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佛骨舍利育王寺:海内外享誉的佛教圣地

佛骨舍利育王寺:海内外享誉的佛教圣地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佛骨舍利育王寺阿育王寺享誉海内外佛教界的阿育王寺始建于西晋太康三年。慧达心知这就是佛祖的舍利宝塔了,于是结茅构庐,供养护持,建成阿育王寺的雏形。舍利殊荣阿育王寺之所以驰名中外,是因为它珍藏着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因此,它们就与北京灵光寺的佛牙舍利、陕西扶风法门寺的佛指舍利一并成为佛门圣物。宝塔为阿育王所造,故以阿育王之称呼名寺。舍利宝塔殿群塔林东晋义熙元年,阿育王寺迁至今鄞州区五乡镇宝幢。

佛骨舍利育王寺:海内外享誉的佛教圣地

佛骨舍利育王寺

阿育王

享誉海内外佛教界的阿育王寺始建于西晋太康三年(282)。梁普通三年(522),梁武帝萧衍赐“阿育王寺”额。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册定“阿育王山广利禅寺”。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列为“天下禅宗五山十刹之第二山”。明洪武十五年(1382)太祖朱元璋诏复原名,并册定为“五山十刹之第五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国务院于1979年拨款60余万元,与天童寺一起整修。1982年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次年,被列为全国汉族地区重点寺院之一。2006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慧达开山

关于阿育王寺的创建,有一则神奇的传说:西晋时,并州(今山西太原一带)有位武艺高超的猎人刘萨诃,毙命在他箭镞下的飞禽走兽难以计数。一天,他突然重病,昏睡中梦见折翅断肢、血肉模糊的禽兽蜂拥而来,龇牙咧嘴,喙爪相加。危险之中,来了位梵僧替他解围,并对他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你杀生成孽,亟宜出家修行,以免轮回之苦!”刘萨诃醒后,就上五台山削发为僧,师父赐他法名慧达。从此他潜心忏悔。不久,师父给他一钵一杖,说他有缘在东南方向,可前去找到释迦真身舍利,建寺供养,弘法兴教,修成正果。慧达拜别师父,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不觉来到东海边上的img108山南麓。这里奇峰叠翠,紫云缭绕,使他有超凡脱尘之感。当晚,他就睡在山岙林间一块大青石上。午夜,他隐约听到一阵阵噌吰悠扬的钟声从地下传上来,感到十分惊奇。次夜仍睡在原地,钟声越来越清晰。于是他虔诚礼拜。第四天清晨,轰的一声,地面裂开,涌出一座似金非金、似石非石的青色宝塔。他捧起宝塔,见塔高一尺四寸,方广七寸,灵盘五层,四角翼然,外层为镂空的诸天菩萨,内悬宝磬,中缀一粒舍利。慧达心知这就是佛祖的舍利宝塔了,于是结茅构庐,供养护持,建成阿育王寺的雏形。其地最早位于今宁波市北仑区大碶镇的乌石岙,俗称“古育王”。

舍利殊荣

阿育王寺之所以驰名中外,是因为它珍藏着释迦牟尼真身舍利。舍利是梵文“Sarira”音译的缩写,意译为“身骨”,指人在死亡火化(佛家音译“荼毗”)后残存的骨珠。传说释迦牟尼涅槃后,自发三昧真火荼毗,其舍利由天竺(古印度)八国国王分去建塔供奉。100年后,有铁轮王(即阿育王)将从彼国分得的舍利化为八万四千粒,造八万四千塔珍藏。又有耶舍尊者,于手指间放八万四千道金光。他们役使鬼神于金光尽处(即八吉祥六殊胜地)各安一塔。东方震旦(中国)得十九处。现唯北京广济寺与宁波阿育王寺所供奉宝塔有碑记可考。因此,它们就与北京灵光寺的佛牙舍利、陕西扶风法门寺的佛指舍利一并成为佛门圣物。宝塔为阿育王所造,故以阿育王之称呼名寺。

