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批发商驭马术,营销圣经

批发商驭马术,营销圣经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管理的方法——批发商管理的“驭马”术如果将市场比作战场,批发商就是我们征战市场的一匹“烈马”。在新的竞争形势下,如何将批发商这匹“烈马”驯服成一匹纵横市场的黑马?笔者拟通过批发商的选择和调整、进销存管理、回款管理、利润管理、资源管理、市场这七个模块,以多年实战的经验谈谈对批发商管理的“驭马”之道。

批发商驭马术,营销圣经

管理的方法——批发商管理的“驭马”术

如果将市场比作战场,批发商就是我们征战市场的一匹“烈马”。但这匹“马”有些脾性可能让业务人员比较头大:一是胃口大,你让他回款提货做促销,不是鞭打不动,就是红嘴白牙要政策拿资源,还老抱怨挣不到钱;二是性子野,不全听厂家“使唤”,不是截留资源、践踏价格体系,就是将货窜得满街是!

在新的竞争形势下,如何将批发商这匹“烈马”驯服成一匹纵横市场的黑马?市场上“马”就这么多,竞争又这么激烈,如何才能得到一匹好“马”?得到后,这匹“马”磨洋工、不听话,不能全力狂奔,又将如何驯服?而不是让其沦落成病马或死马?笔者拟通过批发商的选择和调整、进销存管理、回款管理、利润管理、资源管理、市场这七个模块,以多年实战的经验谈谈对批发商管理的“驭马”之道。

一、批发商的价值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在大连锁的高歌猛进中,批发商这辆昔日辉煌一时的销售战车,已被折腾得嘎嘎作响,甚至在某些区域,已经人仰马翻。

但不管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在厂家销售棋谱中,批发商依然是一枚不可或缺的重棋,依然发挥着巨大的能量,主要是因为他们能为企业提供以下重要增值服务:

银行取款机功能:为厂家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资金于企业,就如同人体所需血液、机器所需润滑油。没有了血液、润滑油的“滋润”,身体不可能健康,再庞大的机器迟早也会崩裂。钱从哪里来?批发商就是一个优质“血源”,一棵茂盛的“摇钱树”,它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地新鲜血液。

蓄水池功能:为企业提供仓储支持。如果将渠道比作是灌溉系统,批发商就是系统中一个大容量的中转蓄水池。一方面,不断“分流”企业生产的产品,减轻厂家巨大的库存压力;另一方面,不断对下游网络和终端进行“灌溉”,及时满足各方需求。

情报员功能: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企业决策的依据是什么?信息!最好的信息从哪里来?从市场一线来!如果把营销比作一场战争的话,批发商就是奔走在一线的侦察兵,他能随时将战场前沿动态、状况及时向后方指挥中心——厂家汇报反馈,厂家以此作出相关决策。

播种机功能:为企业提供网络支持。一个产品要实现销售,需要做两件事情:一件事是将产品最大限度地铺到消费者的面前,就如宝洁培训教材中所言“你有世界上最好的产品,有最猛烈的广告支持,如果消费者不能在终端见到它的话,还是不能产生销售。”要想将产品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代价铺到终端和消费者面前,如果能借助批发商的网络力量,对市场进行播种和覆盖,则能事半功倍。产品要实现销售要做的另外一件事,就是想方设法把产品铺到消费者心里,批发商还能发挥宣传队长功能:为企业提供推广支持。作为一个厂家,如果你的品牌没别人响,价格比别人高,品质没别人好,政策没多大优势,资源又不是很多,凭什么让渠道支持你?凭什么让消费者买单?一个普通的产品,要想在市场丛林中拥有立锥之地,甚至扬名立威,离不开批发商的摇旗呐喊和鼎立助阵。

搬运工功能:为企业提供运输支持。把货从厂家提回来,又及时送给下游网点,大家称之为“搬箱子”游戏。对企业来说,网络可以自己建,信息可以自己搜,市场推广也可自己做,唯独这搬运工的活儿做不了,不是不能做,而是成本实在太高。下游网点要两台货,批发商随便搭点别的货就能送下去,你厂家能送吗?成本多高?不“赔死”才怪!很多批发商抱怨“自己干的是牛马活儿,拿的是搬运工的钱”,殊不知这就是你被厂家看中的USP(独特销售卖点)。所以这箱子不但要搬,更要琢磨如何搬得更有技术含量,节省成本。

