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让形象来推销你
今天,我们面对的是这样的一个世界:形象已成为迈向成功的重要筹码,形象已经由单纯的行为表现,上升为人生事业成功的战略。
时下,“包装”自己不再是个新鲜的说法。人们在感叹明星的包装后,也开始重视自身的包装。然而,一些明星的肤浅却往往误导了大众的努力,光彩夺目的造型背后,是难以掩饰的知识、道德水平的苍白。大批的少男少女因追逐那潇洒靓丽的所谓气质而荒废了太多人生实际该做的“大事”。
如今,我们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抛弃满嘴的仁义道德,来看看社会现实究竟是如何的存在。明星们的包装,无论他(她)多么地经不起“独立思考”者的推敲,但无疑设计者的意图却是“轻易”地达到了。这是一个这样的世界:形象已成为迈向成功的重要筹码。无论我们对明星们到处风光,左右逢源的“好运”多么的妒忌,以至于倍感社会与命运的不公,他们那光芒四射的人生仍然不能不让我们心生羡慕。
我们从中得出一个结论:“形象”或者说“品牌”,已经由单纯的行为表现,上升为人生事业成功的战略。因为有了一个成功的“形象”,他人对你的判断就将变得更加的单纯而简洁,因为在这个信息不对称的社会,“形象”给予他的正是社会所缺乏的透明度(也正因此,当一些经济学家将经济的触角延伸到“公共关系”、“人的选择”时,我们便无法再表现出一丝一毫的惊奇)。正是因为信息不对称的普遍存在,因而增大了人们抉择时的“紧张”双方之间的互相猜疑,使我们的心胸变得“狭窄”,从而表现出我们自己都没有觉察到的“斤斤计较”。
所以,当经济学家提出,实业家加以利用时,“标准化”迅速成为各大公司巨头的宠儿。肯德基、麦当劳的近乎浪费的苛求,在尚不“发达”的国人眼中是多么的难以接受。然而,在人们对其“所作所为”作出各种各样的、经济的、社会的、道德的批判与辩护时,他们的“形象”却深深地扎根在国人的心中。其严格的“标准化”早已征服一颗颗原本观望的尚存疑虑的心。人们“放心”了,而他们却大刀阔斧地迅速打开了中国的广阔市场。
如果我们把视线扩展一些,延伸一点。我们便会发现在政治领域,“形象”仍然是“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所进行的各种各样的内政外交活动,除了为其人民创造福利外,另一点恐怕就是要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一个足以表现其地位的“形象”。
春秋战国时期,自齐桓公“葵丘会盟”伊始,会盟开始成为诸侯追逐的目标,为的只是问鼎中原。召集会盟,以显其霸主之地位,到场者亲之,缺席者伐之。尽管诸位各怀鬼胎,貌合神离,“霸主梦”毕竟是得以“圆成”了。在战乱频繁的中原,人们为了一个“王者形象”厮杀了500多个春秋冬夏。
我们的情感实在无法接受少数诸侯争霸的祖先们所带来的绵长的“苦难”。然而,当我们静下心来,理智地对历史进行思考时,我们便不得不惊叹,早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先秦时代,“形象”便已取代了它那异乎寻常的地位。“形象”似乎已经支配人类的行为。
这就是形象的魅力,鼓动着人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曾有一位极有个性的朋友在日记中写道:“打扮是给自己看的”。然而,生活中我们是多么地在乎他人的看法,社会又是多么地在乎我们的行为,因之,便有了法律与道德规范。于是,我们无法“任意妄为”,我们生存在这个现实的世界,就不得不向社会展示一个容忍极限内的“公众形象”。(www.daowen.com)
