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古鄞之探寻:诗书传家新庄周氏

古鄞之探寻:诗书传家新庄周氏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诗书传家新庄村在鄞州高桥镇东南8公里处,有一个在宁波历史上有名的科举世家——新庄周氏。据传,宋时薛朋龟知衡州致仕后,归休林泉,在原广德湖畔置别业,名新庄。水乡新庄据传,北宋时,周姓始迁祖从上虞迁鄞西樟村。周氏家族在漫长的岁月中,樵耕为业、诗书传家、安于农耕,名人辈出。

古鄞之探寻:诗书传家新庄周氏

诗书传家新庄村

在鄞州高桥镇东南8公里处,有一个在宁波历史上有名的科举世家——新庄周氏。

阳春三月,大地回暖。出宁波城西,穿过高楼林立的繁华都市,经千年古桥——望春桥,折西南行约6里,就到了新庄村。据传,宋时薛朋龟知衡州致仕后,归休林泉,在原广德湖畔置别业,名新庄。

三面环水的新庄村,数百幢青瓦黛墙的民居,错落有致地聚集在碧波潋滟的水岸边,村庄古迹遍布,祠庙名宅,小桥流水,民风淳朴,风景独好。

水乡新庄

据传,北宋时,周姓始迁祖从上虞迁鄞西樟村。明初,又从樟村迁望春桥新庄。周氏家族在漫长的岁月中,樵耕为业、诗书传家、安于农耕,名人辈出。最早发迹的是北宋庆历二年(1042)考中进士的周选,而后为庆历六年(1046)考中进士的周处厚。明代是新庄周氏最辉煌的时期,在300多年中,从周鼎在洪武四年(1371)考中进士,后继的有周得延、周致、周翰、周薇、周宽、周濂、周析、周保、周应宾、周萃、周应冶等20位左右,其中最负盛名的有吏部尚书周萃,礼部尚书周应宾。此外,还有周氏才子周齐曾。周齐曾在广东顺德当知县时,除奸爱民,被称为“周青天”。明亡后,他回乡农耕治圃,诗书文章无所不精。他的死讯传到广东,竟有两位七十余岁的老人千里迢迢前来吊唁。还有曾任云南邓州知州的周天觉,在安庆当知府时,有一年水灾,他亲临田间,粜粟赈民,后除云南邓州知州。他死后当地土司为其树神位于堂。

礼部尚书周应宾

徘徊在水乡新庄,村东有红墙黛瓦的浮石庙,门庭悬“浮石塘庙”匾额,大门绘彩画神像,进中门有戏台、天井及厢楼,戏台两檐高高翘起,螺旋式台顶上嵌铜镜。柱联曰:“它山水长焕新颜,浮石塘固奏绾音。”单檐歇山顶的大殿,屋檐塑手持刀枪挥戈跃马的屋瓦将军,殿前宝炉萦烟,殿内祀它山善政侯王元img187。庙内立有两块石碑,一块是“新庄浮石塘灵异碑”,碑文内容记述浮石塘庙的创建概况,落款署有“皇明崇祯元岁(1628)仲夏上澣日”;另一块是奉政大夫直隶苏州府同知致仕里人周应浙撰的“重修新庄浮石塘庙碑记”,落款是“皇明崇祯壬午岁(1642)孟冬”。碑记上说:“兹有浮石从它山堰漂至,立庙祀唐鄞县令王元img188。”这是因为广德湖废湖为田后,新庄的农田得靠它山堰水来灌溉,建庙反映的是一种感恩之心。当时境内的石薛家、藕缆桥、单家桥、钱家、南杨、石家漕6个村堡下弟子纷纷出资,并向外界劝募襄助,建庙于村外新桥,因浮石来自它山遗德庙旁,初称“遗德庙”。后因庙系“浮石所致”,乃更名为“浮石塘庙”。岁于八月十五出巡,二十二夜归殿,是夕灯火辉煌,鼓乐齐喧,各堡相为迎送,演戏敬神,热闹非凡。