公关主任功能:为企业充当救火队员角色。你来我往的商业竞争中,台面上刀光剑影,私下更是暗流涌动。谁能保证在业务工作中,会一点儿问题不出,一点儿麻烦没有?厂家虽然强势,但很多时候鞭长莫及,别人的地盘自己做不了主。批发商不一样,因为地缘优势,在当地一般都具有较深渊源和背景,厂家搞不定的事情,在他们手里,也许七搞八弄,就能化干戈为玉帛。他们虽是很多麻烦的制造者,但在紧要关头,更是识大体的问题解决者。

总之,实力决定地位!如果一个批发商有很强资金实力,下游有丰富的网络,能以更低的成本将厂家产品送达终端和消费者,并能为厂家的发展出谋划策、添砖加瓦,遇上这样的批发商,厂家就是想不跟他合作都难。

区域市场销量的提升,一般有两种思路:一是挖掘现有网络潜力,这也是我们大部分业务员天天做的事情,勤勤恳恳跑网络,辛辛苦苦做促销,期望有一天把客户培养成参天大树,以后背靠大树好乘凉;还有一种思路,就是通过市场结构的调整,达到优化渠道结构、提升增量的效果,而这其中,批发商选择和调整是重中之重。

二、批发商调整原因

(一)公司优化市场结构的需要:如果市场掌握在几个大户和批发商手中,不是重心太高不能实现对市场的深度覆盖,就是大户挟市场以令厂家,厂家非常被动;如果网络和终端全部由厂家自己亲力亲为,运营成本又难以负担。市场只有在动态的调整中才能日趋合理。

(二)公司维护规则的需要:一般来说,批发商跟公司,就如一条绳上两个蚂蚱,同进同退,共生共荣。但两者毕竟又是不同利益实体,各有所求,各有所需,所以难免有时你拉你的调,我吹我的号,更有甚者,玩猫捉老鼠游戏,不是乱你厂家价格体系,就是窜你的货,厂家出于维护规则之需,有时也只能痛下“屠能刀”!

(三)批发商的实力已经不能满足厂家发展的步伐:战线铺得太长,资金周转不过来;下游网络在对手糖衣炮弹下不堪一击;大连锁、卖场做不进去,小网点、杂货店又不愿意送货;不是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抱残守缺,就是对未来的发展两眼一抹黑。厂家虽然有心扶一把,无奈是个站不起的“阿斗”。

(四)批发商不能与厂家很好“共振”:很多批发商或“财大气粗”,或雄霸一方拥兵自重。有钱有势,脾气自然就大:你让他回款提货,他开口要政策闭口谈资源,你让他往东他偏往西,更不说压根就不把你的品牌当根“葱”。这样的批发商跟厂家的关系就像是两个不同频率的波段,老是产生不了共振。与其巨人脚下跳舞受制于他,还不如直接切换一家来得更为干脆。

(五)业务员自己原因:销售压力大,现有批发商又要死不活,完不成业绩,在公司没地位、得不到支持不说,连口袋也没几个子儿,怎么办?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死马当做活马医,整一个,换一个;更有甚者,为谋一己见不得阳光之私,在公司领导面前蓄意兴风作浪,指鹿为马,各方综合结果,批发格局自然会有所变化。

三、批发商调整契机

批发商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时机把控尤其重要。调整批发商的契机有哪些呢?

(一)新年度开始时:批发协议大都为一年一签,新年度开始,从法律意义上讲,厂商此时均为自由身,都有自由选择权。相互间可以选择继续合作,也可以分道扬镳。

(二)新品上市时:任何产品都有生命周期,如想调整批发商,不给他上新品,时间一长,产品线老化,竞争力自然削弱。

(三)销售淡季:虽说连锁、卖场的终端在促销这剂猛药“催情”下,淡旺季已日趋均衡,但在渠道,淡旺季依然很明显。选择这个阶段下刀,能将渠道动荡降至最小,销量损失降至最低。

(四)公司人员变更时:一是领导层变更,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最先烧的一把火可能就是对渠道和批发商大刀阔斧进行整顿,因为这样能更快出业绩;二是业务变更,道理同上,调换到一个新的市场,提升现有潜力进程太慢,很多时候不如找个大户、换个批发商来得更为直接。

(五)公司策略发生变化时:以前可能靠大户,现在要求深度分销、精耕细作;以前可能直插终端,现在又重回区域批发模式,在公司策略调来换去的过程中,也会带来批发格局调整契机。

