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简单修为,别让复杂毁美

简单修为,别让复杂毁美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七章简单的修为最美修行来自于淡泊明志的心态,而简单则酝酿了平和。高远的修行境界一定是一个简约安然的体会过程。回归故里后,陶渊明一直过着“夫耕于前,妻锄于后”的田园生活。然而,其安然于得失的本色,丝毫不改,稳于心中。对于得与失,老人早已释然并通解,所以有了如此安然而平和的心态。安然于得失,简明的心性,胸襟便自然豁达于明媚之中。

简单修为,别让复杂毁美

第七章 简单的修为最美

修行来自于淡泊明志的心态,而简单则酝酿了平和。简单的过程就是一个觉醒的过程,大道至简高远的修行境界一定是一个简约安然的体会过程。简单使人不窃喜,不大悲,让人渐渐历练到能够宁静地享受着持续的快乐。而快乐才是生命不断走下去的动力。

简单来源于心态的平和,正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热爱生活,积极地面对现实,认真地活在当下,真诚地善待他人,不虚伪地戴着面具,不强烈地苛求他人,也不和自己较劲。何况,忙碌的生活过程中,有许多自然而惯性的活动,并不需要精疲力竭地去琢磨。若能常以超然、淡泊的心去对待生活,定能获得别样的幸福。

人生是一个不断得失的过程

一代名臣曾国藩曾说:“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其实,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得而复失的过程,就其最终结果而言,失去比得到更为本质。随着整个生命的离去,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将失去。世事无常,没有任何一样东西能够被真正占有。既如此,又何必患得患失?我们应该做,也是所能做到的,便是在得到时珍惜,失去时放手;安然于两者之间,心平而气和。

我们总认为得到本就理所当然,失去反而成了非常态。所以,每每失去,就不免感伤和追忆。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是明白的,在漫漫人生长河中,得失相伴随时。人生苦短的叹息,花开花落的无奈,即使诗画中也是风雨和阳光同在。这才是大自然的规律,也是普通人的平凡生活。

然而,平凡中自有升华。每一次的觉悟和放弃,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伤感过后,仍是要回到现实生活中,日子并不会因为个人而改变。就在这叠进式的理解中,便会懂得超脱地望向未来。眼神里的凄楚,也因深刻而愈加美丽。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向来被世人奉为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精神典型,一段《五柳先生传》便足以为证: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想当初,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也曾有过报效天下之志,十三年的仕宦生活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然而终究,赋《归去来兮辞》,挂印辞官,彻底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毅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对于所谓的世事得失,怎一个潇洒了得。

回归故里后,陶渊明一直过着“夫耕于前,妻锄于后”的田园生活。初时,生活尚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虽简朴,却乐在其中。

后住地失火,举家迁移,生活便逐渐困难起来。如逢丰收,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如遇灾年,则“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然而,其安然于得失的本色,丝毫不改,稳于心中。

陶渊明的晚年生活愈加贫困,却始终保持着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尚清时,他为自己写下了《挽歌诗》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如此平淡自然的生死观,情也飘逸,意也洒脱。

或许,对于陶先生的境界,我们一时无法企及,但至少能做到的,便是饱有一颗淡泊明志、从简修行的心。平静面对得失,执著于自身超脱;固然炎凉冷暖,又何碍于以冷眼旁观,泰然自若。

得到的并不一定是最好的,也并非是让我们刻骨铭心的——但这却是属于我们能够拥有的。得不到的就不要执迷于此,失去也未必不是一种简单和轻松。清风两袖间,更显得飘逸和潇洒。

平日里,我们好像只关心自己已经失去的,一味地沉浸于喋喋不休的埋怨与追悔中,无形中留下了许多伤感与怨恨。其实,快乐与否,只是我们内心看待得失的角度,就像这位老者:

老人家久居山野村落,每天早晨都往返于水井与家之间,只挑两担水。

日子久了,水桶就有点漏,滴滴答答,一路上长长一行。路人提醒他说:“您换个水桶吧!”老人家笑笑不语,依旧挑着旧水桶来,挑着旧水桶去。

后来,仍不断有好心人提醒,老人除了感谢之外,依然没有任何改变。邻居终于不解地问道:“您那么辛苦地挑了一担水,可水桶是漏的,等走到家时恐怕早已漏掉了小半桶。这么白费力气,何不换一个好桶呢?”

老人坦然一笑,说:“没有白费力气啊。你回头看一看,这一路走来,我桶里漏的水不是都浇了路边的花草了吗?你看它们长得多好啊!”

