迁来的石牌坊

此牌坊始建于明代嘉靖三十一年(1552),为吏部尚书陆轲墓道,四柱三开,宽、高各达6米,雕刻着猛狮、翔鹤、天马、狻猊,显得古朴庄重。

20世纪70年代因建潘岙水库,村中居民悉数迁出。在幽幽的竹林深处,矗立着4件千年前的石翁仲文臣、武士,各高3.5米,它们是北宋正奉大夫、“神童”汪洙的墓道石刻。据史载,汪洙的孙子汪大猷官至敷文阁大学士,后辞职返乡,在此隐居,讲学耕读,建堂,名“适斋”。著名学者朱熹在《赠汪学士大猷归田》诗中有“濯濯才华耀禁林,翩然忽起故园心”之句。汪大猷的同窗好友、丞相史浩也有诗相赠:“勇退须当得谢年,不因问舍与求田。悠悠富贵非吾愿,草草杯盘却信缘。自语筋骸吾老矣,人知忠赤尚依然……”

乡人还告诉我们,1946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鄞西特派员朱洪山,为掩护两位同志而鸣枪诱敌,就牺牲在这里。

汪洙墓道石刻(www.daowen.com)

西山之南的茅草漕和晒网山,曾是昔年广德湖渔民聚居处,由此经四明山村进入西岙。岙内水库建于1958年,蓄水量130万立方米,清凉甘甜的水源借由专用水管输往5公里外的集士港镇,而今水库底下就是昔年桃源汪氏家族的汪家村。

绕过水库,林木蔽天处隐有两座明代石牌坊。其中一座是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朱陛的,他曾任安徽休宁县县令,修学宫、浚河渠,积劳致疾,归葬故里。这座牌坊高5.6米,宽6.3米,也为四柱三开,与另一座被称为“六拜台”的遗迹相邻,这里古松虬枝,荒草掩道,明人臧凤晨在诗中道出了此中幽处:“千嶂层如盖,森森罗马松。举头不见日,一若海潮汹。”

西山中部的深溪村,在苍松、巨枫、翠竹、古樟的环抱中,笔直的水泥路直通村内。明正统四年(1439),袁忠彻归老于此,建造别业(山庄),周序羡慕他幽居溪畔,写诗赞道:“上卿别业近西山,石径莓苔雨后斑。浮世梦随流水远,老年心共白云闲。”

西山没有大湖,亦无古寺,却有深幽。唐代隐逸谢历、宋代大司空杨璘、明代处士章成、清代通议大夫童中镐等30余位文士墨客曾在此留下遗迹。北宋庆历七年(1047),鄞县县令王安石曾在诗中写到西城路、西山道的情景:

书会别亭西城路,居人送客西归处。

年年借问去何之,今日扁舟从此去。

……

路上行人亦如此,应有重来此处时。

(杨古城 曹厚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