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的生活反思阶段

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的生活反思阶段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30年代,芝加哥学派的重要人物伯吉斯提出了城市活力的问题,其后芒福德提出“社会戏剧”的概念,简雅各布斯提出“街道芭蕾”的见解。之后,20世纪50年代成为全面反思的阶段,针对的目标就是全面功能化的城市建设,城市逐渐丧失了特色和文化气息,缺少了对地域生活方式的应对。风景园林学的强势,使得景观与建筑及城市的对话重新处于平衡状态。景观不仅是建筑之间的媒介,也成为生活之间的媒介。

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的生活反思阶段

20世纪30年代,芝加哥学派的重要人物伯吉斯(Ernst W.Burgess)提出了城市活力的问题,其后芒福德提出“社会戏剧”(Social Drama)的概念,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提出“街道芭蕾”(Street Ballet)的见解。芝加哥学派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沃斯(Louis Wirth)更强调充满意义和逻辑的社会学定义的城市生活,超越了城市的物理结构以及文化习俗的特征[65]

其中,芒福德[66]的思想是这方面的重要代表,他认为“城市是社会活动的剧场”,所有的要素——艺术、政策、商业都是为了这个“社会戏剧”服务[67]。他看到的是人类的文化和素质的提高与人的城市体验密切相关,而城市的物质形态和经济活动的作用,对于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社会的精神价值方面的重要性是处于第二位的。在这里,芒福德关注的是城市中的人的活动,而不仅是城市的功能运作。早期的工业城市的建设思想在这里向人类的生活实质开始了具有重要意义的探索。从伯吉斯、芒福德到沃斯,人们的眼光真正开始超越了古典主义的视觉秩序,也超越了现代社会之初的非人尺度的工业技术,真正开始关注人的生活。

在这之后的二战岁月里,城市建设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基本停滞。直到1947年,古德曼兄弟俩(Paul Goodman和Percival Goodman)出版了《生活圈的意义与生活的方式》(Communitas:Means of Livelihood and Ways of Life)一书,继续了战前关注社会生活的思想。他们把大都市看做是个大的百货商店,关注了很多城市生活细节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影响,关注了人的生活行为方式对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之后,20世纪50年代成为全面反思的阶段,针对的目标就是全面功能化的城市建设,城市逐渐丧失了特色和文化气息,缺少了对地域生活方式的应对。

第一次关于地方建筑对于地方文化价值意义的讨论,也许是美国景观建筑师杰克森(John Brinckerhoff Jackson)在1952年对一个小城镇奥普提莫(Optimo)的研究。在书中他生动地描述了这样的一种完美的生活:“这些人以各种原因来到奥普提莫中心,交际、新闻、花钱和赚钱;放松、娱乐、访友、交易;而且几乎所有的交易都发生在这广场上……在广场周围,最古老的但最有效的服务设施建立起来……特别是对于周围地区。楼上是律师事务所、医院、牙医诊所保险公司、公共速记公司、农庄管理局。楼下是银行、药店、报社,当然还有商店和咖啡。”[68]这是对人、建筑、城市空间的整体描述,不同于以往的古典时期的视觉秩序的组织,开始了对平民化生活内容的关注。

景观是休闲的,景观也是充满生活气息与文化气息的。来自风景园林学的反思表现在很多方面,埃克博写出《生活景观》(Landscape for Living,1950),强调艺术与规划的等同性;杰克逊(J.B.Jackson)在同一年创办《景观》杂志,希望唤醒对景观的重视与保护,并且对早期现代建筑做了点评:“这种自欺欺人式的与世隔绝,无论从建筑环境还是自然环境上看,是典型的包豪斯对于环境的态度。”[69](www.daowen.com)

1952年,吉伯德透彻地看到了社会学意义下的景观概念外延,从心理学上定义了“精神通道”的概念,认为城市的视觉形象,对人的精神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运用现代技术解决城市的功能问题的同时,城市的形象应与美结合起来。这种美是整体性的,而不是某个建筑或某个广场、公园。吉伯德以视觉美感为主线,讨论了人和城市空间的交流,使得艺术的眼光并没有脱离城市的技术层面。

法律上对生活化的景观的肯定,首先来自美国。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1954年确定了城市美观作为公共福利的法律地位,并于1982年通过“百分比艺术法令”,规定市政府各项公共工程计划案必须有相当于百分之一经费预算的费用作为艺术设计的资金,并通过艺术家的干涉来保证公众利益[70]英国1967年有了城市宜人法案(Civic Amenities Act)。

风景园林学的强势,使得景观与建筑及城市的对话重新处于平衡状态。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在1956年召开的首届城市设计会议上,开场白就是“……并试图在城市设计领域找到建筑师、风景园林师和城市规划者之间合作的基础”[71]。城市设计作为一个独立于城市建设的法规之外的研究方向,从一开始出现的目的,就是引导人们不要再孤立地看待城市的建设,必须本着研究的态度,而不是纯功能性的行政手段。

景观设计也在其后被重新定义,单纯的形式化倾向变得模糊,更倾向将景观设计当做是建筑物之间的绿色缓冲的态度,这样也就更类似于建筑之间的连贯关系以及解决建筑内部复杂问题的催化剂[72]

景观不仅是建筑之间的媒介,也成为生活之间的媒介。戈登•卡伦认为:“在未来的50年间建筑领域的什么能够让人记住?最可能的是建设新城镇的推动力,让我们重新发现了景观的艺术,而这一景观——城镇景观的出现是伴随着城市化而具有特征的。”[73]作为英国的城市市容顾问的卡伦在书中,以艺术家的眼光,从视觉、心理以及内涵等方面关注了城市景观的细节及组成,比较系统地论述了视觉秩序对城市景观的重要性,和古典主义静态的视觉秩序相比,卡伦更强调视觉的整体连续性,是动态的感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