对于得与失,老人早已释然并通解,所以有了如此安然而平和的心态。失去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能够正视现实。往往,当我们对失去感到遗憾的同时,可能就在不经意间得到了另一种收获。既然已经失去了,又何必耿耿于怀,纠缠于内心?放弃不必要的冥想,珍惜眼前的平凡,自娱自乐,心安理得,没有刻意的追求,便不会有失去的伤感和沉重。

月亮的残缺并没有影响到它的皎洁,人生的遗憾也不该遮掩住她的美丽。不要再让担忧与焦虑消耗我们的精力,心态的调整只是一念之间的意识。安然于得失,简明的心性,胸襟便自然豁达于明媚之中。

凡事未必多多益善

中国有句古话:花未全开月半圆。凡事不能过度地充满,正所谓物极必反,水满则溢。一味地追求和索取,最终只会被表面的浮华所拖累。当拥有的超过了所能享受的程度时,就如同鸟翼系上了黄金,展翅难飞。

倒茶不满,画图留白,都是一个度的把握,可见并非多多就益善。在心无旁骛的不急不徐中,方可体现对目标的唯一、对梦想的忠诚。然后,便自有所得。

生命的意义在于内心的丰盛,而并非外在的拥有。如果一味地索求无限的物质,最终只能像这个故事里的哥哥一样,困死于自己被裹挟的内心中。

故事的主人公是两个家境贫困的亲兄弟。二人受到天神的恩惠,被告知了一个秘密:在离家不远的东山上,将会在某一天的日出时分出现一个山洞,里面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银珠宝,可以供他们随意拿取。但同时,兄弟二人还被告知,这个山洞会在日落时分自动闭合,并且永远不会再开。因此,他们必须在日落之前走出山洞,否则就会被永远地困死在里面。

于是,兄弟二人在日出时分人手一个袋子,走进了洞中。不同的是,哥哥拿的袋子要比弟弟的大好几倍。

哥哥见状,还一番好意地提醒弟弟:既然能得到这个恩惠,就说明上天有意眷顾我们。山洞里的财宝任由我取,何不拿个大一点的袋子多装一些。而弟弟却劝哥哥不要太贪婪,更不能忘记最后的神谕:日落之前必须走出山洞。

哥哥对弟弟不领情反而还劝说自己感到很不高兴,便甩开了弟弟,自己一头走进了山洞。

很快,弟弟的小口袋便被装满了,他心满意足地准备出去。临走之前,他还是找到了哥哥劝说他要适可而止,并想拉他一起走。可是,哥哥丝毫不理会弟弟的忠告,还觉得弟弟是有意不想让自己拿到更多的财宝。

看着正在一点一点西落的太阳,弟弟情急之下准备去强拉哥哥。可是,由于哥哥的口袋太大,里面装的财宝太多,无论怎么使劲,弟弟也无法拽动。

眼看着西山顶上落日的最后一丝余晖马上就要消失,弟弟不得不快步跑向洞口。就在弟弟走出山洞的那一刹那,他看到太阳最后一条金边儿彻底落下去了。弟弟痛心地喊了一声“哥哥”,眼睁睁地看着山洞的门口严严实实地合上了。他的哥哥带着满满一大口袋金银珠宝被关在了山洞里,永远没有出来的机会了。

当我们仍在苦苦追求大量的身外之物时,如果没有得到预期所想,就总是希望得到的多一些、再多一些。往往,人们总是羡慕自己没有的,所以便不加选择地疯狂敛取。然后,当我们拥有更多的时候,烦恼也会成比例的增加。因为,一旦拥有过多,便一个也不愿意舍弃,这个放不开,那个丢不下。生活中有太多的选择,有选择就有舍弃,所以我们会心酸,会痛苦,总觉得生活不如意。

实际上,我们很少想过自己所需要的是什么,又需要多少。当蓦然回首的那一刻才发现,自己曾经通过辛辛苦苦的努力和一点一滴的积累所拥有的许多东西,其实都不是自己真正所需的,如此便成为人生的冗赘。

那么,无论这些冗赘有着多么华丽的外表,我们都应当予以适度地舍弃,用减法来经营人生。在整个生命的历程中,对于我们真正有益的事情并不是获取更多的物质,而是有选择、有目的地剔除一些多余而繁冗的事物。这样,才能在喧嚣与躁动的时代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内心的宁静之所,很多事情才得以释怀。

40岁时,吉姆·特纳继承了拥有30多亿美元资产的莱斯勒石油公司。

在员工的印象中,他永远都没有紧皱眉头的时候。加勒比海的那次海啸,给公司的油井造成了1亿多美元的损失,而吉姆·特纳在董事会上依然谈笑风生:“纵然减去1亿美元,我还是比你们富有十倍,因为我有多于你们十倍的快乐。”他的孩子在车祸中不幸身亡,他说:“我有五个孩子,减去一个痛苦,还有四个幸福。”

