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南国书城,探寻古鄞-探寻古鄞

南国书城,探寻古鄞-探寻古鄞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国书城”天一阁在月湖景区西侧,历史上的芙蓉洲旧址上,就是享誉中外的“天一阁”——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也是当今世界上最早的三大私家藏书楼之一。天一阁的西大门上有匾额“南国书城”,两侧悬有一副以钟鼎文书写的楹联:“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尤难。”范钦在披阅藏书时,见古书上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遂想到书最怕火,而水能制火,便名藏书楼为“天一阁”。

南国书城,探寻古鄞-探寻古鄞

“南国书城天一阁

在月湖景区西侧,历史上的芙蓉洲旧址上,就是享誉中外的“天一阁”——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也是当今世界上最早的三大私家藏书楼之一。

天一阁的西大门上有匾额“南国书城”,两侧悬有一副以钟鼎文书写的楹联:“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尤难。”天一阁藏书楼历史悠久,因管理森严,几百年来,真正能登上书楼得偿夙愿者,不过寥寥十余人。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号南雷)登楼后感叹道:“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

天一阁的西大门

天一阁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到四十五年(1561—1566)之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范钦(1506—1585),鄞县人,宦迹踏遍半个中国,生性喜欢藏书,在各地做官时,悉心访求各类典籍,辞官归乡后,更是乐此不疲,经多年累积,蔚成大观,有藏书七万余卷。范钦为贮其所藏,选址筑楼于幽静处。范氏故居位于高墙环绕的藏书楼之外,庋藏与寝食相互隔离,且预留巷弄,筑风火墙以防火患。现故居内设天一阁发展史陈列,通过图片、文献展示天一阁的风雨历程。

范 钦 塑 像

藏书,是人类对自身所创造的以物质为载体的精神文化产品的收集典藏活动。浙东文化之邦宁波,历来藏书之风甚盛。宋元以来,宁波著名藏书家近80人,藏书楼有名可稽者逾40处,天一阁是其中最卓著的代表。西方学者认为天一阁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的特殊意义,它对于中国原始文献的保存和流传有着巨大的作用。在中国古代藏书史上,恐怕没有哪一个藏书家具有范钦那样的性格魅力和国际影响力。范钦归隐书林,心境静如止水,他的收藏观具有超越时空的远见卓识,藏品“历年既久,咸成珍本”,对于自己的收藏事业的未来,又以强烈的忧患意识思考着。

这幢并不起眼的古朴楼房,一排六开间的两层木结构建筑坐北朝南,前后开窗通风,就是几经修缮幸存的天一阁藏书楼。范钦在披阅藏书时,见古书上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遂想到书最怕火,而水能制火,便名藏书楼为“天一阁”。楼上一通间,取“天一生水”之意;楼下并排分开六间,取“地六成之”之意。并规定“烟酒切忌登楼”。同时在楼前凿池,蓄水防火,一泓清波平添美景,名“天一池”。就连藏书楼天花板上的藻井图案,皆绘以水纹和古代水兽,象征以水制火,可见范钦藏书防火的良苦用心。

以水制火,火不入阁;代不分书,书不出阁;芸香辟蠹,曝书去湿。这是范钦藏书最重要的三条措施。其中“代不分书,书不出阁”,后来又发展成家族共管的形式,制定了严格的藏书禁约:“凡阁橱锁钥,分房掌之。禁以书下阁梯,非各房子孙齐至,不开锁。子孙无故开门入阁者,罚不与祭三次。私领亲友入阁及擅开橱者,罚不与祭一年。擅将书借出者,罚不与祭三年。因而典鬻者,永摈逐不与祭。”由于天一阁保护藏书措施严厉,向被视为保守;但它确实收到了奇效,使之延传13代,成为中国藏书史上成功地保护藏书的孤例。

“天一生水”的藏书楼(www.daowen.com)

清嘉庆年间,有宁波知府的内侄女钱绣芸,酷爱读书,为求登阁阅览,遂嫁与范氏后裔。岂料族规严禁妇女登阁,竟使这位聪慧才女郁郁而终,这一悲剧足以说明禁约的严格。范氏子孙多为读书人,守礼节,尊族规,以天一阁后人为荣,呵护藏书,代代相传。清乾隆年间,诏修《四库全书》,天一阁进呈藏书有功,钦赐《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后又赐铜版画两套,并以天一阁形制为楷模,建文渊、文津等七阁于北京、沈阳各地,庋藏《四库全书》,遂使天一阁名扬天下。

自乾隆呈书后的百余年间,天一阁藏书劫难不断,屡有散佚,大批珍贵文献不知所终。至1949年,仅余1.3万卷,但这些书仍价值连城,大部分为海内孤本,世所罕见。解放军进入宁波前夕,周恩来总理叮嘱部队,要保护好天一阁。如今,天一阁的藏书总数已达30多万卷,其中最为珍贵的,当数明代地方志和登科录。

以藏书文化为特色的天一阁博物馆,占地面积扩大至2.6万平方米,环境幽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身,融社会历史和文化艺术于一体。

范钦之后,天一池边用沿海礁石堆筑了“九狮一象”的假山,拙中见巧,神态毕肖。又增建池亭,环植竹木,亭台楼阁,茂林修竹,将藏书楼点缀得幽雅静谧,生机勃勃。

天一阁北首的尊经阁,由旧时的宁波府学迁来。周围的“明州碑林”有碑石173通,多数亦迁自府学、县学。“千晋斋”用以收藏民国时期拆除宁波城墙残垣丛冢时的晋砖千余枚,当时甬上学人曾出现“藏砖热”,甚有情趣。

东园,围绕明池构筑,寓古迹于园林中,藏而不露,亦藏亦露。假山、长廊、碑林、百鹅亭、凝晖堂等错落有致,清明幽静,“虽由人开,宛若天凿”。

近代民居建筑秦氏支祠,融合了木雕砖雕石雕、贴金、拷作等民间工艺,祠堂戏台更是流光溢彩,熠熠生辉。祠内设立的“宁波史迹陈列”,以出土文物为主,展示了宁波七千年来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文化遗存。还有芙蓉洲的“宁波工艺美术陈列”,西南隅书画馆展出馆藏的历代名家书画和当代名人雅士之力作。水北阁是专门珍藏中国新编地方志的方志收藏馆。

月湖之畔的天一阁,古色古香。幽幽书香,如千百年的文明薪火,代代传承,成为中国藏书文化的一面旗帜,更是宁波人的荣耀。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学术蓬勃的浙东文化,催生了天一阁,又滋养和推动着浙东学术和中国文化的发展。“建阁阅四百载,藏书数第一家”。置身天一阁,浓缩了的瞬间,脑海里会闪现这样的画面:风雨之夕,天一阁主人范钦一如既往地派人四处察看,将至爱的藏书楼严格保护在亲自制定的“规章制度”下。范钦去世后100多年的一天,锁钥频响,天一阁藏书楼无私地为黄宗羲这位外姓人首次打开……

(王重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