(六)客户转向或者倒闭:以前可能做家电,现在改了经营茶楼;先前主推你的品牌,现在发现做另外一个牌子挣得更多;碰上这些情形业务员比较被动,形势所逼,也只能重新换人。

四、选择合适批发商

有业务员抱怨:拯救一个做烂的市场比新开发十个市场都难,就充分说明选择一个合适的批发商有多么重要。批发商选择,没有最好的,只要合适的。

有什么样的批发商,就有什么样的区域市场。如何在区域“马群”中找到最好的“马”?笔者用“六点力”模式来寻找答案。

(一)生态力:指批发商在当地是否具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如在当地是否有较高商业地位?和工商税务甚至城管是否有密切往来?在同业中是否有较好口碑、属金字招牌?和下游网络、市内终端是否有良好客情?大家是否乐意与之有业务往来?

(二)管理力:批发商是否具备相当管理能力?对当地市场人口、渠道等基础资料是否熟悉?对自身经营各项业绩、回报率是否有明确要求?有没有相关财务、物流管理制度,做到账目清楚,物款不流失?有没有相关人力制度,人员分工明确,薪资考评到位,从而系统纪律性强、效率高?办公场所是否整洁井然有序?

(三)经营力:对自身发展是否有清晰定位?对所属网络、品牌结构优劣势是否熟悉?店内产品陈列得是否整齐和整洁?产品宣传资料展示是否丰富?能否对单位时间内的进店人数、节假日客流量和客流向进行准确测算?是否有较快市场反应速度,及时策划、促销打压对手?

(四)发展力:是否急于发展能积极主动学习?是否主动进行物流、促销、广告等投资?是否有较强合作意愿,愿意为厂家前期市场开拓作出努力?是否能配合厂家积极落实相关政策?

(五)服务力:是否能固定主动拜访客户?是否能保证货源及时配送?是否能及时处理投诉?是否能为厂家主动反馈市场一线信息?

(六)最关键的还是实力:是否有较强资金实力?是否有相当销售规模?所代理品牌结构如何?下游是否有丰富网络?有没有批量屯货仓库?有没有自己的运输车辆?有没有一支自己的队伍帮忙打点?门店是否在较大客流量商业区?

五、批发商调整八招

品牌不同,市场不同,业务水平不同,批发商调整的方法自然也不同。实际工作中常用招数有哪些呢?

(一)区域操作:在公司层面,一般以行政区划为单位,给批发商划地盘;在业务层面,区域市场同样可以依葫芦画瓢。如果某批发商占了地盘不出力,业务就要想办法将其区域进行分拆,缩小其势力范围。可能先前他下面有十个县,现在划出三个来,另找一个批发商进行“打理”,定好规矩,大家各玩各的,互不侵犯。

(二)分品牌操作:业内很多公司,是多品牌运作,如科龙公司旗下就有科龙、容声、华宝、康拜恩四个品牌。各品牌定位不同,目标消费群不同,市场操作空间自然不同,这为分品牌操作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土壤。让单个批发商操作不是不可以,但在市场宽度和深度方面要大打折扣,如果将品牌进行分离,让不同批发商打理不同的品牌,效果或许会更好。公司就曾用分品牌操作的方法带来销售业绩的放量增长。

(三)分渠道操作:不同渠道有不同特点,传统渠道可能较重交情,连锁、商超可能需要你提供铺货、账期。同时,“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批发商优劣势也各不相同,A客户可能在传统渠道有很强影响力,B客户可能跟连锁、商超打交道很有章法。分渠道操作的本质,就是将不同通路进行适当区隔,让批发商做他们最擅长的那一块,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四)组建批发联合体:在区域市场,有些客户,可能实力并不是很强,但也想吃厂家批发这块“天鹅肉”,如果业务员在没有合适批发商的情况下,能因势利导,将其捆绑在一起,组建批发联合体,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话,有时也会有意想不到之效。

案例:黄是负责A市场的某空调品牌经理。由于A市场以零售为主,所以当时一直没有批发商。后有一些客户看到该品牌在市内终端也能走得动,也陆续向黄伸出过橄榄枝,但碍于品牌门槛高,以前又没人做过该品牌的批发,不知批发这趟水有多深,后都不了了之。

在空调旺季来临前的三月份,黄突然想到:既然有客户愿意做我们批发商,所担心的无非是一个人做,经营风险大了点,那我何不做个“红媒”,说服两家组成个批发联合体,一起来合作?这样既能让他们降低经营风险,有钱赚,又能解决本品牌的批发事宜,岂不是一石二鸟?

