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倒过来思考,事情更顺利

倒过来思考,事情更顺利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试着“倒过来想”,事情可能更顺利朋友,在生活中不知你是否尝试过“倒过来想”的方法?当我们已经习惯了正向思维的模式时,不妨在自己的生活中尝试一下逆向思维的方式,遇到事情的时候“倒过来想”,很多时候能看到黎明的曙光。就在一筹莫展之际,突然,他头脑中冒出一个“液体”和“黑斑”倒过来想的念头。这种倒过来想的思维,有的是方向颠倒,有的则是结构倒装,或者功能逆用。

倒过来思考,事情更顺利

试着“倒过来想”,事情可能更顺利

朋友,在生活中不知你是否尝试过“倒过来想”的方法?这样做可以拓展我们的思维广度,还可能让我们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当我们已经习惯了正向思维的模式时,不妨在自己的生活中尝试一下逆向思维的方式,遇到事情的时候“倒过来想”,很多时候能看到黎明的曙光

格德纳在一家加拿大的公司做助理。一天,他不小心碰翻了办公桌上的一个瓶子,而瓶子的盖没有盖紧,里面的液体把桌子上的一份文件全部浸湿了。这份文件正是老总让他马上复印的那份,很重要。

着急的格德纳不知如何是好,他想这下自己可闯下大祸了,文件上的文字可能看不清了。这可怎么给老板交差。

于是他赶紧拿起文件来仔细查看,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文件上被液体浸染的部分,仍然能很清楚地看见。

可是接下来又出现了让他很郁闷的事:他把这份文件复印出来的时候,竟然发现被液体污染后很清晰的那部分这时候却变成了一团黑斑。为了消除文件上的这些黑斑,他想了很多办法,可是都不奏效。

就在一筹莫展之际,突然,他头脑中冒出一个“液体”和“黑斑”倒过来想的念头。自从复印机问世以来,大量的文件被盗印,这让人们很头疼。那为什么不以这种“液体”为基础研制出一种能防止盗印的液体呢?这样不就能化不利为有利了吗?

在这样的逆向思维推动下,格德纳经过了多次实验,终于研制成功了一种深红的打印纸。这种打印纸的发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们对复印机的使用,当然也就让文件盗印这样的事情减少了很多。格德纳的产品上市后,销路一直都很好。

这种倒过来想的思维,有的是方向颠倒,有的则是结构倒装,或者功能逆用。在具体运用这种思维方法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找准“正”、“反”这两个对立统一的思维点,然后再去寻找整个事情的突破口。

一位大富豪走进了一家银行

“先生,请问您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帮助吗?”一位营业员一边小心地询问,一边打量了一番这位先生的衣着,从他的打扮中可以看出,这绝对是一位很有钱的人,因为那名贵的西服、高档的皮鞋、昂贵的手表和镶宝石的领带夹……这些都能让营业员明白。“我想借点儿钱。”这位先生说。“完全可以,那您打算借多少呢?”“1美元。”“您只借1美元,我没听错吧?”这位营业员惊奇得张大了嘴巴。“我只需要1美元,可以借给我吗?”营业员的大脑立刻高速运转起来,眼前的这位先生穿戴如此阔气,可他为什么只借1美元呢?难道他是在试探我们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效率吗?于是,她便装出高兴的样子对这位先生说:“当然能借,只要有担保,不论您借多少,我们都可以照办。”

“好的。”说着这位先生便从豪华皮包里取出一大堆股票债券等放在了柜台上,他对营业员说:“这些作担保可以吗?”(www.daowen.com)

这一沓东西总价值有100万美元,作担保完全够了。营业员对这位先生说:“您真的只借1美元吗?”

“是的,我只需要1美元。有什么问题吗?”

“好的,那请您办理手续吧,年息为6%,只要您付6%的利息,一年的期限到了后按期归还贷款,我们就把这些作担保的股票和证券完完全全地还给您。”

这位富豪办完手续正要走,一直旁观的银行经理怎么想也弄不明白,一个拥有100万美元的人会跑到银行来借1美元。于是,他追了上去:“先生,对不起,我可以问您一个问题吗?”

“当然可以。”

“我是这个银行的经理,您拥有100万美元的家当,可是为什么只借1美元呢?”

“我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是:我来这里办事,随身带这么多东西很不方便,想把它们存到金库里,可是保险箱的租金都很贵。所以我就到贵行将这些东西以担保的形式寄存了,这样你们替我保管,而且利息非常低,存一年才不过6美分……”

富豪的话让经理对他很钦佩,因为他的做法的确太高明了。

这位富豪就采用了倒过来想的方法,为了避免昂贵的租金,他转换手段,从反方向思考,将随身财物作为贷款抵押,这样每年只需付极少的利息,却很轻松地解决了自己面临的问题,花了小钱,却办了大事。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过程颠倒”的逆向思路有很多创新的事例。在一些大百货公司里普遍使用的电动扶梯,就是让“走路”颠倒成为“路走”,从而实现让“路动”而“人不动”的创新成果。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丰田喜一郎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我取得了一点儿成功的话,那是因为我对什么问题都倒过来思考。”

一位著名学者曾指出:当事物的发展趋势发生了方向颠倒的重大改变时,人们对它的认识和态度也就自然需要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如果将问题的某一发展过程倒过来思考,我们就很有可能发现新东西,因此,不能只从一种角度去观察与思考事物,而要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不断变换思维角度,这样才能发现问题的新触角和新亮点,寻找到通往成功的路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