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北渡寻迹怀先人-探寻古鄞

北渡寻迹怀先人-探寻古鄞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渡寻迹怀先人雨过江声急,云归日影斜。世居北渡的孙、陈两姓耕读成风,名人辈出。北渡,早有“南门第一市”之称。明北渡陈氏的翰林第紧依街市的“还金桥”,虽貌不惊人,却有个拾金不昧的故事。钱袋被北渡村一孙姓老人捡到,老人便坐在布袋上等人来认领。宁波知府获悉此事,要给孙老汉重赏,老人再三谢绝。为表示谢意,奉化人在北渡村建造了这座“还金桥”。宋宝庆《四明志》称“北渡桥”。

北渡寻迹怀先人-探寻古鄞

北渡寻迹怀先人

雨过江声急,云归日影斜。扁舟依古渡,浅水带晴沙。

月上闻渔唱,灯悬识酒家。鱼山在何处,清梦绕烟霞。

这是清代诗人王棻的《舟北渡》诗,写的是今距宁波10公里外的鄞西石碶镇车何渡村的北渡。

出宁波城南,沿甬临线,穿石碶、越栎社,至东杨村折南,沿村道行2里余,就到了奉化江边的千年古渡——北渡。只见两岸绿野似茵,一条钢板船正笃悠悠地从南岸驶过来,平静的江水顿起层层涟漪,拍打着古渡口一块块平滑可鉴的石板……

千年古渡口——北渡

“北渡”,是为对应奉化境内“南渡”而命名的。北渡,又称道头渡,为古鄞县栎社通往奉化之要津。据民国《鄞县通志》记载:“鄞县最早的渡口,有宋时设置的北渡和桃花渡。”其实,早在唐代,北渡就已有渡船。唐代诗人陆龟蒙《北渡》诗“江客柴门枕浪花,呜机寒橹任呕哑。轻舟过去真堪画,惊起鸬鹚一阵斜”便将北渡描绘得淋漓尽致。北渡,宋时为义渡,过渡者免费,清至民国改为官渡,过渡者要付费。1933年,当时在上海经营钟表业发迹的有“钟表大王”之称的村民孙梅堂与陈宝森一起募捐扩建,置船5艘,过渡者孙、陈两姓免费,余者须交铜板一枚,日客流量达三四百人次。

北渡村,四面环水,形如田螺,民风淳朴,风景独好。世居北渡的孙、陈两姓耕读成风,名人辈出。明万历年间,陈氏出了个翰林陈国龙。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曾为该村的孙氏宗祠题写匾额。

北渡,早有“南门第一市”之称。奉化江从村北穿过,南塘河环村而行,摆渡过奉化江,即可到达奉化方桥。每逢集市,江边、岸上,帆桅林立,商贾云集,从渡口关帝殿至土地祠上凉亭,300米长街店铺栉比,宁波的商品、奉化的海鲜、姜山的蔬菜东钱湖的鱼虾、鄞江的柴炭,无不在此汇聚集散。街上南来北往的人群,川流不息,商人、驿使、官吏、军士、学者,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宋代陈著入京赶考,途经北渡,留下了精彩的诗篇:“昨宵北渡今西渡,系是离家第二宵。诗伴风流勤过驿,棹郎醉饱健迎潮。”

明北渡陈氏的翰林第

紧依街市的“还金桥”,虽貌不惊人,却有个拾金不昧的故事。传说许多年前,奉化县缴款人从奉化摆渡到北渡村,准备到宁波缴款。他见时间还早,就在渡口边打了一个瞌睡,天才蒙蒙亮,他便赶路了。谁知匆忙之中,竟将一个装有巨款的袋子给忘了。钱袋被北渡村一孙姓老人捡到,老人便坐在布袋上等人来认领。直到中午时分,失主才心急火燎地赶到认领为止。宁波知府获悉此事,要给孙老汉重赏,老人再三谢绝。为表示谢意,奉化人在北渡村建造了这座“还金桥”。

从“还金桥”西行2里,有座可从南塘河泄向奉化江的五孔碶,为北宋虞大宁建,名“风堋碶”。每当暴风骤雨之后,上游樟溪、鄞江的洪水犹如万马奔腾,汹涌而来,从南塘河经风堋碶泄入奉化江,鄞西22.4万亩良田尽得其益。人们在碶北立庙祀之。庙前一对赭红色的旗杆高耸云天,门庭高悬“风堋庙”匾额,两壁书“北宋名刹,蕙水风堋”,三扇大门绘彩画神像,中门秦叔宝、尉迟恭画像栩栩如生。进中门有戏台、天井、厢楼,戏台两檐高高翘起,螺旋式台顶上嵌铜镜。殿前宝炉萦烟,殿祀宋邑令虞大宁,东庑配祀陈中孚,西庑配祀郭淳章,都乃治水功臣。庙始建于北宋熙宁年间,学士舒亶有记。清道光、光绪年间重修。旧历八月十四神诞日,村演戏庆祝、灯祭。每到夜幕降临,悠悠戏曲回荡在庙宇上空。(www.daowen.com)

粉墙黛瓦的风堋庙

村西有座南通北渡、北连里孙村、横跨南塘河的古桥,名曰“听泉桥”。宋宝庆《四明志》称“北渡桥”。民国十二年(1923),村民孙鹏重建两墩三孔的石梁桥,桥面宽两米,桥下有纤道,桥南额为康有为题写。站在桥上,远望源出四明山水的南塘河,经北渡石碶入甬城,千百年来,河道舟楫如梭,纤夫悠扬的号子声回荡在南塘河两岸。

村东闻津桥边,有座黄墙红瓦的建筑掩映在修竹丛中,那是许多年前建的毓英庵。毓英庵坐北朝南,建有门楼大殿和厢房,占地面积约80平方米。大殿塑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及药师佛坐像,案桌供水果糕饼。庵由视云师父主持,四方香客云集,晨钟暮鼓响彻云霄。

从闻津桥顺纤道东行2里,有一条长达三四百米,用石块条石砌成的石塘(俗称狗颈塘)。据传,清嘉庆年间(1796—1820),为防海潮侵袭,鄞县令周镐,率民众数百人,在北渡南塘河与奉化江的夹塘处,打桩垒石,筑堤数载,建成一条长达500米的石塘,并将狗颈塘改名为永镇塘。后又有历任巡道、郡守、县令重修。乡民感其恩德,在塘边立祠奉祀。祠祀清邑令周镐,道光巡道段光清、郡守胡元洁及浚治南塘河、中塘河有功者凡二百余人。岁以春秋两祀,由县长及乡绅至祠致祭……

夕阳西下,金灿灿的余晖洒满潮涨潮落的千年古渡,村庄的老屋、古街、石桥、台亭、寺庙、碶坝,沉浸在一片晚霞中,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清代诗人陈锡嘏《宿北渡》的诗意也随之飘来:

漠漠城南第几村,夕阳烟下小柴门。

一江地阔迷渔父,五柳枝残系犊孙。

客路频年逢乱苦,老农今日话生存。

我来却是山阴棹,菜甲春盘聚酒尊。

(鲍贤昌 陆良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