我们在前面“愚蠢”地唠叨了,似乎与个人形象无关的许多话题。但是,当我们实实在在地将个人与“集团”对比起来时,便发现集团与个体的行为之间,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个体在频繁的彼此接触中,无论有意与否,都在展现一种形象。这不是一种单纯的外在表现。尤其是当个体处于一种“无意”的状态时,“形象”更是一种本质的内在。这种内在的“形象”是“包装”所无法真实赋予的。所以,我们说一些明星的肤浅,我们谈一些主持人的文化素质低,尽管她们的主持风格是那么地贴近我们的心灵,但我们敏锐的理性,仍然无情地看到了她们内在的虚缺。中国自古以来就强调“务实”,因为追求外在的美观,往往是以忽略了内在的修养作为代价的,人的生命有限,在短促的生存之后,我们只留下一副“臭皮囊”,生前无论如何的潇洒靓丽,死后也不复长存。所谓“流芳千古”,往往在于他们传奇的人生,高贵的人格,一种人类心底的奔放的精神。而那些,正是不朽的“形象”。
当方志敏眼前一亮时,他想到的是鲁迅。方志敏满怀信任地将《可爱的中国》的手稿托给了鲁迅。而那个时候,方志敏正在狱中,全国处在白色恐怖中,就是在这么一种情况下,他选择了鲁迅。只因为鲁迅的“形象”太鲜明了,根本不容易受到他人的怀疑。鲁迅以其深刻的内涵,赢得了一位共产党人的崇高的信任。
我们已经罗列了太多的例子,引起你的厌烦绝非我们的本意。我们的“不明智”只有一个目的,在向往人生的成功时,我们将学会“形象”战略。
这说法本来就透出一股“财大气粗”的气势,而我们并不因此替换。因为“形象”本身就是以实力为基础的,本文不厌其烦的举例,无非就是要向人们说明“外在形象”与“内在形象”的区别,而此时,我们确实相信自己并不苛刻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所以才敢冒昧地开始对“形象塑造”的探讨。
首先,要有实力基础,没有实力,“塑造”便沦为“包装”,形象便趋于肤浅。如此形象在社会上的地位是经不起时间与知识的冲击的,而这,正是所谓的“偶像”明星千方百计地向“实力”明星靠拢的外在缘由。因而只有真正地拥有实力,才不致有朝一日梦醒时分发现自己已是一丝不挂,没有任何人愿意继续为他(她)作任何的包装,因为他连“值得包装”的实力都在时间的洗刷下消失得一干二净。纵观深植人们心目中的伟人,又有哪一个不是以其丰富的内涵,崇高的人格魅力而流芳百世?当我们感受到IBM、微软、可口可乐在心中已是那么的清晰而不易抹去时,我们惊叹的只是品牌背后覆盖全球的强大实力。
我们的实力较之平常所说的范畴,要来得狭隘。所以,我们不得不关心起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修养。而这是从道德品质来说的。当社会中第三产业出现,服务就开始获得了真正的应有地位。人们对社会的要求,不再只是肚子的塞满。成功的企业都在服务方面独树一帜。“青岛双星”以其道德治厂,而蜚声海内外。提高员工的道德品质是“双星”的重要原则。藉此,“双星”向人展示了完善的形象,并因而迈向成功。回到个体,一些明星偷税漏税、辱骂记者、戏弄观众,道德修养之低下,使其原有的明星之形象一下子为人所不屑起来。所以,我们以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才能在人际间树立起必要的“信用形象”。做个可靠的人,也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一旦我们完成了以上的自我塑造,所谓内在的“形象”便显示为“气质”。那是一种无法虚伪的“形象”。一种综合的性状使得虚假无处可藏。而这,正是鲁迅先生的成功之处。
我们一生奢谈气质,却常自以为只能将之“孤芳自赏”,我们因而自视清高,不愿将之与世俗的名利挂钩。所以在不能不世俗的社会我们淡漠了她。然而,事实上她带给人们的却仍脱不开“名利”二字。无论你愿意与否,世人却将“名利”赠予了你。
所以,不妨现实点,我们将“形象”列为人生的战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