在刚刚接手拥有巨额资产的石油公司时,人们都以为新上任的总裁会大干一番。然而,吉姆·特纳却组建起一个评估团,对公司资产做了全面盘点:以50年作基数,在资产总额中先减去自己和全家所需、应承担的社会费用,再减去应付的银行利息、公司硬性支出、生产投资等,最终发现还剩8000万美元。他从这笔钱中拿出3000万美元,为家乡建起了一所大学,余下的全部捐给了美国社会福利基金会。

人们对此大惑不解,吉姆·特纳说:“这么多的钱对我来说反而成为了一种累赘,减去它就是减去了我生命中的负担。”

一直到85岁,吉姆·特纳才悄然谢世。他在自己的墓碑上留下这样一行字:“今生令我最欣慰的,就是用好了人生的减法。”

我们向来认为,无论是对物质还是精神,都要不懈地努力追求、积累,似乎只有用加法营垒起的人生才会富有。其实,失去实质应用意义的富有只会变成一种拥塞和负担。

由此看来,很多时候并非多多益善。退尽繁华之后,最初的纯真梦想才会重新显现——而这时我们往往发现,人生所需不过种种,如返璞归真般,简单而又纯粹。只有勇于去冗除繁,才能拥有本真的自我。在“欠一点”的状态下,才会有所留恋,有所期待,才能充分享受物我和谐、游刃有余的生活。

放弃奢侈的欲望,清扫人生的屏障

我国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不止一次地对外表示:数学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九九归一,化繁为简、化大为小,就是把遇到困难的事物尽量划分成许多小的部分,如此一来每一小部分显然就更容易解决;而为人处世也是一样,越是一个单纯专一的人,就越容易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功。

简约,意味着去粗取精、避开纷争,虔诚地倾听并顺从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有意愿去尽力摆脱纠缠不清的种种,把时间花在自己喜欢之事和心爱之人上。简约是一种生命的过程,而并非目的。如此,处处淡定安然,获得内心的祥和,才是人生最大的福气。

简约并不是清心寡欲,一味追求清贫的生活。它仅仅意味着生活的悠闲和心灵的从容。就像这个虽然古老却很经典的小故事中,富商和渔夫一样,对幸福敏于感受的人才是真正有福之人:

一个商人辛辛苦苦地忙了大半辈子,终于拥有了富甲一方的钱财。他终于不用再捉襟见肘,不用再斤斤算计,宽裕的生活向他敞开。

富商攥着大把的金银财宝,破天荒地想给自己一次完全放松的机会。于是,他来到一片海滩上,准备静静地晒一晒太阳,享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好。可是,已经习惯了在商场上拼杀的他,猛然这样一停下来,心里反而感到了百无聊赖的烦躁。

正在这时,富商看到在不远处,一个衣着破烂的渔夫正在海滩上懒洋洋地晒着太阳,表情安详,嘴角微微上扬,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

富商见状,便好奇地走上前去问他:“你不去工作,就这样浪费时间,怎么还会觉得高兴呢?”

渔夫反问道:“我为什么要去工作呢?”

富商简直觉得渔夫的想法太不求上进了,理直气壮地解释说:“努力地去工作,这样才能挣到足够多的钱,然后才能有钱出来到海滩上旅游,享受阳光啊。”

渔夫轻轻地笑了笑,依然不急不恼地问富商:“享受阳光?我现在不就是在海滩上晒太阳吗?”

生活在这个繁杂的世界上,有太多的诱惑、太多的陷阱、太多的关系,使原本并不复杂的生活变得让人感觉是那么难。事物的本质从来都没有变,变的是复杂化了的人心。然后,人们单纯的面貌和健康的身心也开始变化,变得或是唯唯诺诺、谨慎小心,或是狰狞怒目、霸道无理。到最后,只弄得伤痕累累。于是,人们又开始抱怨社会的复杂,感叹自由的不再;一边怀念坦荡与诚信,一边又丢失了曾视为生命的自尊和本性。

其实,午夜时分,我们可以和自己的心灵对一对话。那时聆听到的声音,一定是最真实的,也是最本初的渴望,仿佛在说“脱去复杂的面具吧,生命之舟载不动太多的物欲与虚荣,简约才是福啊”。

难道不是吗?多余的脂肪会压迫人的心脏,多余的财富会增加人的负担,多余的幻想会毁灭人的生活,多余的追求会拖累人的心灵——该踏上归途了,回归内心,回归简约。

一位亿万富翁曾经给他的儿子写过一封信,其中有段这样的话:

“简约是一种理智的生活态度,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情怀。因为,简单的人能够摆脱世俗的限制,而回归人性的真实。懂得有所约束的人,能够在阅尽纷繁后自我沉淀,得到独属于他的人生。