说干就干,黄从先前有合作意向的客户中选出两家有一定实力、相互间也有些交情的客户,说服他们每人出一部分资金,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力做本品牌。最终结果也如黄所料,不但客户赚得眉开眼笑,本品牌在当地销量也由上一年120万“哗”一下提升到380万。

(五)跨行业开发: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业务员在开发和调整批发商时,有个惯性思维,就是老局限于圈内,做家电言必称家电,做饮料言必称饮料。这样做固然不错,但思路不够开阔,如能打破画地为牢的惯性思维,在没有合适批发商可选情况下,有时完全能跨行开发出新的批发商,毕竟“隔行不隔理”,做生意道理是相通的。

案例:谢是M市场一冰箱品牌经理。让其郁闷的是:本地批发商因经营不善,抵挡不住竞争对手的进攻,在旺季来临前的三月,突然关门溜之大吉。由于市场容量小,当地做批发客户屈指可数,本品牌批发业务一时处于“真空”地带。

在上有巨大销售压力,下面临网络崩盘的情况下,谢抱着死马当成活马医的想法,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开发出一经营摩托车客户做批发商。刚一开始,别说新开客户心里没底,就连谢自己都没多大把握,毕竟卖冰箱跟卖摩托车有很大差别,这新开的客户能扛得起批发大任吗?

最终市场证明了一切,在双方共同努力和积极配合下,不但网络实现顺利嫁接,还实现销售业绩翻番增长,最后连谢自己都感叹:真想不到,想不到!

(六)建窝招凤凰:做市场有两种思路,一是顺做,先从批发着手,然后抓分销做终端,这一般是有实力品牌的做法,但如果你的品牌对批发商没有多大吸引力,政策也没有多大优势,又该如何处理呢?此时我们不妨换个思路,先建个窝再招凤凰:也就是先把零售终端做好,尽可能健全分销网络,待市场有了一定基础,品牌成了一定气候,再顺势而上开出批发商,也就是倒着做市场。这种方法,业务工作量虽然较大,但厂家对渠道掌控力强。

案例:王是负责A冰箱销售的部门经理。初到S市场时,所有网点加在一起不过五家:市内两家零售商场跟公司做直营,下游仅有的三家还是做别的区域的分销,对于一个容量达7000万的市场,一年220万的销售额实在有些上不了台面。

当时王就想到新开一批发商,借批发商网络进行覆盖,但在跟潜在客户谈批发事宜时,人家压根就不“感冒”:一网点少,二品牌也没多大名气,你业务凭什么狮子大张口,开那么高的条件?

痛定思痛,王决定“倒”着来搞市场:先把下游网络开发出来,把气势造起来,再带着这些筹码去谈批发事宜。毕竟,在三四级市场开分销网络,其难度要比在一、二级客户要小得多。经过艰苦努力,在一个月时间内,王成功开发出26家网点。这“窝”一建好,招“凤凰”自然就容易得多。很多潜在客户看到下游市场做得已经有些声势,自己找上门来,要求做批发商。王从潜在客户中选了一家,合作当年,品牌销量就由以前的200多万一举提升至560万。

(七)“外销”转“内销”:“外销”指在很多市场,因为历史、公司和市场的原因,当地没有批发商,要么由别的区域辐射过来,要么本地客户只担任二传手角色。转为“内销”,就是在时机成熟时,在当地开发出批发商,新立“山头”,承担批发职能。

案例:胡是负责浙江温州区域的A空调经理。虽然该市场容量较大,但在胡调任之前,A空调因各种原因,从1999年至2004年,当地一直没有批发商,由浙江金华区域进行覆盖。调任后,经过仔细调研,胡认为阻碍A品牌在当地上量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当地没有批发商:一方面,由金华进行覆盖,不管是在配送货方面,还是其他方面,金华都不能及时响应下游客户需求,在旺季这个矛盾尤为突出;另一方面,由外地覆盖,跟本地客户经营风俗也有很大冲突:温州人一般都有喜欢和本地人做生意的传统,认为人熟好办事。找到原因后,胡决定对症下药,另立山头,从本地新开一个批发商操作本地市场。在征得公司同意后,胡在本地找出三个潜在客户,其中A客户物流配送能力较强,有网络,但资金实力稍弱;B客户属老一辈实战派,勤奋有余但观念落后;C客户主营黑电,下游网络丰富。经过艰苦谈判,最终选择A。经过一年辛苦操作,A品牌在当地销量由2003年的3710万提升至5240万,批发网络成功实现了由“外”到“内”的转换。

