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城市景观内在意义探讨

城市景观内在意义探讨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2.42青岛海边钓螃蟹活动人的行为对景观意味着什么?城市景观具有的实用性是其存在的基础。可以说,城市景观审美判断以及其自身存在的意义是在人们对生存环境的持续选择中带来的,因此具有普遍的意义。这样的环境,需要在构建与拓展中成为各种关联的载体,同时具有表征存在的物质性、表征意义的表现性以及可容纳想象力的可能性,这些才是城市景观存在的根本意义。

城市景观内在意义探讨

什么是景观的形式?景观的形式意味着可以感知的形式,也就是可以在人的知觉体验下构成的综合性物质形态,包括建筑的实体界面、自然因素的色彩、味道和肌理、特定地点的声音等。比如说,滨水景观就可以刺激人们的视觉、触觉、听觉和嗅觉等,而不仅仅由表面的形式组成。

图2.42 青岛海边钓螃蟹活动

人的行为对景观意味着什么?行为与景观不可分割。行为促成了记忆与文化的形成,并会以某种方式再现。身体是通过占据空间而体验空间的,景观是通过人对景观的占据而体验的。人通过观景的过程,在心中占据了景观对象,通过活动的体验将对象雕刻在记忆之中。因此,观景是城市景观对象存在的感知,而活动的体验才是景观对象在知觉中的真实存在。比如说,青岛海岸边的钓螃蟹活动(图2.42)。活动本身的时间与方式,是人们对滨水景观的体验方式与过程,活动的过程又成为青岛滨水区的人文景观,并构成了特定城市特定地点的文化记忆并得以传承。人们对这项活动的体验既促成了景观对象的存在,也促成了景观对象在知觉中的存在,因而得以传承。

反之,对于没有触动主体的景观对象,主体的知觉体验停留在浅表层次,这就是没有意义的景观对象,对主体意味着空洞乏味。佩雷斯•戈麦斯认为,艺术品和建筑并不仅简单表达“某种”意义,艺术和建筑使得意义呈现自身[44]。而这种意义的自身呈现,就意味着意义本身得以界定,并在人的知觉体系中明细而构成特定的对象——景观对象的概念。

城市景观的形成和人的经验与解释密不可分,城市景观的观感建立在对象的概念中得以传承。总之,城市景观因主体的存在而存在,因主体的感知而具有意义。(www.daowen.com)

城市景观具有的实用性是其存在的基础。詹森(Rolf Jensen)这样说:“……任何试图辨别托尔斯泰罗斯金的道德快乐主义的善、亚里士多德的实证主义类型、康德科尔里奇的知性论、叔本华尼采的意志主义、克罗齐的表现主义以及对经验对象的智力爱好(Einfuhlung)的直觉理论的努力都不太可能指出理解实用的城市美学的方向。”[45]景观对象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艺术对象的基本属性与主体和客体的交互性息息相关,因此其中不仅蕴蓄有审美与文化价值,还有场所价值及生态价值。这些价值的存在使得景观对象的意义与城市存在的意义密不可分,因为城市景观更需要关注知觉体验和功能,而不仅仅是艺术形式。

同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城市景观的这种同时满足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的实用性特征,使得城市景观和其他艺术相区别开来,也因此使得作为艺术的城市景观和再现性的艺术形式(如绘画、诗歌戏剧等),以及同是表现性艺术的音乐都有着不同之处。因为我们可以根据听觉去创造音乐,根据视觉去创造绘画,但却不可以仅仅根据视觉去设计城市景观对象,而需要引入更多的功能性因素,需要兼顾全方位的知觉体系,从而营造整体的环境氛围。所以,对于城市景观的知觉体验必然需要结合对象的实际功能来判断。

在城市的发展建设过程中,无论是开始对于生存环境的选择,还是对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理论上说,是对生存环境的持续选择)的把握,都体现了实用性的价值判断。戈顿•H.奥利安曾经通过对人类选择居住环境的行为模式研究了空间对我们一切生理需要的满足能力的理论,探索了关于景观感受的一些问题,他认为对象价值的功能性判断是“完整性、清晰性和准确性”,而且“对居住环境的选择可以被视为联系人类行为与景观体验的基本行为类型”[46]。环境对象的特征是衡量与取舍的关键,这种选择本身就是一种下意识的价值判断,相对于城市景观来说,就是从功能的角度讨论了城市景观的存在意义。

从城市起源地选择山水胜地的原则到山水景观特征的形成,这里面必然有着对生命象征的“水”以及资源象征的“山”的价值判断。可以说,城市景观审美判断以及其自身存在的意义是在人们对生存环境的持续选择中带来的,因此具有普遍的意义。同时,这种意义也不断地积淀在城市的物质形态之中,并通过人的知觉体验获得相应的认知。除了自然山水景观外,城市中的其他景观对象,也都具有这种实用性特征,无论是作为人们生存活动容器的建筑与场所空间,还是作为交通枢纽的桥梁、道路,作为生态表征的植物绿化等,甚至是广告牌路灯、水塔等小品,都在城市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功能性角色。

传统的城市环境,通常都与传统文化的意义有关,如在印度,所有的传统建筑环境基本上都与宗教意义有关[47]。现代工业社会开始后,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大多与理想城市相关联,探讨的是城市的最佳存在形式及意义,如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理论等,都是在不断地尝试建设适应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满足城市基本功能的美好的城市景观。这种对城市建成环境的控制与追求,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说明,城市中存在的环境,已经不再由简单的表象特征构成,其背后有着历时性的规则与制度,并承载着历史记忆和公众愿望。这样的环境,需要在构建与拓展中成为各种关联的载体,同时具有表征存在的物质性、表征意义的表现性以及可容纳想象力的可能性,这些才是城市景观存在的根本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