要记住,简约是一种难得的清醒,它尝试着为心灵减负,享受着生活的乐趣;简约也是一种淡泊明志的修行,它不为名扰,不为物忧。而简约的生活是不受羁绊的,始终循着自己的方向,远离复杂,随处安然。如此,福气至深。”

的确,生命本就应该以一种简单的方式来经历。人活得越复杂,就越不能挥洒自如。精神的富足能够让平凡的日子显得活色生香。就像对于艺术品来说,简约精致往往比华丽繁复更能震撼人心。那么对于人生而言,轻松与惬意也往往比奢侈与迷醉更能令我们感到幸福和愉悦。

提倡简约,自然是摒弃一种“穷忙”的生活,但同时也并非就是贫乏。它只是一种不让我们迷失自我的方法。可以因此抛弃那些纷繁而无意义的生活,全身心地投入到内心向往之所在,体验生命的激情和至高的境界。

当发现人生已失去原有的简单与宁静时,我们要做的不再是刻意地追求和无谓地争取,而是放弃奢侈的欲望,扫清人生道路上的重重障碍。唯此,生活才能回归轻松,才能重新体会安然祥和的幸福。

你不是超人,凡事不可强求

美国著名汽车公司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亨利·福特在回忆当初自己的管理方式时,感慨良深地说:“没有一个人是无所不能的。如果当初没有我的及时改变想法和退出公司,也许福特公司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发展。不管一个人的地位有多高,也不管他有什么样的成就,都会不可避免地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没有谁是无所不能的。”

的确,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认识并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我们便懂得凡事不要苛求自己。如果非要把自己拔到那些完不成的极限和遥不可及的梦想高度,又怎能不心受折磨?尊重客观规律,辩证把握强弱;抱着一种顺其自然的心态去追求,去努力,也就足够。

在福特公司创立之初,公司很多技术都是福特本人开发出来的,他也因此以技术而闻名。福特也认为自己无论是在企业管理,还是研发技术方面,都是无所不能的,似乎没有哪一部分能离得开他。

然而,在福特技术内部研究所里,整个公司技术人员都在为用“水冷”还是“气冷”冷却发动机而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大部分技术员都支持采用“水冷”来冷却发动机,但是福特却认为“气冷”是最好的,因此整个福特公司生产出来的汽车都是“气冷”式轿车。

没过多久,在一次美国举行的一级方程式冠军赛上,一位车手驾驶福特汽车公司的“气冷”式赛车参赛。一开始,福特汽车遥遥领先;但在第三圈的时候,由于速度过快导致车身失控,赛车撞上了旁边的防护栏后油箱爆炸,车手被烧成重伤。

此事引起了“气冷”式轿车的销量剧减。技术人员要求研究“水冷”式轿车,可此时的福特还是坚持研究“气冷”式轿车,以至于公司的几名技术人员准备辞职。

“您是觉得您个人身兼数职重要,还是整个公司重要?”福特公司的副总经理感到事态严重,果断地找到福特。

面对这样严肃而直接的质问,福特惊讶地回答道:“当然是整个公司重要了。”

“那就同意让他们去研究水冷引擎。”副总经理的毫不留情让福特猛然醒悟过来,明白了事态的严重性,也明白了自己一直以来大包大揽的角色错位。

于是,福特亲自召见了所有的研究人员,宣布公司以后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由他们决定,自己只是管理。紧接着,福特把当时想辞职的几名技术人员全部委以重任,自己也不再插手技术方面的问题,而转向了管理。

后来,公司的技术人员开发出适应市场的“水冷”式发动机,再加上福特先进的管理技术,福特汽车顿时销量大增。而这些技术人员的努力使福特汽车顿时成为了汽车行业的品牌汽车。

就像福特事后感慨的那样,没有谁是无所不能的。只有正确的认识自己,才能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一个人如是,一个公司也不例外。“越位”的人生往往让人们总是抓狂于自己的苛求中,身心疲惫而沉重。让自己背负“超人”的角色越多,对苦闷的体验也就越敏感。

没有人是三头六臂无所不能的,即使再优秀的人,如果不把事情分担给别人,也会被所有的苦累压死。适当的休息,承认自己能力有限,才能真正从过度紧张的生活中解脱出来,过上松弛有度的生活,拥有简单而安然的幸福。

一位企业家,事业有成,只是身体已濒临崩溃的边缘。于是,来找一位有名的老中医,希望能给自己开些调理的药。

老中医在询问完他日常的工作生活情况后,只劝他多多休息。没想到却引来了企业家激动的抗议:“那哪行!我每天承担着巨大的工作量,没有一个人可以为我分担啊!”

“为什么呢?难道没有人可以帮你处理文件吗?”

