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汇五港黄古林
在鄞州西乡黄古林,曾经有条如《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老街,街上挂着各式招牌的店铺、作坊林立,有酒楼、茶馆、客栈、药铺、杂货铺……人来客往,川流不息。有运席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郎中,有摆小摊的摊贩,也有官吏和读书人。街衢、庙观、戏亭、河流、石拱桥……闹盈盈的街市,岸边桥上人头攒动,河畔百舸争流。
庙外景
“河汇五港源流长,街分南北商贸旺”。隔河分列的黄古林老街,由南街和北街组成。南街东起狭江桥,西至黄公林庙。北街东起浃江桥,西至五港桥,全长约1千米,中间以二横一竖的市心桥、九狮桥和五港桥为纽带,把两街紧紧地连在一起。相传老街在宋、元、明、清已粗具雏形,目前保存完整的主要是清代时期建筑。街上除酒楼、作坊、客栈、药铺外,另有裁缝、弹花、画像、钉秤、竹器、箍桶、锡器等120余家店铺散布在隔河两岸。北街十六间,曾是古林商业的精粹所在,天顺、顺成的南货店,“九章”“裕积”布庄,戴祥记烟杂店;仙壶堂药店,还聘请宁波范文甫、张百川、施绅玉等名医坐堂门诊,门庭若市。西医私人内外科、产科也有四五家之多。两街风味美食小吃有永兴馆、鱼安记、陆贵记等,代办宴席的酒楼、熟食店、点心摊则星罗棋布,各显神通。南街的庙门口,嘉全、宏利的杂货店,占尽了风水宝地的优势,顾客盈门。庙内庙外则变成临时供应络麻、苎麻、席扣、竹编等织席工具的基地。每逢农历三、七、十集市,南来北往的商贾,十里八乡的村民通过水陆两路向南北两街汇集,近乡的草席,山区的竹木山货,海边的鲜货,鱼腥肉荤,南北百货,四时果品,应有尽有。街上人头攒动,赶集的、摆摊的、耍艺的汇成一团,岸边桥畔车水马龙,一派繁荣景象。
“人声遥接五更鸡”。每当晨曦初露,北街草席行就开始收购草席,一时间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五港桥畔百舸争流,两街熙熙攘攘,人声鼎沸。草农从四面八方把一船船的席草运来销售,新席草一直摆到浃江桥,翠绿的席草散发着缕缕清香,成为鄞西独一无二的夏日风景。
黄公林庙
黄公避世隐江乡,遗庙何年塑女郎。
欲笑英雄安汉鼎,须眉换得女人妆。
这是清代万斯同在《西竹枝词》中对黄公林庙讹传的描述。黄公林庙,又称黄石公祠。该庙原祀汉初“商山四皓”之一的黄公,黄公为史书记载的传兵书给张良的黄石公。巍峨壮观的黄公林庙坐落在南街西端,建筑恢弘,气宇轩昂,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规模在鄞州首屈一指。庙前两根赭红色的旗杆高耸云天,古色古香的马头墙独领风骚。五开间门楼,三道庙门,正中大门上方,悬挂鎏金黄底黑字匾额,上书“汉黄公林庙”五个大字,苍劲有力。中大门两侧置一对高约1.5米的石擂鼓,门上画有秦叔宝和尉迟恭画像,秦叔宝手执双戟,尉迟恭手持钢鞭,两将军背上插满得令旗,似乎在统率着千军万马。左右各两扇大门上也画有神态各异的文臣武将,好不威风。
进入中大门,迎面是戏台、屏风,屏风把门楼隔一为二,前为横向通道,供人们左右出入。走廊上方全部采用卷棚顶,与门前走廊交相辉映。门楼戏台厢房与前大殿围成一个四合院,戏台对着正殿,前檐两角高高翘起,两柱联有:“芝里风淳,四境浑成长乐地;梨园调古,一场高唱太平歌”。台顶为螺旋式藻井,上嵌铜镜。戏台后有通道与门楼和左右厢房相连,厢房和楼上为女眷、贵宾看戏处,明堂、前大殿为观众看戏处。
