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寻宁波古鄞,四明伟观侃鼓楼

探寻宁波古鄞,四明伟观侃鼓楼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明伟观侃鼓楼鼓楼,是宁波市仅存的古城楼遗址,也是受到重点保护的古建筑之一。元初,蒙古贵族统治者害怕汉人起来反抗,下令拆除全国重要城防,宁波的子城鼓楼也遭拆毁。元末,方国珍起义大军攻下宁波,明远楼被大火烧毁。明宣德九年,太守黄永鼎在唐、宋旧址上重建鼓楼,楼上南面题额“四明伟观”,北面悬匾“声闻于天”。清代,鼓楼又经数次修建。大修后的鼓楼端庄雄伟,面貌焕然一新。

探寻宁波古鄞,四明伟观侃鼓楼

四明伟观侃鼓楼

鼓楼,是宁波市仅存的古城楼遗址,也是受到重点保护的建筑之一。

“谯楼鼓角晓连营”,元代诗人陈孚的这句诗,概括地反映了鼓楼在我国历史上所起的特殊作用。古时鼓楼设有更鼓和计时的刻漏,平时击鼓报时,战时侦察瞭望,还负有保城池、御外侮的使命。

宁波鼓楼始建于唐长庆元年(821),至今已有1190多年的历史。它是宁波历史上正式置州治、立城市的标志。当年明州刺史韩察将州治从小溪镇(今鄞州区鄞江镇)迁至三江口,以现在的中山广场到鼓楼一带为中心,建起官署,又立木栅为城;以后拆除木栅,以大块砖石筑成城墙,历史上称为“子城”。而子城的南门就是现在的鼓楼。

鼓 楼

北宋庆历八年(1048),新任鄞县县令王安石屡登此楼,为之作《新刻漏铭》,表示要像刻漏那样“勿竦勿迟”,勤于政事,立志“革弊维新”,其文洋洋洒洒,大气磅礴,抒发了这位11世纪改革家的政治胸怀。

1126年,南渡的宋高宗赵构君臣,在金兵的追击下,一路逃奔明州,万般无奈之下,藏入蛛网密布、一派凄凉的谯楼,神奇脱险。救了皇帝性命的明州谯楼,因此被赐封为“奉国军楼神祠”。

元初,蒙古贵族统治者害怕汉人起来反抗,下令拆除全国重要城防,宁波的子城鼓楼也遭拆毁。待社会平定后,才允许重建,名“明远楼”,寓意高瞻远瞩。元末,方国珍起义大军攻下宁波,明远楼被大火烧毁。(www.daowen.com)

明宣德九年(1434),太守黄永鼎在唐、宋旧址上重建鼓楼,楼上南面题额“四明伟观”,北面悬匾“声闻于天”。万历十三年(1585),鼓楼倾圮欲堕,太守蔡贵易重修时,援用唐代诗人杜审言“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之句意,改名为海曙楼。

清代,鼓楼又经数次修建。现存楼阁建筑为清咸丰五年(1855)所建,整座城楼占地700多平方米,总高约28米,城墙高8米余,城门进深16米,宽6米。楼为五开间,三层木结构重檐歇山顶。民国二十四年(1935),经当地人提议,在鼓楼上方正中,用钢骨水泥建造了瞭望台及警钟台,并置报时钟一座,四面如一,既能报时,亦可报火警。这样一来,海曙楼便成了一座罕见的中西合璧的鼓楼。

至20世纪80年代末,鼓楼因年久失修,已成危楼。1989年4月,宁波市政府拨款35万元,对鼓楼进行落架大修。至次年6月完工。大修后的鼓楼端庄雄伟,面貌焕然一新。

据史载,从前宁波的甬江楼、双瑞楼、庆云楼等,都是木结构城门谯楼。因年代久远,至今踪迹无存。唯有这海曙楼自晚唐以来,几经兴废,依然屹立在甬城中心,成为宁波的地标和象征。

每当东方欲晓时分,城市仍处于酣睡的宁静,古老的鼓楼,就已奏响整点的乐曲,迎接黎明的曙光……

(傅 侃 岩 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