“不行呀!这些文件都是相当紧急而且重要的,只有我自己一份一份亲自批示,才能尽快地采取正确的决策。”企业家不耐烦地说。

“如果是这样,那么你的处方我已经给你开好了。”老中医不容置疑地说。(www.daowen.com)

企业家欣喜地拿过处方一看,只见上面只写了两行字:每天散步两个小时;每周保证有至少半天的时间去一趟墓地。

对此,企业家怎样也无法理解,甚至对老中医的不负责任有些生气。他又返回诊室,质问老中医。

“之所以让你去墓地,是因为”,老中医不紧不慢地解释,“我是希望你四处走一走,看望一下那些与世长辞的人。他们生前也曾跟你一样,认为全世界的事情都得打包扛在肩上,如今他们却全都长眠于黄土之中。你要知道,有一天你也会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地球不会因为你的消失而停止转动,而其他人则像你现在一样继续工作。所以,我建议你站在墓地前好好想一想这些摆在眼前的事实。”

至此,这位企业家恍然大悟。他依照老中医的指示,放缓生活的步调,并且转移一部分职责。从此获得了心灵上的平和与安宁,生活渐趋平缓,事业仍然保持蒸蒸日上。

有很多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一种心态:对自身缺乏全面而客观的认识,过分标榜某种能力,随意夸大自身能量,对凡事大包大揽。追求“事事通”的结果,往往只能是“事事空”。因为,在设定了纷繁复杂的行动目标的同时,也就忘记了自己最初上路的目标。

追求梦想本是一件极有魅力的事情,但请记住,你只是一个和芸芸众生一样再普通不过的人,凡事不可苛求。与人无争,与己有求,但并无奢望。如此,便可放下许多的事情,让每天的生活闲不住,也累不着。剔除冗繁后,沉淀下来的往往是最简单却又最本初而真挚的。人生所要,不过是清清淡淡一碗饭,真真切切一路情。在此过程中,怀着心无旁骛的淡定,很多事情便自然水到渠成。

昨天已过去,明天也不会有

法国17世纪思想家巴斯葛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们向来不曾把握现在;不是沉湎于过去,就是殷盼着未来;不是拼命设法抓住已经如风的往事,就是觉得时光的脚步太慢,拼命设法使未来早点到临。我们实在太傻,竟然留连于并不属于我们的时光,而忽视唯一真正属于我们的此刻。”

过去是记忆,未来是想象;我们所要寻找的,无论是快乐也好幸福也罢,都不会在已经过去了的昨天,也不会在尚未到来的明天。淡泊于沉往,明志于未来,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握住已经拥有的今天。如此,不追悔,不虚妄,才会安然享受现在。

著名将军艾森豪威尔踏实、务实的作风一直被广为传颂,而这来源于他年轻时一次玩纸牌的经历。

一天晚饭后,艾森豪威尔兴致勃勃地坐下来,和家人一起打扑克。没想到的是,他的运气却背得出奇,几乎没有一把抓到过好牌,结果自然是每局都输得很惨。艾森豪威尔的脸开始沉了下来,不高兴地小声嘟囔着。

这时,坐在一旁的妈妈停了下来,也收敛了笑容,严肃地对他说:“如果你想要有个好的结果,就必须利用你手中现有的牌打好每一局!”

艾森豪威尔一愣,抬起头望着母亲。刚想张嘴辩驳两句,母亲紧接着又说:“人生也是如此,追求成功的人只会竭尽全力把握住此刻,才有可能赢得最后的结果。”

事后,艾森豪威尔把那天的经过记在了日记中,并深深地刻在了脑子里。直到很多年过去了,艾森豪威尔还一直牢记着母亲的这句话,从未再对生活有过任何抱怨。

生活是由许多个“今天”组成的,要想把握住生活,首先就要把握好现在的每一天,每一个现在。今天终究会变为昨天,明天最终会成为今天。幸福感是强是弱,就看我们是否能把握住“现在”。

有些人只会把无限的希望寄托于明天,苦心积虑地策划出很多计划,然后,往往就被自己设计出来的复杂路数而牵绊住了脚步,失去了迈开步子的勇气;他们充其量是一个空想者,最终势必一事无成。还有一些人,总是活在过去的回忆中,或者如歌中所唱“怀念伤害我们的”,或者沉迷于往昔的辉煌;孰不知,这样的人在唉声叹气中就把一个又一个的今天也叹成了“回忆”,终究仿佛不曾真实地生活过一样。

的确,也许我们都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两个虚妄的世界里,惶惶碌碌终其一生。实际上,无论是未来将会怎样,还是过去曾经怎样,结果都是一样的——我们因为没有关注当下而错失了最真实的现在。不珍惜当下,只会错失唯一拥有的,只会把每一个经历着的今天都变成留有遗憾的昨天。

同时,世界的变化如此之快,一不留神又是一片新的天地,我们等不来和想象中一样的未来。而对生活充满幻想只会造就一个极端的自我:终日为过去和将来忧心忡忡,超负荷地提升自己,患得患失……结果——身心俱疲,也丧失了当下的各种乐趣。

其实,对待生命最虔诚的态度,莫过于实实在在地过好每一天。只有那些懂得如何利用“今天”的人,才会在“今天”创造幸福的奠基石,孕育明天的希望。只有抓住现在,才能有辉煌和灿烂的未来。一个连今天都放弃的人,又哪有能力和资格去说“还有明天”呢?

