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秘杨公祠堂,品鉴古鄞韵

探秘杨公祠堂,品鉴古鄞韵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杨公祠堂仰先贤堤外沧波又绿桑,抱村长唤老皇塘。绿树掩映下粉墙黛瓦的杨公祠,成为人们闲暇时采风览胜的一个好去处。杨公祠,始建于清嘉庆四年,由于风雨侵蚀,年久失修,祠院面临倒塌。2005年,当地百姓筹资在原址上重建了杨公祠。杨懿纪念馆雕塑走近杨公祠,黑褐色的围墙,重檐歇山顶的祠堂,一派庄严肃穆。背山面海的杨公祠,是人们瞻仰杨县令的场所。若杨公之灵有知,亦将含笑于九泉。伫立祠前,缅怀先贤,遐思无限。

探秘杨公祠堂,品鉴古鄞韵

杨公祠堂仰先贤

堤外沧波又绿桑,抱村长唤老皇塘。

婆娑一带栖乌桕,犹荷熙朝日月光。

这是胡彤父写的《重印杨公治鄞政略》诗,而奉祀《治鄞政略》作者杨懿的杨公祠,就坐落在金碧辉煌的鄞州咸祥庙西。绿树掩映下粉墙黛瓦的杨公祠,成为人们闲暇时采风览胜的一个好去处。

杨公祠,始建于清嘉庆四年(1799),由于风雨侵蚀,年久失修,祠院面临倒塌。2005年,当地百姓筹资在原址上重建了杨公祠。

杨懿纪念馆雕塑

走近杨公祠,黑褐色的围墙,重檐歇山顶的祠堂,一派庄严肃穆。祠门上金色的“杨懿纪念馆”题额,为甬上名家周律之先生手书。

步入祠中,门楼正中悬“杨公祠”黑底鎏金匾额,东西两门上挂有“德范传宗”“俊佐人启”匾额,柱联曰:“知斯县,治斯水,开五河,筑六闸,新容始创,增益农耕,泽我嵩上;建兹祠,立兹像,庀万财,鸠千工,旧迹复观,思怀伟绩,颂吾杨公。”一对高大的石狮置立祠前。门楼两侧泥塑公差马夫,横眉怒目,手持铁链签牌,呈捉拿案犯之状。

进中门有戏台、天井及两侧厢楼,重檐歇山顶的戏台,堪称鄞东一绝。前檐高高翘起,檐下为张口双龙。台正中悬挂着一块小横匾,上书“明德惟馨”,戏台镌刻着一副柱联:“清风明月无须一钱买,传神写照尽在阿睹中。”螺旋式藻井,上嵌铜镜,东西厢房楼下立有三块“重建杨公祠功德碑”,祠北裴杨功德亭立有清嘉庆年间的“杨公祠碑记”,由海防同知鄞县知县郭文志撰写,弥足珍贵。

杨公殿大门

大殿系五开间硬山顶,屋顶塑“福禄寿”三星,屋脊边书“心系庶民”,两檐是威风凛凛的屋瓦神将,五马风火墙更是风骚独领。殿中红灯高悬,肃穆庄严。堂前廊柱上刻着:“官小功大,身瘠民肥,别有诗歌推少尹;不驽潮回,无碑泪堕,且疑神鬼入蒲城。”梁上悬“明镜高悬”“宦海循风”“治世久远”匾额三块。楹联数副,其中一联云:“绝民患,兴民利,热忱扶农民,民赖以生,是嵩民千古功臣;克官弊,正官风,清廉从公,官勤于政,乃县官一代楷模。”大殿正中“明镜高悬”额下,杨县令头戴官帽,身着朝服,端坐在大堂上,师爷、都头侍立两旁,堂下两边站立着手执棍棒的衙役,随时奉命执行公务,“肃静”“回避”示牌置立两边,整个布局俨然县衙。殿上供鲜花、蒲团,供游人瞻仰参拜。祠壁挂有杨懿“新官上任”“兴教助学”“整顿治安”“兴修水利”“遗恨归天”等图片。身后壁上绘有两幅大型彩画:一幅是波涛滚滚的象山港,江中渔帆点点,海天相连,风光无限;另一幅是巍巍青山下的海疆雄镇大嵩所城,犹如玉带的大嵩江上,舟楫如梭,古朴的大嵩桥,分外妖娆。背山面海的杨公祠,是人们瞻仰杨县令的场所。杨懿在鄞县虽只有短短29个月,可他永远活在鄞东咸祥大嵩人民心中。

杨懿,字元徽,号静庵,陕西蒲城人。出身贵胄之家,自幼聪明活泼,14岁进私塾,16岁中秀才,30岁中举人,34岁出知鄞县县令。到任后,他遍访城乡,察考舆情,制定出《治鄞政略》,在境内提倡勤务农桑,遵纪守法。修孔庙,赈义学。时值境内盗贼猖獗,就重建保甲联防,亲率捕役,挨村整治,乡境得以安宁。清雍正六年(1728)大旱,大嵩地区灾情严重,杨懿深入民间,勘察灾情,写了《救荒六议禀》等呈文,四次请求减免大嵩地区赋税,筹集赈灾钱粮,发动群众掏五河、造六闸。雍正七年(1729)五月中旬,暴雨倾盆,县城北侧长春塘(今宁波姚江南岸江滨公园)损坏,杨懿闻报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民工抢修,通宵达旦在抢修工地上。由于长期积劳成疾,终致一病不起,手书“五憾”后,溘然而逝,终年36岁。

城乡百姓闻杨懿病故,都哭于道,叹于室。停柩那天,几十名农夫蓬头赤脚闯进灵堂,抚棺失声痛哭。一问,才知是大嵩农民,他们星夜步行百里,赶来为父母官致哀。见此情景,观者无不为之欷歔。民为感其恩泽,在咸祥庙西立祠奉祀,塑神像,供香火,供后人瞻仰、凭吊。(www.daowen.com)

逝者如斯夫,一晃200多年过去了,杨懿梦寐以求的在大嵩江上筑滚水坝的愿望,历经几代人坚忍不拔的努力,终于实现了。1973年建成了雄伟壮观的长115.6米、高5.1米,有15孔的大嵩江大闸。若杨公之灵有知,亦将含笑于九泉。

伫立祠前,缅怀先贤,遐思无限。杨公任鄞令,访民情,兴义学,整治安,修水利。日理万机,操持政务,未有闲暇探幽鄞东山水,在病中仍留恋东南佛国天童寺,此时此刻,仿佛杨懿《病中怀天童寺》的诗篇,又在耳边回响:

终年徒碌碌,病久始心清。

何处佳山水?常怀太白名。

一关开竹径,廿里接松声。

古寺当岩出,霜钟弄晚晴。

僧老须眉古,山深明月侵。

移亭悬碧镜,引水出云岑。

树密风常冷,峰高气自阴。

何时重到此?夜静一鸣琴。

(鲍贤昌 金昱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