慧达得塔奉养后,声名远播。东晋义熙元年(405),安帝敕命构亭覆盖,并度27僧守护。梁武帝扩建寺院,拨兵3000人护塔。陈宣帝派僧人14名护守。唐会昌元年(841),武宗下令灭佛,舍利宝塔被收入官库。至宣宗时才发还。大中四年(850)举行有僧俗8000人参加的供奉舍利法会。咸通年间,舍利宝塔放射异光,命度僧37人守之。南宋高宗赵构赐“佛顶光明之塔”匾。淳熙元年(1174)十一月,孝宗赵昚遣使恭迎舍利宝塔入临安宫中供奉,他三次瞻仰舍利,并御书“妙胜之殿”匾额赐之。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十三年(1276)九月,遣使迎宝塔至大都(北京)圣寿万安寺供奉,召集诸国僧尼10万余人,设道场16坛,香灯花幡,梵吹经诵,忽必烈亲临礼拜,巡礼数月后送还。1916年方丈宗亮重建舍利殿,上盖琉璃瓦。瞻仰舍利,几为来寺者夙愿,然所见舍利之色泽,各不相类。如南宋知明州事魏王赵恺所见为青红色,万历间知府吴安国所见为金色,以功封兵部尚书、右都御史,加太子少保衔的郭子章所见初为白色,后转红色,清初黄宗羲所见为琥珀色

舍利宝塔

殿群塔林(www.daowen.com)

东晋义熙元年(405),阿育王寺迁至今鄞州区五乡镇宝幢。此地背倚img110峰,翠岗四围,松竹簇拥,身临其境,自有飘然欲仙之感。

全寺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有殿室楼馆700余间。建筑结构古朴,飞檐雕梁,宏伟庄严。天王殿大门上方,是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所题“八吉祥地”匾。大雄宝殿下有乾隆御书“觉信俱圆”额,殿之左壁嵌章炳麟所撰“重修大殿记碑”。舍利殿前有“妙胜之殿”御匾,殿中置舍利宝塔。其后为法堂,两壁有五代高僧贯休所绘“十六罗汉”刻石,堂之上层为藏经楼,珍藏钦赐龙藏。有舍利单,为招待过往的云游僧人住宿之所。唐天宝三年(744),高僧鉴真应邀赴日本弘法,在第二次乘船东渡时,船为风浪所破,明州官民救其脱险,即挂单于阿育王寺。今建“鉴真纪念亭”,碑记由苏渊雷撰文,沙孟海篆额。此外尚有白云竹院、华藏世界等景观。

寺有浮屠(塔)三座,上塔位于寺东北之img111峰支脉岗上,下塔在寺之西隅。两塔分别高30米、36米,为省内少有的元代建筑。1998年方丈通一筹款350万元,建起高53米、八面七层的东塔,乃浙东佛塔之冠。

育王寺

阿育王寺“身份”特殊,故历届方丈多为大德高僧、佛门龙像,尤著者有:大觉怀琏禅师(1009—1091),俗名陈器之,龙溪(属福建)人。宋仁宗召至京师,以礼相待,并亲书颂诗17篇相赠。京中士大夫喜从之游。后乞归山林真宗赐诏“经过庵院,任性住持”。四明郡守与阿育王寺方丈以迎。于是法席鼎盛,名播天下。苏洵、苏轼王安石、楼异均有诗文唱酬。熙宁三年(1070),怀琏筑宸奎阁,珍藏御赐墨宝,请苏轼撰书《宸奎阁碑铭》。现存碑为重刻碑,高300厘米,宽145厘米。

大慧宗杲禅师(1089—1163),号妙喜,宣州宁国人(今安徽宁国市)。南宋初,与状元张九成等评议时政,被秦桧一党指为“鼓倡浮言,谤讪朝廷”而褫夺僧籍,流放岭南。15年后,秦桧死,始还僧戒,主持育王寺。他提倡“看自话禅”,主张对佛门公案中的警句进行内省式参究,以求省悟。这和当时主张静坐默究,净治揩磨,以去掉妄缘幻习的天童寺方丈宏智的“默照禅”殊途同归。“四方学徒,川奔涛涌”,极一时之盛。他曾领僧众穿穴成池,由张九成作《妙喜泉铭》,刻于“常住田碑”阴。

“阿育王寺常住田碑”为唐文宗时名士万齐融撰文,范的书丹被誉为古代书法的佳品。寺内保存自唐迄今碑刻30余方,乾隆时方丈释畹荃功不可没。畹荃对儒学、佛学均有造诣,尤精诗、书、画,常出入于诗坛、文苑。

历代著名文人也多与阿育王寺有缘。南朝梁武帝时,有“山中宰相”之称的隐君陶弘景于天监十五年(516)曾来寺受一戒。除上文已提及的,还有宋濂董其昌、全祖望、梅调鼎、康有为等都留有诗文或墨宝在阿育王寺。

(周冠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