(八)“内销”转“外销”:与“外销”转“内销”正好相反,本地有批发商,但该批发商弱,区域销量老上不去,难担大任,业务员一时又找不出新的替代者,厂家只能“挥泪斩马谡”,砍掉该批发商,让别的区域进行辐射和覆盖。“内”转“外”的过程,也是批发格局调整的过程。

六、管住进、销、存

提起进销存,很多业务员不以为然,不把“村官当干部”,认为不就一张小小的表格吗?有什么大不了的?殊不知,就是这张小小的表格,里面却蕴藏着很大的乾坤!它是:

公司和业务了解市场和客户的一个“放大镜”。客户实力如何?经营情况如何?市场有什么样的特点?是以高端零售为主还是走中低档批发?解析进销存,我们就能做到八九不离十,一张表就是一个市场的缩影。

公司和业务员掌控客户的一道“紧箍咒”。通过分析客户进货型号、进货数量、消化速度、产品销售特点、现有库存,厂家就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提货和渠道促销政策;另外,这张表格,对医治客户要政策要资源的“红口白牙”病也有相当功效,把进销存念给他听,就是要他都没底气。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掀开进销存的盖头来。

关于“进”

如果将渠道比作一条通道,那么进货好比是要流经通道的水!如何保证引进来的水是“活水”?并且水量大小合适不会导致通道淤塞?这是“进”里面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1.“活水”问题:也就是保证进货的质量。好不容易从批发商那拿到了钱,怎么把它用活?合理配货至关重要!一份合理的要货计划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1)市场淡旺季的变化。淡旺季不同,客户需求不同,在旺季,客户可能需要大容积的产品,在淡季,可能需要小容积产品,这个因素没考虑,会人为造成销量损失。(www.daowen.com)

(2)竞争对手情况。针对竞争对手的畅销型号,有针对性地进货,进行遏制或者虎口夺食。

(3)公司主推方向。业务员拿的是厂家的薪水,吃的是厂家的饭,自然要为厂家卖力,我们不但要卖特价机、畅销机,更要卖高端机、卖利润机。

(4)公司出的政策和投入的资源。客户之所以愿意回款、进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公司出的政策和投入的资源有诱惑力,给客户配什么货,政策是导向标。

(5)批发商的库存和资金情况。畅销的型号可以多做点,尽量保证货源;滞销型号不用再进,当务之急想方设法排空;高端机、平销型号销多少进多少。业务员应该有用活每一分钱的意识,不是帮别人,而是帮自己。

(6)产品线的宽度和深度。产品是业务员作战的子弹,进货时不但要做到高中低档都有,还要做到同一系列大小型号尽量全,才能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考虑了这些因素,基本上能保证进入通道的“水”是“活水”。

2.“水量”问题:也就是进货量问题。把批发商“肚子”搞得太大,容易造成资金沉淀,让批发商“肚子”太瘪,除了给竞争对手可乘之机,还人为造成销量损失。如何对进货量进行合理测算?在这向大家推荐一个已被业界证明的行之有效工具:1.5倍安全库存管理。其基本公式如下:

安全库存=(上期库存+本期进货-本期库存)*1.5

实际进货量=安全库存-期末库存

举两个例子,如果某型号上期末库存100台,本期又进了100台,期末还剩70台库存,那么该进多少货呢?答案是125台。计算如下:安全库存=(100+100-70)*1.5=195

进货量=195-70=125

如果还剩130台库存,又该进多少货呢?答案是不进货,因为:

安全库存=(100+100-130)*1.5=105,远远小于现有库存量。

当然,应用这个工具时,不能生搬硬套,还要适当考虑一下市场淡旺季变化以及别的因素,具体比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缩小或者放大。

另外,进货这块有两个细节问题还需要关注一下。一是进货流程的追踪:业务员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把要货计划传回公司后,认为款已经回了,单也开了,就没自己的事了。很少有人能做到:把要货计划传回公司后,打个电话向文员确认下,我传的计划收到了吗?清楚吗?你有及时把要货计划给开单员吗?开单员及时反馈给会计、出纳了吗?会计及时传给区域管理员了吗?甚至直接追踪到生产基地,打电话问生产主管,我要的货生产出来了吗?如果生产出来的话,什么时候能够发得出来?淡季货迟到两天无所谓,旺季抢货就是抢钱!