享有我们现在所有的安乐和幸福,不要梦想着明年不可期的富贵生活;享受我们今天简洁舒适的衣服,不要妄想明年不可期的锦华狐裘。踏踏实实地过好每一刻,比不切实际的计划和妄想更简单,也更能让内心得到喜乐。

是的,昨天无论是灰暗还是阳光,也都不可能再回来了,而明天则根本还未来临。昨天与明天并不存在,它们只是“曾经存在”或“可能存在”的状态,唯一存在的是今天。把握住今天,才是最安稳最愉快,也是最简单的方法。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因为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

过去的已经过去,时光从来不会逆转。或哀伤遗憾,或留恋沉迷,除了劳心费神、分散精力之外,没有一点益处。这一秒钟的当下也即将成为过去,如果不活在当下,只能在下一秒钟继续为过去埋单。把握住当下所有的欢乐和幸福,才不会生活在永无止境的遗憾中。

在某个中学里,一位老师看到班上的许多学生都会为已经出来的成绩而感到不安。他们总是在交完考卷后充满了忧虑,或者是在发下试卷后,对自己的分数不满。这位老师看在眼里,记在了心上。

一天,这位老师在实验室里讲课,他把一瓶牛奶放在桌上,沉默不语。

学生们不明就里地看着老师,不知道这瓶牛奶和他们要上的这节课有什么关系,教室里一片安静。

这时候,老师突然站了起来,故意失手把那瓶牛奶打翻在水槽中。学生们都很惊讶,围拢到水槽前议论纷纷,都觉得太可惜了。

等学生们感叹完了,这位老师才说:“我希望你们永远记住这个道理,牛奶已经流光了,无论你们怎样后悔和抱怨,都没有办法取回一滴。如果你们可以事先加以预防,想一些保住那瓶牛奶的方法,那还是有意义的。可是现在一切都晚了。你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吸取这次的教训,然后便把它忘记,开始注意下一件事。”

“如果我昨天那样做了,那么我就可以成功了;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能得第一;如果能回到昨天去弥补那个过失,后果也许就不会那么严重……”可是,人生没有这么多的“如果”,昨天的事情无论好坏,我们都已无法改变,那么就不要再为昨天停留。

过去的已经过去,历史不能重新开始;为过去哀伤,为过去遗憾,除了劳心费神,分散精力之外,没有一点益处。俗话说“覆水难收”,漫漫人生是不可逆转的,当然也无所谓重新选择的机会。也许生命里曾有过失败和伤痛,但那只是过去的演绎;若沉湎其中,只会耽误了当下的生活。

一个猎人带着儿子去打猎,在林子里活捉了一只小羊。儿子非常高兴,要求饲养这只小山羊。父亲答应了,将猎物交给儿子,要他先带回家去。

儿子挎着枪,牵着羊,沿着小河回家。中途,羊在喝水的时候忽然挣脱绳子,儿子紧追慢赶,到底没有抓住,到手的猎物就这么飞走了。

儿子既恼火又伤心,坐在河边一块大石头后哭泣,不知道如何向父亲交待,满腔懊悔之情。

他糊里糊涂等到傍晚,看见父亲沿河边走来了。儿子站起身,告诉父亲丢羊一事。父亲非常惊讶,问:“那你就一直这么坐在大石头后面吗?”

儿子赶忙为自己辩解:“我没能追赶上它。后来也四处找了,还是没有踪影。”

父亲摇摇头,指着河岸泥地上一些凌乱的新鲜脚印:“看,那是什么?”

儿子仔细查看后,惊讶地问父亲:“刚刚来过几只鹿吗?”

父亲点点头:“是啊!为了那只小山羊,你错过了整整一群鹿啊!”

