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寻古鄞:广德湖的历史与景观

探寻古鄞:广德湖的历史与景观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广德湖畔渔歌晚在一千多年前,宁波市鄞西有个“广纵千顷”的广德湖,它东起望春新庄,南临青垫俞家,西至横街董家村,北接高桥石塘。湖面碧波荡漾,一派芦雁翔集、渔歌唱晚的景象。广德湖留给后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至今仍不失其灿烂的光辉。石塘山下的资教院因面对广德湖,又称广德院,初建于唐末五代的后周。据记载,广德湖东部和南部为新庄、布政、古林、俞家、青垫等乡村。

探寻古鄞:广德湖的历史与景观

广德湖畔渔歌晚

在一千多年前,宁波市鄞西有个“广纵千顷”的广德湖,它东起望春新庄,南临青垫俞家,西至横街董家村,北接高桥石塘。湖面碧波荡漾,一派芦雁翔集、渔歌唱晚的景象。其面积相当于今东钱湖的3倍。然而,到了北宋政和八年(1118),明州太守楼异下令毁堤放水,千顷碧波不久垦为农田,一个浩瀚无际、水灵景秀的广德湖从此消失了。清代万斯同有《img217西竹枝词》云:“湖开罂脰匹东钱,谁把长陂决作田?却恨宣和楼太守,屡教西土失丰年。”

“广德湖今虽废,而前之利于七乡者,其德其广不可没也。”这是光绪三年的《鄞县志》对广德湖的评价,也是后人对历史上曾有益于民的广德湖的怀念。明代诗人杨承鲲有诗曰:“春山万木齐,台蹬俯回溪。却望大雷雨,横垂罂脰西。日衔孤嶂出,风压岭云低。白酒真堪醉,吾酣已似泥。”广德湖留给后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至今仍不失其灿烂的光辉。

今广德湖西南边缘的横街镇林村,是旧时广德湖主要水源的入口,即罂脰之口。在今横街中塘河之源尚有一座清代同治九年(1870)重修的“广德湖桥”又名“隐仙桥”,这一桥二名的4孔石砌平桥,长20米,据传因八仙之一吕纯阳隐此而名。桥的下游300米仍称广德湖,与广德湖桥的名称连在一起,大抵是人们出于对废弃了的广德湖的怀念。

广德河的上游,就是林村,当时是广德湖西岸通向余姚四明山的必经要隘,是一个人杰地灵之处,流经林村长约2.5公里的浣花溪,上承广德湖的干流庄家溪和大雷溪,全长近20公里,下连广德河,流入广德湖。据《桃源乡志》记载,林村旧名桃源,据称是我国四大“桃源”之一。后有东汉黄道真隐居其中,用鸬鹚捕广德湖鱼,成为我国江南鸬鹚捕鱼之始祖,这条溪因此被命名为桃源溪或浣花溪,溪上的桥有浣花桥、武陵桥、万安桥等,至今幸存。

林村武陵桥旁至今还有一节高1.2米的六角形石经幢,称“蜚声石塔”。从刻有的佛经和年号中,可知在蜀汉建兴五年(227)的三国时代,林村已有佛寺。双瑞桥因桥旁原建资寿寺,寺内莲池花开并蒂,以为祥瑞,故名“双瑞”,资寿寺后改为资福寺,遗迹仍存。

资寿寺背靠下寮山,下寮山又称资寿寺山,山下之溪称为武陵溪,资寿寺面对武陵和仙女山,即桃源仙境之出处。南宋宝庆《四明志》记载,资寿寺建于唐光化四年(901)。北宋庆历七年(1047),王安石知鄞县时为考察水利曾宿于寺内。北宋龙图阁大学士舒亶曾题诗于寺内绿云亭。流经双瑞桥下的一股水流流经湖泊河,通向石塘碶,注入后塘河。

如果再沿原资寿寺上溯,经横溪桥入凤凰山,到溪下村,就进入了庄家溪中“九曲山溪”之一曲,古诗有“曲径因峰转,长流触石分”,这一条隐在山谷之中的长5公里的山溪,有危崖和趟溪步蹬,崖名谢公岩,据传唐代进士谢靓隐于此。

横亘在鄞西董家村60米宽湖泊河上的十三洞桥如长虹卧波,湖泊河原是广德湖的最深处,在桥上可领略广德湖的山光水色。据说此桥由董家村进士董澜建造。董澜,清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曾任江西余干县令,由于为官清廉,调任时万民送行,年老返乡“居罂脰湖滨”。乡间有“洞桥十三眼,金山夹银山。前后千亩畈,杨柳十八弯”的民谚传诵,村内“进士墙门”和董澜立的匾额犹存。