另外一个细节就是验货入库。货到了,业务员要不怕麻烦,最好亲自到仓库去看看,也许很多问题就能消灭在萌芽状态。谁能保证货运公司在运输中一点儿问题不出、一点破损不发生?搬运工不把你的机器弄得缺胳臂少腿的?这些问题你注意到了也就解决了,大不了不收货,免得到时责任都是你自己兜着。

关于“销”

分析批发商销售情况,业务员不但要分析其销量,哪些好销?哪些不好销?销售进度如何?还要分析其销向,也就是货流到了哪里?一般来说,批发商出货途径有以下几条:一是自身消化一部分;二是下游分销一部分;三是零售终端铺一部分。我们不但能监控批发商的销量还能监控其销向,整个市场也基本掌控在业务手中。

很多人认为进销存琐碎,做不做无所谓,其实分析进销存的过程,就是分析市场、掌控市场的过程。

关于“存”

很多业务员有能耐把批发商“肚子”让其变大,却没本事把“肚子”给消下去,以致轻者造成批发商资金沉淀、不回款,重者造成、乱价,甚至市场停滞。

主要目的就是对批发商“肚子”进行优化和瘦身。主要内容有:

1.根据库存情况合理补货:对照进销存,各产品销售情况一目了然。对于畅销型号,现有库存够不够?要补多少的货?对于高端机、形象机,则是卖多少进多少;对于平销和滞销型号,卖完了最好,没消化掉,要想方设法排空。

2.教给批发商一些基本库存管理技巧:如每月固定盘库制度,做到账、货、卡三者统一;产品尽量按品类摆放,做到先进先出;及时清点仓库的杂物、废物和破损物,腾出更多的仓储空间;在靠仓库门口预留一块足够大的空地,方便上下货;整理出一块空间,专门存放厂家促销宣传品等。

3.残损机处理: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售前机、残损机,如果不及时处理,日积月累,也会占用批发商很多资金。曾有个批发商,一年有580多万销售额,各种售前机和残损机,因没有及时处理,年终盘点时竟然积压了12万之多!可想而知,其运营所需流动资金压力多大。处理这个问题很简单,无非是按照公司的相关流程退换货,关键是业务员要有这方面意识,不能让批发商活钱变成了死货。

4.消化不良库存:不管是厂家盲目压货也好,还是商家贪图政策、资源、预期利润盲目进货也好,过剩库存以及滞销品是大家普遍感到头疼的问题。对批发商而言,库存过大或者产品滞销,影响资金周转、影响利润;对业务而言,它们就犹如一颗地雷,稍有不慎,就可能毁掉市场。业务员工作中该如何排这颗雷呢?

(1)让下游网络包销:产品独家供应。在各厂家遍地撒货的今天,这招对下游客户而言,很有吸引力。不用担心他们的消化能力,对三四级客户而言,只要他们愿意卖,就没有卖不掉的东西。

(2)在市内终端打成特价机:吸引人气。尤其在促销成风的家电行业,这招很有用,打出一个“血淋淋”的价格,先把人气吸引过来再说,并且,在购买的顾客中,总有一部分人爱买低价产品。

(3)区域换货:跟别的区域掉换。各市场情况不同,在甲地畅销型号也许在乙地卖不动,同理,在乙地难卖的东西在甲地也许炙手可热。每个批发商都有自己的人脉,花点运费跟别的区域掉换下总比货压在仓库要好!资金只有在流动的过程中才会产生利润。

(4)开辟新通道:如团购或者工程机市场,像网吧、普通宾馆等,它才不理会你产品式样好不好看,它只关心你的价格是不是足够优惠。给一个优惠的价格,也能帮你消化一部分库存。

(5)用于渠道促销:厂家会依据淡旺季和市场情况,经常针对渠道出一些投款或提货政策。批发商在向下游输出时,可以适当“偷梁换柱”,如厂家政策是提15台A型号送1台A型号,你可以将其变为提15台A送一台滞销品,甚至可以将A和滞销品、过剩库存揉在一起,进行组合包装。下游照样会买单。

(6)加大促销力度:过剩库存不像滞销品,它有很强产品竞争力。如果库存压力大的话,我们可以考虑加大促销力度,刺激终端出货。宜采用买赠方式,不宜采用降价方式。很多顾客本来就有想买之心,现在看厂家加大促销力度,还不买更待何时?

