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金峨山:探寻古鄞之美

金峨山:探寻古鄞之美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峨山势自天来唐长庆元年,明州刺史韩察在新筑成的明州城南楼上,面对70里外的案山——金峨山扬扬自得,而城北的骠骑山(今灵山)作为它的座山,东列太白,西峙四明,左右卫护,前呼后拥。“千峰列笏、万壑朝宗”的金峨山,原称金鹅山,因山似振翅欲飞的天鹅而得名,属天台山北延的余脉,正好与明州城和骠骑山连成一条南北纵轴线。清代诗人康筠庭在《游山歌》里唱道:州南远案金峨山,势自天来龙往还。

金峨山:探寻古鄞之美

金峨山势自天来

唐长庆元年(821),明州刺史韩察在新筑成的明州城南楼上(即今鼓楼),面对70里外的案山——金峨山扬扬自得,而城北的骠骑山(今灵山)作为它的座山,东列太白,西峙四明,左右卫护,前呼后拥。在这四峰环列的明州城外,三江汇合,流向沧海。明州城选择的这块“藏风得水”的风水宝地,从此成为千余年来“密拱吴会,隃控瀚海”的东南要会。

“千峰列笏、万壑朝宗”的金峨山,原称金鹅山,因山似振翅欲飞的天鹅而得名,属天台山北延的余脉,正好与明州城和骠骑山连成一条南北纵轴线。其山势峻峭,明代范钦诗中有“突向天中悬绝嶂,更著云里构危亭”之赞句。

金峨山引仙桥

金峨山既是明州城的“文峰”和案山,又是唐代鄞县县治——金峨山西北麓白杜的座山,而现代则是鄞县和奉化的界山。唐大历元年(766),著名的禅宗高僧百丈怀海(720—814)在明州建城之前,已捷足先登金峨山,他在团瓢峰下创建罗汉院。数十年后怀海和尚离金峨,驻锡江西洪州大雄山百丈岩(今宜春市奉新县)的百丈寺,创立了被中国佛教届奉为“祖训”的《百丈清规》,而他著述的《百丈清规》得益于金峨山,故金峨山世称“小百丈”。近年来就有日本和韩国的佛教文化代表团前来朝拜。

据近代吴振藩纂《金峨寺志》记载,百丈怀海在金峨山时,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上山寻访,由于未能相遇,留下了“主人岂是寻常人,我来相谒不得见”的诗偈。金峨山旧有“留偈堂”,今有“迎仙桥”“引仙桥”等古迹记其美事。北宋治平元年(1064),宋英宗赐金峨山罗汉院为“真相禅寺”,此后又经历代扩建修缮,其中有普同塔、香岱庵、观音阁等,有元代鄞县诗人朱佑《游金峨山》诗句:“金峨山势自天来,雨后冈峦绿如苔。隐隐钟鼓空谷里,重重台殿白云隈……”

古木扶疏的金峨寺殿堂

明洪武十五年(1382),金峨山真相禅寺改名金峨寺。嘉靖二年(1523),金峨寺由高山迁至东麓(即今遗存的部分殿堂),寺前寺后古木参天,秀筠翠复,溪流回绕,有“金峨十景”,引人入胜,即古寺晚钟、孤峰插云、曲径听涛、双桥流碧、孤猿啼晓、平岗叠秀、神螺拥翠、亭竹生云、巉岩练雪、秋枫吐艳。宋代文士舒亶,明代屠隆、万表、沈一贯、王应鹏等文人墨客,曾在金峨山留下了一大批诗词。(www.daowen.com)

金峨寺

如欲身临“金峨十景”,可从横溪金峨村进山,在古松掩映的金峨寺后登山。在山道上有“鸟将云气合,风带水声喧”的诗情画意,又有“近依岩壑瞑,遥睇海天悠”的壮美画卷。在金峨峰与团瓢峰之间,古罗汉院、观音阁、玉佛阁、明性洞等遗迹尚存,特别是近几十年以来,在山上垦殖了一大批葱绿的松杉和百亩茶园,更是十景之外的新景观。驻足峰顶,可俯瞰远处三江汇流,东边的象山港清晰可见;山上还可遥望太白、雪窦诸峰。山风吹拂、心旷神怡。清代诗人康筠庭在《游山歌》里唱道:

州南远案金峨山,势自天来龙往还。

东瞰太白日出海,西瞻雪窦雪积岩。

……

(杨古城 曹厚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