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寻古鄞,刺史居地迹

探寻古鄞,刺史居地迹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刺史居地寻旧迹乘车奔驰在绿黛相间、稻花飘香的鄞东平原,公路左侧是五彩缤纷、风格各异的楼群,右侧是鳞次栉比的厂房。应彪卸任刺史后定居下应,繁衍生息,发族成村。下应因临近东钱湖,故名湖下应家,简称下应。宁波解放前一度称雅应,解放后,曾为下应乡治地。祠堂柱联上刻有“唐授明州刺史,宋封临海郡侯”字样。唐明州刺史应彪定居下应后,发族兴村,按子孙分居顺序得名十五房。地原因贸易名,灵桥彻夜有人行。

探寻古鄞,刺史居地迹

刺史居地寻旧迹

乘车奔驰在绿黛相间、稻花飘香的鄞东平原,公路左侧是五彩缤纷、风格各异的楼群,右侧是鳞次栉比的厂房。穿越鄞州大道,田野一片宽阔。经过瓜果飘香的湾底天宫庄园和培罗成集团,就到了名闻遐迩的鄞东重镇——下应。

绿水悠悠的下应河两岸

村口,下应农贸市场,商贾云集,人流如潮。路旁一座六棱翘角的凉亭,柱上有一联:“云霞竞艳日光华,桃柳争俏春烂漫。”村中河网纵横,绿水悠悠。数百座灰瓦白墙的民居,错落有致地聚落在河道东西两岸,临河而建的老街,商场、药铺、饭庄、客栈,鳞次栉比。横跨河道南北,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的原太和保安桥,今改建成一墩三孔的“丁”字形梁桥(俗称三脚桥),在浙东独一无二。碧波潋滟的下应河经中塘河可直达宁波,昔有航船往返如梭,可见当年村镇之繁华。街上南来北往的人群,川流不息,河埠头旁农妇忙着洗刷,老人们则围坐在街边屋檐下,正笃悠悠地谈天说地。谈论最多的,是下应的悠久历史和应氏始祖应彪。

唐长庆三年(823),应彪由河南汝南县赴任明州刺史,为沟通州府(今鼓楼一带)与江东的水陆交通,他在东渡门外的奉化江上,建造了一座用十六只船排成一排,上铺木板的浮桥,人行车过,昼夜不停,惠泽百姓千余年,传颂至今。应彪卸任刺史后定居下应,繁衍生息,发族成村。南宋时,应彪玄孙唐观阳侯应辅第十世孙应高迁樟村蜜岩定居,为蜜岩应氏的始祖。下应因临近东钱湖,故名湖下应家,简称下应。宁波解放前一度称雅应,解放后,曾为下应乡治地。

千年下应,今由河东、河西、胜利三个村委会和一个居委会组成,共892户,2123人。村民以应姓居多,今族中尚有二房、三房、十八房、季房、廿八房等。千余年来,应氏家族耕读传家,文武人才辈出,其中著名的有唐代观阳侯应辅及清代季房应氏武举人等。穿过一座座院落,在其中的一条石板弄堂深处,豁然可见一座规模宏大,风格典雅,虽经风雨侵蚀却依然散发出浓郁江南大户风韵的建筑群——应氏举人第。

气势恢弘的应氏武举人宅第

举人第由台门、堂前、廊屋、仪门、宅居等组成。单檐歇山顶的台门,气势雄伟,华美典雅。入台门,走道拐弯处立有旗杆石,后为穿堂,两边有廊屋数十楹及通道。中间是个大天井,可置办数十桌酒席,尽显大族风采。仪门与台门相仿,门柱青石上刻有一副“淮阳耆德承前轨,汝水文才启后昆”的楹联。寥寥数言,点明应氏祖籍河南汝水。据考:应氏出于姬姓,周武王第四子封于应(今河南鲁山县东),为应侯,其后以国为氏。进门是天井和五开间三合院,屋脊正中彩陶“福禄寿”三星,深红色的柱子扇子门,既有一派官府气势,又透出家居气息,蕴涵着丰厚的文化和江南水乡的特色。

坐落在村庄中的应氏宗祠,始建于清代。宗祠坐北朝南,河边原有两根高耸云霄的旗杆。祠堂柱联上刻有“唐授明州刺史,宋封临海郡侯”字样。祠堂为三进五开间,头进为飞檐翘角的门楼,悬“应氏宗祠”匾额,两侧马头风火墙独领风骚。进门有戏台廊屋,第二进为看楼,每逢年节、敬神演戏,村上男女老少均在此观看。第三进为祭厅,悬挂始祖神像,安放列祖列宗神位。每逢除夕、清明,祠内案上供四时果品,前来瞻仰的族人络绎不绝,香火鼎盛。20世纪70年代,祠堂改成粮站,经数十年的风雨侵蚀,面临倒塌,惨不忍睹。村里的应兆良老人,对1947年族里修宗谱情景记忆犹新:如二月初八抢菩萨,修宗谱搭河台演戏敬神。尤其是七月半划龙船,河道两岸数千人观看,龙船迎风劈浪,你追我赶,船上的鼓乐声、水手的号子声、岸上成千上万人的喝彩声,此起彼伏,回荡在村镇上空……(www.daowen.com)

在此值得一书的还有应氏十五房,从河东过太和保安桥,经河西南行一里,在密集的村落民居中,有几幢灰瓦大宅,这就是应氏十五房。唐明州刺史应彪定居下应后,发族兴村,按子孙分居顺序得名十五房(今称胜利村)。如今,聚居在十五房的应氏裔孙虽不多,但族里的堂前保存较好。据传,堂前有照墙,进门有木制照壁,堂内原挂有类似“贞元”等匾额多块。每到逢年过节,都挂祖先穿朝服的画像,烛火通明,香雾缭绕。如今森森老宅一片寂寞,似乎在诉说着过去曾经有过的辉煌……

夕阳西下,余晖洒满水乡两岸 ,千年古村风光无限,老屋、古街、祠堂、石桥、人家,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缅怀古村的开拓者,清代李邺嗣《img162竹枝词》的诗意随之飘来:

东津板桥跨江浮,一字平盛十六舟。

千载人驰车马过,可知遗泽是应彪?

img163地原因贸易名,灵桥彻夜有人行。

虽然岁得渔盐利,不废桑麻本业耕。

(鲍贤昌 张永刚)

灰瓦青砖的应氏十五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