(7)放大导购提成:导购是终端销售临门一脚的射手,产品能不能卖好,东西能不能卖掉,跟她们的关系甚大。都是食人间烟火的凡夫俗子,一台机器先前提成8块,你说服批发商放大到25块,你看她们愿不愿意卖?!

(8)捆绑销售:这是厂家经常干的事,畅销的型号搭配些不好销的,主打的产品配些利润机型。业务在帮批发商消化库存时,也可以依葫芦画瓢,进行捆绑销售。下游客户从心里上也能接受:都卖畅销的、挣钱的,不好销的谁卖?

(9)如果上面的方法还不能搞定,你就在公司老总面前多哭几次,申请退一部分货吧。不是你无能,而是市场让你无奈!

七、信息管理

几年过去了,制造“9.11”事件的恐怖分子本·拉登还没抓住。不是山姆大叔无能,而是实在很无奈!因为压根就不知道他藏在哪?不然依美国的行事风格,就是挖地三尺,夷为平地,也要血恨!

映射到渠道,就是信息的价值!为什么搞不定你的批发商?因为他知道的比你还多!为什么批发商的款难收?竞品投的政策资源比你的好,而你不知道!为什么批发商老抱怨挣不到钱、不主推?你对他的进销存、资金周转压根不了解!为什么市场会有那么多遗留问题?天灾一部分,更多是人祸!凡此种种,都跟信息有关。

该是好好地管一下批发商信息的时候了。

管什么?怎么管?业务工作中,信息无处不在,如果芝麻西瓜都捡,不说没那么多时间,就是有也被活活累死!围绕销售这根主线,批发商,要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块:

(一)记录跟批发商沟通的情况及投款开单情况

将日常和批发商的沟通情况记录下来,通过其中的蛛丝马迹,抽丝剥茧,早想对策,从而为回款和开单铺平道路。

表格说明:基本信息栏,记录批发商基本情况。

重点在沟通记录栏:每次和批发商沟通的主题是什么?沟通的矛盾点是什么?是抱怨库存过大还是下游分销不力?是抱怨残损机退货速度太慢还是抱怨厂家市场管控不力?将沟通矛盾点记录下来,加以分析研究,业务员会大有作为,因为在这些抱怨的背后,蕴涵着解决问题的契机。别等到去收钱的时候,才想起批发商提的好多问题还没解决!如果将这些矛盾点都解决了,客户没有理由不回款不开单。

客户反馈是记录批发商关于公司产品、价格、政策、促销等方面的改进意见。业务员不能全听他们的,但也不能一点儿不听,都是当地的“地头蛇”,在行业里都浸淫了那么多年,顾客最需要什么?什么产品好销?怎么促销才能卖得更好?很多时候,他比你看得更透!对这些进行分析,深度推敲,是业务员改良市场的突破口。

软信息:记录批发商或者核心负责人的一些“小道”消息,如他是什么学历?有什么爱好?什么性格?什么沟通风格?甚至家有几口人?孩子在哪儿上学?喜欢吃什么菜等,可别小看这些信息,业务员如果知道这些,跟客户沟通起来将顺畅得多。老是公事公办,只能说明人家还是把你当“外人”,你的修炼还不够!所谓“功夫在诗外”就是这个道理。

记录分析批发商一些核心财务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分析:批发商投款每月是不是合理均衡,而不是大起大落?现有库存是不是合理?(结合进销存表)账上还有多少钱没有开单?资金有多少处于闲置?公司投入的政策资源跟产出成不成比例?有没有必要进行政策包装?给批发商所作的承诺,能不能兑现?什么时候兑现?兑现多少?批发商每月投给竞品的款有多少?竞品政策有什么优势?了解这些,业务员心中就有一本账,不至于“两眼一抹黑”,老被批发商牵着鼻子走。

(二)批发商下游网络信息管理

下游分销网络是很重要的一块资源。将这些数据建立起来,一方面为市场精耕细作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掌控批发商。

表格说明:主要分两部分,基本信息栏,记录客户基本信息;

重点在拜访栏:要求业务员每次将客户拜访情况进行记录。

拜访的目的是什么?是新开发网点?还是维护日常客情?是帮助客户做促销?还是处理临时市场危机?业务员拜访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别到了市场上只是随便“溜”,浪费自己的时间不说,还浪费客户的时间,人家可要挣钱呢!