正大殿系五开间硬山顶,屋脊塑双龙抢珠,通埭排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两檐上持枪跃马的屋瓦神将,威风凛凛。大殿前明堂置一圆形香炉,大殿梁上红灯高挂,满殿金碧辉煌。西汉两位父女乡贤黄公和黄姑端坐在殿中暖阁内。神像前设帐幔、案桌,桌上陈列印信、笔架、令旗、堂木;阁前置元宝桌、宝鼎、蒲团。每月农历初一、十五,周围村民保持着原有的传统,总是早早来庙里,进香祈福。逢年过节,乡人集聚于此,采货赶集,拜香听戏,别有一番风味。
资善观
古色古香的资善观紧挨着黄公林庙,该观又名少峰祠,配祀抗清义士戴少峰。戴少峰,字尔惠,为古林戴家人,著名的抗清将领。清顺治二年(1645)夏,他与张苍水、钱肃乐于宁波府城隍庙誓师举事,旌旗一挥,率领三四千民众以抗击清军入浙。滨江大战,以尔惠为首官,他善以孤骑突入敌营,所向披靡,清兵铩羽而归。
戴少峰英勇善战,神机妙算,屡屡告捷,深得民众拥戴。丁亥(1467)战役以后,因年事已高,力不从心,萌生归田息隐之念,但当时局势混乱,大好河山岌岌可危,百姓颠沛流离,无以聊生。睹此惨状,岂容他独善其身,置之不理?加之义军大帅再三相邀,山寨诸军死谏请命复出,权衡再三,慨然允命。可这次仓促应战,悲壮惨烈,满门遭诛,仅一孙脱险。
黄古林乡民为有这样一位气质高贞的英雄而骄傲,曾私下立祠供奉神像,以志缅怀。直至清乾隆后期,朝廷为笼络人心,允许给死难的抗清将士立祠,以示皇恩浩荡。戴少峰因而受祀于黄古林庙旁边的资善观。之后,资善观改称为少峰祠。
峥嵘岁月,荡涤了历史累积的尘埃,却冲淡不了乡民对先贤的拳拳怀念之情。几百年来,每逢冬至时节,黄古林乡民总是敲锣打鼓聚集庆祝。
少峰祠历经沧桑变幻,几经废圮。前几年各级部门领导和黄古林乡民共同努力,纷纷捐资出力,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添砖加瓦,粉刷油漆,使之变成今日的雕梁画栋,飞檐翘角,面目得以焕然一新。重新修缮后的少峰祠(现又改称资善观)与闻名遐迩的清代建筑——黄古林街心戏亭遥相呼应,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辉映其间,令人叹为观止。
九狮桥
神工雕琢、名噪江南的九狮桥,坐落在黄公林庙大门前,因桥上趴有九只石狮而得名。九狮桥,原称黄古林桥,它仿佛是一道从九天飘落的彩虹,横跨于南北两街。(www.daowen.com)
九狮桥重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桥面桥栏呈拱形,为单孔石梁平桥,全长15米,宽3.1米,桥两头各分9级步阶,左右桥栏呈半圆形,高62厘米。因桥门太狭,“文革”中重修,桥门拓展3.5米宽。为不影响美观,桥栏和桥面,都是从戴家槎湖桥拆来整体移放的,造型奇特传神。跨南北两街的九狮桥,有多少人往返经过,就会有多少人对9只憨态可掬的狮子留下难忘的印象。
桥栏塑有4只79厘米高、39厘米宽的方形望柱,分别蹲着4只不同姿态雕刻精致的石狮,其中还镌有伏背、拖尾、缠腰、昂首、抱足等5只神态各异的小石狮,守望着桥栏两边,历几百年沧桑,仍威风不减。
从南街迈上桥头,可见右边望柱上趴着一只威武矫健的雄狮,前爪踩踏连带绣球。从它的眼神中,像是想把带有神秘爱情色彩的绣球,抛向对面雌狮的怀里。而雌狮无暇顾及也懒得理会雄狮发情的举止,只顾背上一只幼狮,左前爪又抓着仰脸的小狮,抚爱逗玩。那上面的幼狮牢牢抓住雌狮鬃毛贴身趴在背上,咧着嘴傻笑着挑衅下面抓球玩的小狮子,相映成趣,栩栩如生,母子共享天伦之乐的情状,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走下桥,右边望柱上一家四口,也玩得起劲。一对小狮蹿上爬下,十分可爱。左边望柱上的一只雄狮似乎故意在拨响爪下的连环“铁球”,只见它昂着竖鬃,虎视眈眈,张着嘴想一口把人吞下似的,使人忍俊不禁。
