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敢于付出,敢于胜利---实践付出必得哲理

敢于付出,敢于胜利---实践付出必得哲理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敢于付出,敢于胜利要想获得,必须先给予,为了让别人归心于自己,首先要做到成人之美。受到其他门客及家人的嘲弄与鄙视,而信陵君以士之礼待之,一视同仁,毫无嫌弃和厌恶之感。临别找侯生,侯生却一反常态,对信陵君赴汤蹈火无动于衷。侯生指出这样行动无异于以卵击石,与其铤而走险,不如偷来兵符,操纵军队。最后在好友朱亥的帮助下,终于盗得了兵符并取得了晋鄙的兵权。

敢于付出,敢于胜利---实践付出必得哲理

敢于付出,敢于胜利

要想获得,必须先给予,为了让别人归心于自己,首先要做到成人之美。

交换现象出现于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人们彼此互通有无,进行贸易,这是物质交换。人生儿育女,而子女顺从、听话,这也是一种交换。人们交流感情,进行社交活动,这也是交换。通过我们对交换现象的观察我们不难得出下列结论:由于彼此的缺乏和平等的原则才使得交换得以实现。双方只有在相互平等的前提下,交换才能更好地发生作用。一旦破坏了这一“看不见的”原则,我们便无法得到对方的东西。回报是理所当然的,它就基于以上的交换原则,这与伦理是没有多大联系的。至于不图回报的说法,至少也掩盖了这一基本的社会历史事实。

通过平等的交换,我们各自得到了我们所缺乏的东西,使各自的效用得到了优化。可见,交易这种手段它联系了世间的人与人之间的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使得每个人都倾心于有利于自己和他人的交易行为。

可见,给予不是为了别的,给予是为了获得。其实,我们在给予的时候,就注定了获得的渴求,正是有了这种渴求才使我们的给予有了动力。天上没有掉下来的馅饼,更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时刻都在渴求着什么,希望着什么。(www.daowen.com)

春秋战国时候,魏国的信陵君为人忠厚、讲仁义、善于成人之美。他的门客达到三千多人。其中有一位门客叫侯生的,本是屠户出身,其才平平,其貌庸庸。受到其他门客及家人的嘲弄与鄙视,而信陵君以士之礼待之,一视同仁,毫无嫌弃和厌恶之感。相反,还能尊重他的意见,成全他的要求。公元前248年,秦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数次遣使向魏求救。魏王怕引火烧身而不敢发兵,但是在各国一片合纵抗秦的呼声之下,又不能对邻居见死不救。他只好派大将晋鄙率领十万人象征性地救援,虽大造声势,实则驻军于邺下,停滞不前。信陵君多次请求魏王催促晋鄙进兵,魏王不听。他一怒之下,带领自己的1000多门客准备与秦军决一死战。临别找侯生,侯生却一反常态,对信陵君赴汤蹈火无动于衷。一怒之下,公子行出数里。可是越想越不对劲,于是就想回头问个明白。原来侯生使的是欲扬先抑之计,他故作冷淡,使信陵君诧异,然后再提出自己的意见。侯生指出这样行动无异于以卵击石,与其铤而走险,不如偷来兵符,操纵军队。最后在好友朱亥的帮助下,终于盗得了兵符并取得了晋鄙的兵权。信陵君传令全军:“父子俱在军中者,父归;兄弟俱在军中者,兄归;独子无兄弟者,回家赡养父母;有疾病者,留下治疗。”这一成人之美的命令深得人心,除去按命令留下的人外,剩下八万精兵,及千余门客,个个斗志昂扬,最后大败秦军。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信陵君的成功并非偶然,他的仁义为人,成人之美的美德使他在遇到困难时,很多人愿意帮助他,甚至为他拼死卖命。其中的道理,非中国人而不能知也。

从以上历史故事中我们得到启迪:要想获得,必须先给予,为了让别人归心于自己,首先要做到成人之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