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寻古鄞:五百年前宁波城的巨幅写生画

探寻古鄞:五百年前宁波城的巨幅写生画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百年前宁波城当我们徐徐打开这幅日本美术史上的巨幅写生画——《宁波府图》时,中国宋代诗人舒亶《题灵桥门》的诗意也随之飘来:危楼清迥立江风,紫逻红旗落日中。1467年,47岁的雪舟以日本临济宗梦窗疏石门下、镰仓建长寺禅僧和画师的身份,搭乘遣明使船到宁波,驻锡天童寺达一年余。此后常往返于天童寺、阿育王寺、雪窦寺、镇海和宁波府城之间,这幅巨作是雪舟48岁时的力作,画稿现珍藏在美国波士顿博物馆内。

探寻古鄞:五百年前宁波城的巨幅写生画

五百年前宁波

当我们徐徐打开这幅日本美术史上的巨幅写生画——《宁波府图》时,中国宋代诗人舒亶《题灵桥门》的诗意也随之飘来:

危楼清迥立江风,紫逻红旗落日中。

暑雨涧溪来浩荡,暮烟洲渚隔朦胧。

欢声不厌重城近,霁色遥知秀野丰。

沧海一时传丽句,天才真是杜陵翁。

这幅画长13.7米,宽0.27米。画卷开首,从宁波东津浮桥至三江口,沿江的灵桥门、东渡门、和义门城楼巍然,奉化江畔的海运码头、来远亭,分外瞩目。城外帆船往返如梭,城内“三塔二湖”历历在目,一个古代的东方大港跃然纸上。这就是如今的宁波灵桥至三江口的一段风景

1467年,47岁的雪舟以日本临济宗梦窗疏石门下、镰仓建长寺禅僧和画师的身份,搭乘遣明使船到宁波,驻锡天童寺达一年余。此后常往返于天童寺、阿育王寺、雪窦寺、镇海和宁波府城之间,这幅巨作是雪舟48岁时的力作,画稿现珍藏在美国波士顿博物馆内。

沿着雪舟《宁波府图》神游,三江口上,一道城墙与三座城楼依江而立,城墙上的雉堞与巍峨的城楼、城门内的瓮城及城门上的门楼,清晰可辨。城墙的三座城楼,自左而右,当是灵桥门、东渡门、和义门。灵桥门正对的江面上可见浮桥身影,旁有墨书“宁波府东门也”字样。东渡门外的三江口,是当时多数国外来使的登陆地,之后再改由水路或陆路进京。和义门外则是通向余姚的姚江。(www.daowen.com)

城墙外沿江则有船坞、码头与一段护城河——濠河。江面上桅樯林立渔船及货船停靠在岸边或锚泊在江中,灵桥门与东渡门之间的沿江是驰名宁波的渔货市场“半边街”。

雪舟《宁波府图》,作于1468年。

城墙内灵桥门里面的天封塔巍然挺立,屋宇连片,城边的房屋是当时宁波的商贸中心“江厦街”,旧有“走遍天下,不如宁波江厦”之说。天封塔是当时宁波最高建筑,塔顶有悬铃,可作为海上航行船舶的航标。塔南是日湖莲心岛上著名的千年古刹延庆寺,现尚存天王殿、大殿及后殿等。据记载,雪舟在宁波的好友金湜宅第就在延庆寺西侧,两人往来密切,通过诗人金湜,雪舟又结交了一批甬上文人。

耸峙于府治西侧的天宁寺,曾是宁波城内接待日本僧人的寺院之一,亦为雪舟挂单之处。《宁波府图》中,清楚地绘有天宁寺双塔和鼓楼,现古寺和东塔早已毁圮无存。幸存的西塔(即今咸通塔),建于唐咸通四年(863),故又称“咸通塔”。鼓楼(即海曙楼),又称谯楼,始建于唐长庆元年(821),有所谓“谯楼鼓角晓连营”之说。鼓楼又是当年子城的南门,明代诗人沈明臣有“太守新成海曙楼,风光胜绝古明州。八窗晓射扶桑日,五夜晴析折木流”之咏。

府城中心的月湖和延庆寺附近的日湖(今已湮没),无疑是古城宁波最具神韵的景观。北宋以来,在地方官的倡导下,疏浚湖泥,堆积成“十洲三岛”,环植松竹翠柳于“七桥三堤”。月湖的柳汀有四明驿、瀛洲接武坊及贺秘监祠。风光旖旎的花屿岛上有湖心广福寺。雪舟画中的两座湖心单孔石拱桥,即是通向湖心寺的湖心东桥和湖心西桥。

从雪舟画中走近宁波,勾起了我们的悠悠情思。500余年来的沧桑巨变,至今还有多少遗迹可寻呀!

(鲍贤昌 戴自立 陆良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