不为昨天埋单,通俗而言,就是不要和自己的过去较劲。如果一有过错我们就陷入无尽的自责、哀怨、痛悔之中,我们将永远活在昨天,而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对于错误来说,懊悔毫无用处,只能带来更大的痛苦。如果摔倒了,我们唯一该做也是能做的,就是爬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尘,重新走上人生的旅途。

很多时候,当我们或是沉醉于过去成功的喜悦中,或是深陷于昨日失败的阴影时,翌日的太阳就已经在对着我们微笑了。也就是说,恰恰是眼下正在经历的,是我们能力范围之内唯一能把握的。抓住能抓到的,便会觉得无论是快乐也好、成功也罢,仿佛就不再那样遥不可及、高不可攀,就会觉得这些我们向往已久的心愿其实都近在咫尺般简单易得。

请记住这样一句话:你虚度的今天,正是昨天死去的人们无限向往的明天。

过好眼下,不要预支明天的烦恼

如果明天注定会有烦恼,那么今天的时光就更加宝贵。但往往许多烦心和忧愁都是自我束缚的绳索,是对自己心力的无端耗费,无异于给自己设置了虚拟的精神陷阱。过好眼下这一刻,也许下一刻会随之改变。所以在人生的储蓄卡上,请记得不要预支烦恼。

明天的烦恼真的能在今天解决吗?让这个故事中的小和尚来告诉我们:

在远离闹市的深山幽林中,坐落着一个很大的寺庙院子,被层层叠叠的百年老树所荫蔽着。每逢深秋,寺院的地上便铺满了厚厚的一层落叶。有一个小和尚便是专门负责在每天早晨把这些落叶清扫干净的。

然而,在寒凉的秋冬之际,清晨起床清扫落叶实在是一件苦差事。有时,伴着清扫,一阵寒风吹过,又有些许树叶随风飘落。这样,每天早晨都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才能把已经落在地上的树叶清扫干净。这让小和尚头痛不已,一直琢磨着能有一个什么好办法,可以让自己稍微轻松些。

小和尚一时愁眉不展,被一个师兄看见了。问清原因后,师兄嘲笑小和尚脑子不开窍,最后不屑地告诉他:“明天打扫落叶之前,你先用力摇一摇树,尽可能地把更多的树叶摇下来,这样后天就不用再那么辛苦了!”

小和尚半信半疑,但想到秋寒的早晨那份冷气,不禁打了一个寒战。于是,第二天早晨小和尚按照师兄说的办法,在扫地之前使劲摇一摇树,落下来很多的树叶。小和尚用了平时2倍的时间将所有落下的树叶都扫干净了。

第二天晚上,小和尚一想到第三天早晨可以睡个懒觉,美滋滋的跑去师兄的房间玩去了。第三天早晨,当师傅把小和尚叫过来,问他为什么今天不扫地?小和尚把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

师傅摸摸小和尚的脑袋,意味深长地说:“孩子,无论你今天怎样用力,明天的落叶还是会飘落下来啊。”

是啊,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像这个小和尚一样呢?我们总是企图把人生的烦恼都提前解决掉,以便将来高枕无忧,以为那样就能彻底地摆脱烦恼,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可殊不知,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事情是无法提前预支的。过早地被将来烦扰,除了给自己带来更多无谓的沮丧,让生活变得更加沉重之外,没有一点是对问题有所益处的。所谓“活在当下”,就是指努力过好现在;实际上,一天的担当承担好,便是为下一天的轻松提前做好了准备。

世事忙碌中,人们往往都心神不宁地担心着明天和未来。可是,如果明天注定会有烦恼,今天的所有情绪都是于事无补的。唯有保持坚强的心灵,面对任何困难,都能坦然而从容地去面对、去解决。

何况,明日真的会如我们担心的那样,让人烦恼吗?来听听美国作家布莱克·伍德在他的文章中是怎样描述的:

我以前也听人们谈起过,世界上绝大部分的烦恼都不会发生。对此我一直不太相信,直到我再看到自己这张烦恼单时,我才完全信服。它让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为了根本不会发生的情况而饱受煎熬,是一件多么悲惨的事情!

1943年夏天,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烦恼几乎在一时间都降临到我的身上,命运显得是那么的有失公正。在此之前,我的生活几乎是一帆风顺,即使遇到一些烦心事,我也能从容不迫地应付。然而,当所有的烦恼聚集在一起向我袭来时,‘苦不堪言’几乎成了我生活的全部。无奈之下,我决定把它们都列在纸上:

1.我所办的商业学校,因为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男生都入伍打仗去了,而面临着严重的财务危机。很多在兵工厂上班的女孩子挣得工资,也比从我们学校毕业的女生高得多——女生也都不愿意来学校上学了。

