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发现玉缸山东汉古越窑遗址

发现玉缸山东汉古越窑遗址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汉玉缸山窑址碑玉缸山古越窑遗址位于横溪镇治东北6公里处的栎斜村境内。1981年7月在玉缸山被发现为东汉时窑址,1982年被列为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缸山是著名的越窑青瓷的主要产区之一,窑场分布在玉缸山、丁湾、寨基、郭家峙、上水及东钱湖一带,方圆几十里,因其古代属越州,故称越窑。到目前为止,在玉缸山、丁湾、寨基、上水及东钱湖一带,发现东汉窑址1处,晋代和五代至北宋时期的窑址1处,明清时期窑址10余处。

发现玉缸山东汉古越窑遗址

玉缸山上探越窑

中国是瓷器故乡,而中国越窑青瓷的发祥地之一就在鄞州的玉缸山。

东汉玉缸山窑址碑

玉缸山古越窑遗址位于横溪镇治东北6公里处的栎斜村境内。玉缸山,因其所产瓷器色泽如玉而得名。1981年7月在玉缸山被发现为东汉时窑址,1982年被列为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缸山是著名的越窑青瓷的主要产区之一,窑场分布在玉缸山、丁湾、寨基、郭家峙、上水及东钱湖一带,方圆几十里,因其古代属越州,故称越窑。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东汉时期,玉缸山就能烧制成熟的瓷器,成为我国青瓷最早的烧造地之一。三国时,玉缸山烧制的青瓷可谓巧夺天工,并以其胎质细腻,纹饰精美,釉色青翠晶莹著称于世,所出茶具精巧优美,“似玉类冰”,为我国当时的名窑之一。唐代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来赞美青瓷。当时玉缸山烧制的瓷器除作贡品外,还销往现今日本、朝鲜、印度、菲律宾、伊朗、埃及等国,被外国人视作珍宝。因此衍出“海上陶瓷之路”。1974年,宁波姚江出口处附近发现一条装有几百件越窑青瓷的沉船,其中有一块“乾宁五年”(898)刻款的唐砖,就是海上陶瓷之路的最好见证。

据载,五代吴越国钱氏王朝,在明州曾设官监窑,专门从事生产釉色青绿、釉质莹澈的“秘色瓷”,作为宫廷用品和向中原诸王朝进贡贡品。由于当时烧制数量十分有限,传世的和考古出土的更是微乎其微,所以秘色瓷引起了国内外古陶瓷学者的极大关注和浓厚兴趣。

到目前为止,在玉缸山、丁湾、寨基、上水及东钱湖一带,发现东汉窑址1处,晋代和五代至北宋时期的窑址1处,明清时期窑址10余处。此外,还发现不少文物珍品,如三国瓷猪圈、瓷鸡笼,西晋青瓷谷仓罐、蛙樽,南朝鸡头壶等。这都引起我们探索千余年前历史遗迹的愿望和兴趣。

深秋时节,万壑披红。出宁波城东,乘车驰过烟波浩渺的东钱湖,折南至横溪镇,在当地老文物保护员卓启根先生的陪同下,驱车前往栎斜玉缸山。(www.daowen.com)

玉缸山越窑青瓷碎片

玉缸山紧依宁横公路东侧,北邻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山高约200多米,杂树丛生,满目苍翠,秋风中层林尽染,分外妖娆。站在山下,难觅当年窑址真容。山不高,而荆棘丛生,路宽近三四十厘米,两边草木至少一人多高,人迹罕至。70多岁的卓启根老人,手握柴刀,披荆斩棘,奋力向上。沿山间小道,一步步地向窑址行进。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攀越,忽然前面传来“石碑找到了”的喊声,待我们拨开树丛,登上山冈,看到一块二十多年前由鄞县文管会立的石碑,上书“玉缸山窑址”。

在石碑东北的不远处,又找到了当年的东汉古窑遗址。因年代久远,窑址已失去了高高隆起的痕迹。窑址周边似乎有发掘过的痕迹,色泽鲜艳的瓷器残片、窑具散落在窑边泥土中,散布面积达900多平方米,堆积层厚度为1.5米。发掘出土的器物有碗、罐等大小容器、三足垫饼等耕具,其中大型罍瓷,腹部口径达到75厘米,釉色青灰,胎质坚硬。

夕阳西下,我们伫立在东汉窑址前,遥想当年窑头先民头顶蓝天脚踩黄泥,制坯烧窑,一缕青烟上碧霄,汗水换来“千峰翠色”的越窑珍品。唐代施肩吾的《蜀茗新词》,写出了品赏越碗蜀茗时的感慨:

越碗初盛蜀茗新,薄烟轻处搅来匀。

山僧问我将何比,欲道琼浆却畏嗔。

(鲍贤昌 陆良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