发现问题:要有一双“鹰”一样的眼睛,每次到客户那里,善于发现一些问题:专柜是不是很整洁?上面有没有放置竞品机器?客户承诺处理的老品机有没有消化掉?竞争对手有没有上新品?上了新品价格是多少?有没有相关促销措施?客户销量是不是很稳定?还是忽上忽下波动很大?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关注一些细节!都是生意人,别指望你的客户告诉你多少。下游拜访量本身就少,眼睛再不擦亮点,客户拜访基本等于白跑。

客户反馈、要求、抱怨:静下心来,耐心听客户说市场的一些情况,如旺季启动还有多长时间?产品为什么不好卖?隔壁商家最近出货量如何?本人最近有什么打算?竞争对手的一些情况,如最近出了什么政策?力度有多大?商家反应如何?愿不愿意打款提货?甚至抱怨、要求:厂家哪些地方做得还不够?需要提供什么样的支持?是有必要上新品还是做场促销?你让他说得越多,你得到的信息越多,信息越多,你就越主动!不要自以为是,教人家该如何如何!都是在市场上摸爬滚打出来的,市场怎么做,客户比你更有发言权!

解决措施:将眼睛观察到的,耳朵听到的,回营销中心后好好整理一下,分析研究这些信息背后的“潜台词”,想一些对策,形成解决方案:是否有必要出渠道政策刺激客户积极性?是否有必要给客户做现场促销活动帮助上量?是否有必要对客户进行相关培训提升技能?下次再拜访时带着方案去见客户,你的客户不拍你的肩膀伸大拇指才怪!

备注栏:记录一些拜访市场时的心得体会,对市场的一些打算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供以后工作参考。

(三)重点终端信息管理

重点终端是各品牌竞技主战场,对其进行监控,可以收集很多重要数据,为业务工作提供参考和支持。

该表以监控主要竞争对手为主,其他品牌为辅。在终端竞争中,笔者不主张业务遍地撒网,处处树敌,而应该根据竞争情况,将目标先锁定在两至三个主要竞争对手身上,将有效的资源充分用活。先解决掉这个再解决下一个。

表格说明: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从销量、促销、价格和新品四块对重点终端进行监控。

销售情况栏:统计本品和竞品一周总销量。将核心型号剔出来,从销量、价格上重点监控。因为在各品牌销量结构中,畅销型号也就那几款;备注栏填写一些非锁定品牌核心型号,或跟本公司产品型号冲突厉害的型号。了解到这些数据,业务应仔细分析核心型号的功能、卖点、相关技术参数,提炼说辞教会导购予以打击,或备货时进相似型号予以遏制。

本周促销栏:记录竞品相关促销活动。机器打特价,价格是多少?是哪些型号?实行买赠,送什么礼品?哪些型号送,哪些又不送?进行套餐销售,相关型号如何搭配?举行抽奖,奖项如何设置?备注栏记录非锁定竞品一些有新意,或效果较好的提案。几次一记录,不但可以依葫芦画瓢,照搬照套,也可以总结出竞争对手一些套路。以后再进行促销设计时,就能避其锋芒,攻其软肋,免得硬碰硬,造成资源浪费。

新品上市:记录竞品本周新品上市情况。各厂家为竞争需要,都推新品,对新品业务员一定要警觉,要在第一时间内将相关价格、技术参数、卖点搞到手,早作打算。别等到人家开始上量了,你才匆忙应付!备注栏记录非锁定品牌有竞争力新品上市情况。

价格变动:记录竞品价格变动情况。哪些型号价格发生变动?原价多少?现价多少?是为一时促销价格微调?还是产品降价?是商家私自调价?还是厂家有预谋普遍降价?对此,业务员要高度警觉,尤其在淡旺季相交之时,或重大节庆日来临之前,未雨绸缪,以免被竞争对手打得措手不及。

将这些数据记录下来,终端基本“捏”在你的手里。汇总这些资料,分析产品出货速度,利润情况等,再去和商家谈回款和开单将容易得多。数据最有说服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