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山区少数民族特点及现代缅甸联邦

山区少数民族特点及现代缅甸联邦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公元前开始,山区少数民族的先人就在缅甸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山区少数民族除了本民族聚居外,还与其他民族混居。这种不平衡性,不仅决定了山区少数民族政治发展程度参差不齐,也决定了缅甸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的脆弱性。

山区少数民族特点及现代缅甸联邦

1.2 山区少数民族的特点

缅甸山区少数民族作为一个整体主要有五个特点:

一、地理条件差异较大。缅甸地势北高南低,喜马拉雅山脉南延形成北部和西部的高山地区,克钦族与钦族主要分布在那里,掸族和克耶族主要居住在境内东部的掸邦高原,掸邦高原向南延伸为德林达依山脉,德林达依山脉与海洋之间分布着一些狭小的沿海平原,这里居住着一部分克伦族和孟族。在东部高原和西部山区之间有伊洛瓦江和锡唐河两大流域构成的中央平原,居住着另一部分克伦族。西部靠近孟加拉湾的狭长沿海地带是若开地区。从地理上看,绵亘的山脉和蜿蜒的河流将缅甸切割成若干个地理单元。山区和平原、内地与沿海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二、山区少数民族的族源的差异。根据学者的意见,克钦、钦族属藏缅语族,源于中国古代黄河上中游的氐羌部落。掸、克伦、克耶族属汉泰语族,源于中国古代南方的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的百越族系。他们都属于蒙古人种,进入缅甸境内都晚于孟高棉语族,汉泰语族最晚进入。

三、山区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程度各不相同。掸族主要居住在高原的平坦地区,一部分克伦族居住在平原地区,所以经济发达,其中掸族采矿业发展程度较高,铁路交通也较方便,而钦、克钦、克耶和山区克伦等民族则居住在山峦重叠、交通不便的山区,生产力水平相当低下,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有的还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阶段[17]

四、山区民族的文化宗教上的差异。从公元前开始,山区少数民族的先人就在缅甸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中掸族势力强大时,不仅占领过缅甸半壁江山,还与缅族共掌阿瓦王朝大权。虽然东西方学者对这些民族的来源、何时入缅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但这些山区民族带来了各自的文化,并在进入缅甸后相互吸收、融合与创新则是毋庸置疑的。在各民族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中,文化的差异仍然存在,不仅反映在各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语言文字等方面,也反映在宗教文化上。掸族和一部分平原克伦族主要信仰小乘佛教,克钦、钦、克耶族信仰小乘佛教,同时受原始拜物教的影响。第一次英缅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在克钦、克伦族地区的活动和基督教的广泛传播,山区克伦族、少数钦族、克钦族和一部分平原克耶族改信基督教,对缅甸的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8]。基督教的传播使许多克伦族人受到良好的教育,并在克伦族中取得了领导地位。例如,缅甸独立前的克钦民族联盟的领导人苏巴吴基就是剑桥大学的毕业生。(www.daowen.com)

五、多民族混居,跨国民族较多。山区少数民族除了本民族聚居外,还与其他民族混居。在缅甸本部,就有克伦、克耶等民族居住,掸邦则有缅、克伦、克钦、苗等民族的村落,克钦、钦等民族聚居地区也有其他民族各自立寨,交错而居。克耶、克伦族跨越缅、老、泰三国,钦、那加族跨越缅、印、孟三国,克钦、佤族则散居在缅、中两国,掸族则横跨中、缅、泰、老、印五国。

由地理差异、文化差异和社会经济差异造成的不平衡性是山区少数民族历史和政治发展的一个鲜明的特点。这种不平衡性,不仅决定了山区少数民族政治发展程度参差不齐,也决定了缅甸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的脆弱性。

少数民族与缅族的关系

山区少数民族与缅族的关系随着历史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