2.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我和妻子无时不刻地在为去前线的大儿子而担心。

3.渴望上大学深造的女儿提前一年高中毕业,可是我这当父亲的却是囊中羞涩。

4.我的住房附近要修建机场,土地和房产基本上属于无偿征收——赔偿费只有市价的十分之一。

5.住在离城区较远的我们受战时限制,不能购买新轮胎,因而总是为自己的那辆老爷车是否会在荒郊野外抛锚而提心吊胆。

还有太多的让我烦恼的事都没有写在纸上。但至少,这种方式让我感到自己轻松了一些。随即就把这纸条放在了一边。将近半年过去了,我早已忘记自己曾经写过什么无聊的话。

又过了很久,我在整理物品时不经意间发现了这张纸条。再次读起来时便感到是那样的滑稽——因为纸条上列出来的,没有一件烦恼变成现实:

1.政府开始拨款训练退役军人,我的学校不久就招满了学生。

2.感谢上帝,大儿子平安无恙地从战场上归来。

3.在女儿大学开学的前六天,有人介绍我去做稽查工作,这让我正好可以在业余的时间兼职,为女儿筹全学费。

4.房子附近又发现了油田,因此那块地不会再被征用了。

5.我对车子小心养护,所以它也很给面子,从来没有抛锚。

后来,布莱克·伍德根据自己这段亲身经历,写成了那本书来告诉人们:其实,生活中有99%的预期烦恼都是不会发生的。当我们再被明天的烦恼羁绊时,不妨问问自己:我怎么知道我所担心的事情就真的会发生?

不预支明天的烦恼,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轻松而富有诗意。抱着一颗简单的心,不要对未来有太多过于复杂的“设计”。想象出来的烦恼比实际发生的更多、更可怕。正如冒险家埃尔勒·哈利伯顿所说:“怀着忧愁上床,就是背负着包袱睡觉。”甩掉预想出来的包袱,便不会再有那么多繁杂的思绪来充斥着内心,由此,澄净才会开始。

学会关门,单纯地享受生活

白岩松在被问及如何应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时,只回答了简单的四个字:“学会关门。”

的确,漫漫长路,人生舞台,会有不同的布景搭建出贴有不同标签的空间环境。我们要学会在各种纷纭扰攘中“关门”,在贴着“情感”标签的房间充分享受情感,在贴着“工作”标签的房间充分展现工作能力,在贴着“休息”标签的房间安心休息。但是,享受每一刻纯粹生活的前提是,关上其他的房门。如此,“烦恼流”便不会随意涌入所有的人生空间。

英国前首相劳和·乔治有一个生活习惯:平日里,他每走过一扇门,便随手把身后的门关上。对此,乔治向朋友们微笑着解释说:“我这一生都在关身后的门。你知道,这是必须做的事,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了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我们可以重新面对。”的确,在人生的旅途上,如果我们能“随手关门”,将烦恼抛在身后,那么在走出困境、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也就获得了一份淡雅安宁的心志。

一个技工师傅被英国的一个农场主雇用来安装农舍的水管。可没想到开工的第一天,竟是这样度过的:先是技工驾车驶往农舍的路上,因为轮胎爆裂而足足耽误了两个小时。满身大汗地到了农舍,刚要干活时,又发现电钻也坏了。最后,连他让别人开来的那辆载重1吨的老爷车也抛锚了。费尽周折,技工总算是没有误了工作。到了收工时,雇主为表示感谢而开车送他回家。

到了家门口,技工邀请雇主进屋去喝杯茶。就在二人一起走向单元门时,技工忽然停住了脚步,没有马上进去。只见他闭上了眼睛,深深地吸了几口气,再伸出双手抚摸了一下门口旁边一棵小树的枝桠。

进了家门后,技工仿佛在瞬间换了一个人似的,满脸笑容,充满活力地抱起两个孩子,再给迎上来的妻子一个深情的吻。然后,热情地把这位雇主介绍给家人,并盛情招待。

雇主就在这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晚上。离开时,技工把他送出了院门口。临走时,雇主终于按捺不住好奇心,向技工问道:“看起来今天一天的辛苦和倒霉事并没有影响到你回家后的心情,你刚才临进门口时做的那个动作,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吗?”

技工笑笑,爽快地回答说:“是的,在外面工作总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可我不能把烦恼带进那个门,因为门里面有我的太太和孩子们。我就把一天的烦恼全都拎出来,暂时挂在树上,等到明天出门时再拿走——可奇怪的是,第二天出门时,我感到那些烦恼大半都已经不见了。”

如此可爱的人用他的智慧拥有了可爱的生活!其实,生活中的许多烦恼都是我们一时的情绪造成的。也许用不了多长时间,环境转换了,心情自然也就随之转移。善于“关门”,就是要把烦恼与当下的环境隔绝,让自己“不在那个状态了”,自然就可以享受到比较纯粹的自我生活。

很多时候,快乐是自找的,烦恼也是。淡泊与浓厚,简单与复杂,关键就在于心志的纯明。心灵剔透了,自然就有“过滤污染”的意识。在现实与理想中寻求一种平衡,慢慢地,宁静始然,和谐始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