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陈潭秋:威武共产党人的风采

陈潭秋:威武共产党人的风采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威武不能屈的共产党人——陈潭秋陈潭秋,1896年1月生,湖北黄冈人,早年在湖北省武昌省立一中学习,1916年进入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学习,同年秋与董必武筹办武汉中学,任英文教员。1921年7月,陈潭秋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9月,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负责人,后任中共武汉地方委员会委员,武汉区执委委员长、组织委员。由于消息隔绝,在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上,他仍被选为中央委员。

陈潭秋:威武共产党人的风采

【党员风采】

威武不能屈的共产党人——陈潭秋

陈潭秋,1896年1月生,湖北黄冈人,早年在湖北省武昌省立一中学习,1916年进入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学习,同年秋与董必武筹办武汉中学,任英文教员。在他们的努力下,这所学校团结了一批进步教员,培养了一批革命青年。

1920年秋,陈潭秋与董必武等发起建立武汉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同年他参与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武汉的大中学校建立读书会,组织师生阅读《新青年》、《共产党宣言》等书刊,传播马克思主义

1921年7月,陈潭秋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9月,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负责人,后任中共武汉地方委员会委员,武汉区执委委员长、组织委员。1923年陈潭秋发动和领导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后到安源从事工人运动和建党工作,任中共安源地委委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认真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参加了国民党湖北省党部的筹建工作,任国民党湖北省执委会组织部长,为开展工农群众运动,迎接国民革命军北伐,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后,陈潭秋先后担任中共湖北区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

1933年初,陈潭秋到中央苏区工作,同年6月,任福建省委书记。1934 年1月,在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和中央政府粮食部部长。在国民党军的严密封锁和军事“围剿”的极其困难条件下,为保证中央苏区和红军的粮食供应作出了重要贡献。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陈潭秋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争,任中共苏区中央分局委员兼组织部长;1935年8月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会后入莫斯科列宁学院研究班学习,并参加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工作。

1939年5月,他化名徐杰,回国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他和毛泽民、林基路等共产党员一起,正确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新疆各族人民,同新疆军阀盛世才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为发展新疆的经济、文化建设,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作出了突出贡献。

1942年,盛世才公开投靠蒋介石,实行白色恐怖。陈潭秋向党中央建议将在新疆工作的干部调回延安,以保存革命力量。同时,组织在新疆的共产党员整风学习,进行革命气节教育,要求共产党员要有足够的精神准备,随时可能被捕,要坚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革命意志。

1942年9月17日,陈潭秋被捕。敌人对他施以惨无人道的酷刑,逼迫他声明“脱党”。他始终坚贞不屈,痛斥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反人民的罪行,正气凛然地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43年9月27日,陈潭秋和毛泽民、林基路等一起被军阀盛世才秘密杀害,时年47岁。由于消息隔绝,在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上,他仍被选为中央委员。新中国成立后,陈潭秋的遗骨被安葬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南郊烈士陵园。

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

钱学森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新中国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91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钱学森1911年12月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1923年9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1929年9月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4 年6月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留学生,次年9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6年9月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师从世界著名力学大师冯•卡门教授,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1938年7月~1955年8月,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近似”公式,从而在28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1950年,钱学森同志开始争取回归祖国,但受到美国政府的百般阻挠,并因此受到迫害,遭到软禁,失去自由。直到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钱学森同志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自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956年,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www.daowen.com)

此外,钱学森在控制科学、应用力学、系统工程系统科学、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思维科学等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为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位享誉海内外、功勋卓著的人民科学家于2009年10月31日与世长辞,享年98岁。在钱学森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钱老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是伟大的人民科学家。

地震中美丽的百合——向倩

出生于1987年3月5日的向倩,正值花季,爱说爱笑,烫着卷发,是学校最年轻的党员教师。爱唱英文歌,为了保护嗓子平时不敢吃辣椒,学生们都称呼她“小向姐姐”,一个多么阳光的女孩,一个像百合花一样美丽的姑娘。她只有21岁!

她,本来可以不死,同学们中短跑冠军的她只需要跨出教室门,再两步,冲到走廊,就能躲开轰然坍塌的楼板,从楼道逃生!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什邡市湔氐镇龙居小学英语教师向倩正带领同学们朗读课文。突然,教室开始剧烈摇晃,日光灯、天花板不停往下掉。“同学们,地震了,快往外跑”,她急忙向被突如其来灾害吓呆的学生大声喊道。一边招呼孩子们往外跑,一边跑到教室的最后,毫不迟疑地大步冲向角落里的三个学生,一把将孩子们搂住,朝门外冲去。就在这一瞬间,整座教学楼轰然垮塌,向倩和学生被埋在了废墟中。那一刻,她将孩子们紧紧搂在怀里……

2008年5月13日晚9时,天空一片漆黑,大雨一直在下。什邡市龙居中心校的施救工作已经进行了20余小时,施救吊车发出巨大的轰鸣,救灾官兵的身影在手电筒、车灯的照耀下,在奇形怪状的废墟中隐隐约约移动。

“出来了,出来了!”“这就是那名教师。”在底楼的水泥砖块废墟堆中,一具具死者呈现在救灾官兵眼前。一位女教师的惨状更令人不忍目睹,但仍看得到青春的轮廓。腹部已被水泥条击穿,两只手臂呈拥抱的姿势,在她的下面,是三名学生,也停止了呼吸。整个身体,只有双脚还较为完整。一双漂亮的粉红色凉鞋,看得出女孩子爱美的天性。

救灾官兵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敬礼!”全体官兵在这个大雨如注的夜晚静静地举起了右手。医务人员不约而同地对着这个年轻的生命深深地鞠躬。抢救现场出现了短暂的沉默。“咔嚓,咔嚓”随行的工作人员记录下了这世间最惨而又最美的姿态。

龙居中心校教导处主任流下了伤心的眼泪:“向倩上课地点是六二班三楼教室,她的讲台距相邻的实验楼只有几步之遥。然而,她死的地方,却是在教室后面的学生中间,她是组织学生疏散才会这样的啊!”

她的父亲如是说:“我可以理解,作为教师,应该这样!应该这样!”

80后女孩,你是如此坚强!用爱支撑希望,用灵魂昭示阳光!虽然你失败了,但是,你依然是英雄!或许,你并没有失败,你的爱将随阳光永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