过小桥,便是掩映在修竹边青墙灰瓦的周氏宗祠。祠门前两旁立有一对明代石狮,娇憨动人。祠堂门庭悬“周氏祠堂”匾额,楹联书:“浮石家声远,周氏奕世长。”进门有天井、戏台、厢楼及祭厅,单檐歇山顶的祭厅,中悬金匾“世德堂”,梁挂“金殿传胪”“著存”“旌孝”等匾额,祠祀周保神主一座。周保,字王翼,明穆宗隆庆五年(1571)进士,授国子监丞。任上,申明条约,以身律士,成为监生的楷模。后转福建盐运使,一生以廉洁闻名于朝野。

祠西厢楼壁,还立有清时捐躯龙湫的义士周文坛的石碑。相传清乾隆十二年(1747)七月大旱,为求霖雨,周文坛只身入龙观天井龙窟,不幸殉身。后霖雨大至,百姓感蒙其泽,邑侯宋公诏箕备礼,亲为作文祭奠。乾隆十四年(1749),钱公维立碑于郡庙西奉祀,后人将其迁入祠壁奉祀。宗祠虽曾一度作为粮站,但今主体结构犹存。祠内今尚存5幅明清画像,其中有礼部尚书周应宾身着朝服的画像,还有一幅新庄周氏始迁祖的画像,落款是“明代礼部尚书杨守陈、吏部尚书杨守阯”。人物设计古朴,形态逼真,弥足珍贵。

村西南有座单檐歇山顶的三开间门楼,梁悬“冬官第”“钦赐义门”“大宗伯第”匾,楼前原有旗杆夹及荷花池。夏天荷花盛开,亭亭玉立,分外妖娆。楼西壁嵌有清光绪十八年(1892)所刻石碑一通。朝东一面为禁洋烟(鸦片)碑,大略云:“开设烟摊,以致不肖之徒吸烟成瘾,失业荡身,身入下流,与匪为伍;日则吸洋烟,夜则肆意偷窃,窝聚烟摊……以凭捉究,不稍宽贷。其各禀遵毋违!”朝西一面为《稻令规约》,即禁止偷盗秧苗,严禁攀折树木,禁摘观赏荷花,保护田埂、河槽等,如有违者罚馒头500个,分送各农友云云,当时的新庄村村规民约之严可见一斑。(www.daowen.com)

村西的“冬官第”

进门楼不远处遗存着一幢青瓦灰墙的五开间民居,这就是明代泰昌时南京礼部尚书周应宾的府第。周应宾,字嘉甫,号寅所,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廷试已拟第一,余有丁以同里故引嫌置二甲,选庶吉士,授编修。二十年(1592)任会试同考官,擢国子司业,摄监事,整饬学规,不受私谒。后改右春坊中允。二十二年(1594),殿试应天,升南京右谕德,掌翰林院,进右庶吉士兼侍读学士,充东宫值守官。三十一年(1603),擢吏部侍郎,掌院事,转吏部右侍郎,补经筳日讲官。泰昌时诏为南京礼部尚书。周应宾致仕后返回故里定居,平易近人,朴素节俭,乡人称贤。

村西有气势恢弘的周薇故宅。周薇,明正德十四年(1519)中乡试举人,嘉靖时曾任六合知县、工部员外郎之职。在离任六合知县时,六合百姓绘其像于城楼,岁时奉祀。六合人民对其敬重至深,认为他是位勤政恤民的清官。

周薇故宅分前后两进,中隔天井。前进为单檐硬山顶的高平屋,三间两弄,两侧前后廊各有月洞形侧门,中厅四根金柱分别用梓、檀、杉、沉香等名贵木材建造,别具一格。后进五开间为周薇宅第。前进厅中立有一块鄞州区文保单位石碑,上书“周薇故宅”。

周薇故宅

村西北有黄墙梵宇吉祥禅寺。重檐歇山顶的天王殿,弥勒佛笑口常开,威风凛凛的四大天王侍立两旁,后立护法韦驮。出天王殿,绿树成荫,大雄宝殿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及药师佛像,两侧塑十八罗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前来寺院的香客及探胜寻幽者络绎不绝,晨钟暮鼓回荡在寺院上空。

夕阳西下,伫立村口,远眺苍翠如黛的白鹤山,民国杨翰芳的《白鹤山》一诗仿佛回响于耳畔:

白龙飞去不知还,白鹤无声尚世间。

跨上鹤翎如一望,望春桥对望春山。

(鲍贤昌 张永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