回首桥上,九只狮子各具个性,仔细揣摩,妙趣横生,令人陶醉其间。诚然,这些呼之欲出的狮子,虽都是人工雕琢,但它们却是历史上古林民间艺人的传神之作,不仅凝聚着他们的智慧与心血,更充分显示了匠人们独特的艺术构思和高超的技术。九狮桥也是古林镇古老而文明的历史见证,它为古庙增添了一道亮丽胜迹,也给踏街赏景的人们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街心戏亭
酒坊饮客朝成市,佛庙村伶夜作楼。
先生醉后骑黄犊,北陌东阡看戏场。
这是南宋诗人陆游在《剑南诗稿》中描述古代浙东水乡戏场的诗句,优美的诗句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悠远的年代,让我们看到了南宋时期乡村戏场的热闹情景。这种中国式戏场的演出空间,诸如露台、庙台、祠台、船台、街台、勾栏、酒肆、茶馆等,在昔日几乎到处都能看到,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紧紧契合,成了中国宋元以来民俗文化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临街傍河三面敞开的黄古林街心戏亭,却是一座单檐歇山顶建筑,四根方形削角石柱,长5米,宽28厘米,石柱离地2米处凿有孔槽,用作支架台板,搭成的台面宽4.2米,深4.8米,戏台下仍可通行人;戏台的东、西街上和傍河陆地及水面上,都可观看演出。当时那种万人空巷、舟楫鹜集,岸上岸下的人同赏一台戏的热闹场景,至今仍令人向往。
据民国《鄞县通志》记载,黄古林“为鄞西大市集,一乡所产之席均集于此,运销四方,昔日秋社,常斗画船”。万斯同有“黄姑祠下画船新,击楫沿洄捷有神”之句。黄古林的席市与元宵纸(灯)会、中秋龙舟、庙街戏亭组成了昔日浙东水乡的民俗风情,宋代陆游曾写有“空巷看竞渡,倒社观戏场”之句。
现在,古老的街心戏亭仍是一处可供观赏的完整的艺术品。
街心戏亭
五港桥
五港桥犹如北宋京城汴梁(今开封)《清明上河图》中高高的石拱桥,位于北街西端,为三孔石拱桥,桥全长20米,宽3米,边孔跨度各4米,拱弧离水3米,桥的两边各雕一对镇水鳌头,中孔上方刻有“五港桥”桥额。两堍各有一对长约1米的石狮子,摇头摆尾,极尽献媚邀宠之态。桥上18级踏步的两边桥栏制成了带有靠背的长石条椅,可供乡邻路人歇脚纳凉,可谓匠心独具。
五港桥始建于明天顺八年(1464),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这一用条石砌筑而成的五港桥,造型端庄典雅又不失轻盈,犹如长虹卧波,蔚为壮观。刻在桥上的两副对联,说出了桥与水的妙处,其中一副是:“洞筑三环月印圆,河分五港源流长。”另一副为:“波心倒映开金镜,水面横飞落彩虹。”从中不难看出桥的形制和所处环境的特殊。
五港桥是广德湖和小江湖中心区域的鄞西水网东西南北的中心枢纽,桥址恰好处于五条河港的交汇处,故称五港桥。它东通宁波、栎社,南通洞桥、鄞江,西通蜃蛟、横街,北通集士港、高桥。人立桥上,两侧水面开阔、通畅,四面凉风习习,空气清新,令人徘徊流连,不忍离去。如逢集市,桥上人来人往,桥下百舸争流。遇上中秋龙舟赛,五港桥、九狮桥一河两岸,男女老少数千人争睹灯会龙舟。“鼓声三下红旗升,两龙跃出浮水来……”只见每船十来个彪形大汉,手握划桨,随着锣鼓声,各舟你追我赶,迎风劈浪,急近目标……水手的号子声,岸边千万人的喝彩声,不时地回荡在古镇上空。
天地转,光阴逝。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古林新街的崛起,昔日的老街已不再是鄞西的商贸集散地。但曾经车马喧闹的老街,风采仍不减当年,留给人们的也将是无限的遐思。
(鲍贤昌 林如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