十三洞桥

鹤山和望春山,曾是广德湖西的两个湖中孤岛,高不过50米,原来都建有祠庙等名胜,其中白鹤山的“广德遗庙”是在广德湖被废以后建造的,庙内供祀的有唐代王元img220、任侗,五代钱忆,宋代王安石、舒亶、王廷秀等十几位有功于此湖的水利功臣。清代初年的全祖望在其诗中说:“白鹤旧祠宫,以报诸贤吏。罂脰四千顷,灌输不可暨。城西十万家,世世歌乐利……”(www.daowen.com)

广德湖北岸的古迹,主要有石塘、高桥、大西坝等。石塘,是原广德湖泄入余姚江的一处重要碶闸,闸上建有桥亭,至今还留着三块清代的水闸碶碑。石塘山下的资教院因面对广德湖,又称广德院,初建于唐末五代的后周。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将兀术曾屯兵于此,该年在广德湖北的高桥,发生了一次著名的高桥之战,使金兀术的爱将阿里浦卢浑的三千铁骑,毁于一旦。据记载,明州守将张俊从民间征集广德湖滨之蔺草织席铺地,使金骑滑跌而致败,这一战首挫“金兵无敌”之锐气,今后塘河上的这座高12米的石拱桥,是由南宋吴潜重建,桥长10.3米,宽4.65米,官船从桥下可直达大西坝、兰公渡,进入余姚江,可溯开建于六朝的浙东运河西上杭州

大西坝,在高桥镇北5公里的余姚江边,原名西渡坝,曾建有驿站,配坝夫十人,是一条唐宋以来浙东水上大通道,官船过坝即入鄞西的河道。宋代陈著入京赴考时写下感慨的诗句:“昨宵北渡今西渡,系是离家第二宵。诗伴风流勤过驿,棹郎醉饱健迎潮。丈亭浦近邻州接,笔架峰迷故里遥。得意归来期可数,榴花如火照高标。”至今在鄞西后塘河上,除高桥以外的古代石拱桥,还有上升永济桥、新桥、望春桥等,都是广德湖被废以后逐步建造,用以通航大型官船用的,而梁山伯庙、接待寺、接官亭等都是与运河相关的景观,至今尚存文化遗迹。

据记载,广德湖东部和南部为新庄、布政、古林、俞家、青垫等乡村。新庄村的“临湖塘桥”就是广德湖的遗迹,而新庄的周氏就是北宋时从林村迁来的周造后裔,这一家族曾在宋明两代有过三十几位进士和举人,在鄞县地方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至今在新庄的一批清代文物中,就有周氏的祠堂、祖宗牌位、宗谱、石狮等,另有6幅祖宗的写真像,其中一幅还有明代进士、礼部侍郎杨守陈的题跋。另据新庄浮石塘庙的明代碑刻记载,这座祀王元img221的庙宇也是周氏家族所造,是因广德湖被废后,引它山堰之水,念王元img222之功而建。

上升永济桥

古林镇的薛家村,原是北宋朝奉大夫薛朋龟的居处,当时这里是广德湖南岸,薛朋龟是北宋晚期的进士,曾任衡阳知州,死后与夫人王氏葬于薛家村,至今尚留有北宋的神道碑两块(现保存在东钱湖南宋石刻公园中),另横式墓碑一块,长3.2米。此外,在薛家村的老虎坟滩还遗存明代新庄的翰林学士周弘宇的墓道石刻6件,即文臣、石羊、石虎各一对;在布政的张家潭,幸存明隆庆年间兵部尚书张时彻墓道石刻文官一具,高3米;在古林西杨港村,也留有明代的陈氏墓道石刻、文臣和石羊各一对。

广德湖旧址

我们从以上遗存的广德湖沿湖文化古迹中可见,广德湖不仅哺育过鄞西七乡的山水土地和数万百姓,还因此而留下灿烂的沿湖文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一条纵贯南北的杭甬绕城高速公路飞架在原广德湖湖面上,这条现代经济的大动脉好像千年之前广德湖的湖堤,站在这条大动脉上放眼四顾,但见绿浪翻滚,四明山翠色如黛,令我们不由得吟咏起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广德秋泛赋》:“泽国秋晴,天高水平,遥山晚翠,极浦寒清,循游具区之野,纵泛广德之img225。”

(杨古城 鲍贤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