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将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创建活动相融合的研究与思考

如何将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创建活动相融合的研究与思考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很显然,开展和谐创建活动,是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提出的一项新的创建活动。和谐创建活动能够承载和谐文化建设的全部内容,能够反映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开展和谐创建活动是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丰富和发展。和谐创建活动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都是群众性创建活动,它们有各自侧重的领域,又具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通过这两个群众性创建活动的有机结合,共同促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如何将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创建活动相融合的研究与思考

关于如何把和谐创建活动的要求贯穿到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调研与思考

沈卡利 沙国臻 姚永茂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着眼于增强公民、企业、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把和谐社区、和谐家庭等和谐创建活动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突出思想教育内涵,广泛吸引群众参与,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很显然,开展和谐创建活动,是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提出的一项新的创建活动。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如:既然一直在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什么还要开展群众性和谐创建活动?和谐创建活动的概念和内涵是什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处理好和谐创建活动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关系?和谐创建活动包括了哪些具体内容?如何组织好和谐创建活动等。面对实际工作中提出的这些问题,省文明办组织了调研,并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与研究。现将调研成果汇总如下:

一、开展和谐创建活动是适应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全局性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开展和谐创建活动是大力加强和谐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任何一种文化形态的发展,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建设和谐文化同样需要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开展和谐创建活动的过程。和谐创建活动能够承载和谐文化建设的全部内容,能够反映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因此,可以说,开展和谐创建活动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有效载体。人是社区中的一员、村镇中的一员、单位中的一员、家庭中的一员。社区、村镇、单位、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只有每个人自身实现了和谐,每个社会“细胞”实现了和谐,全社会和谐才有广泛坚实的基础。通过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坚持重在建设、常抓不懈,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具体事情抓起,让和谐精神、和谐理念入脑入心,把和谐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贯穿于创建活动始终,使和谐创建的过程成为推动全社会强化和谐理念、践行和谐精神的过程,从而充分发挥和谐文化对人们思想的引领和启迪作用,对人们精神的抚慰和激励作用,对社会矛盾的疏导和缓解作用,对全社会的亲和和凝聚作用。

开展和谐创建活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共同建设、共同享有”揭示了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道路、实践主体和根本目的,表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这就需要我们党把广大人民群众最广泛地发动起来、组织起来,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激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增强公民、企业和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感,培育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奋斗目标。开展和谐创建活动,能够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调动方方面面投身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能够促进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完善社会调节机制,增强社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保持社会的长期稳定。因此,要把开展和谐创建活动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和谐创建中的主体作用,真正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开展和谐创建活动是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丰富和发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各地开展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1981年2月15日,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九部门联合发出倡议,在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开展以“五讲四美”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貌活动,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拉开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序幕。之后,不断加大创建力度,改进创建方法,拓宽创建渠道,规范创建测评,使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为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我省按照中央文明委的要求,结合陕西实际,在全省开展了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以“创佳评差竞赛”活动为载体的创建文明行业、文明校园、文明机关、文明社区、文明景区、文明路段和文明单位等创建活动。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省文明委的领导和指导下,我省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创新和发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就,呈现出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生机勃勃的良好局面,在促进全省改革、发展、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种发展要求必须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基础上,增加开展一种更加符合“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群众性创建活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中,第一次提出了“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这就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注入了新的内涵,赋予了新的任务,丰富和发展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谐创建活动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都是群众性创建活动,它们有各自侧重的领域,又具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重在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和谐创建活动重在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通过这两个群众性创建活动的有机结合,共同促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在实际工作中要准确把握和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1.准确把握和谐创建的概念和内涵。

应当如何准确定位和谐创建活动呢?所谓和谐创建活动,就是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着眼于增强公民、企业和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通过广泛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把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落实到城乡基层的群众性创建活动。其内涵是激发全体公民和各个组织投身和谐社会建设的自觉性和创造性,组织他们共同投身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以大力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为内容,以创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和谐单位、和谐校园、和谐家庭等活动为载体的群众性创建活动。

2.正确处理和谐创建活动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关系。

和谐创建活动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二者是什么关系呢?首先,和谐创建与精神文明创建在思想理念上是一脉相承的,在目标任务上是相融相同的,其基本精神是要促进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和谐创建丰富了精神文明创建的内容,拓宽了精神文明创建的渠道;精神文明创建为和谐创建提供了有效的载体、途径、机构、队伍和良好的机制保障。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有利于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利于整合创建资源,有利于营造人人促和谐的良好局面。而和谐创建只有充分运用精神文明建设已经形成的体制和机制,充分利用精神文明建设的机构和队伍,才能使和谐创建的各项任务有效地落实到基层。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把和谐创建活动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文明委主任李长春同志要求“把和谐创建的各项要求贯穿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这为我们在实践中处理好二者关系指明了方向。“结合”“贯穿”就是要充分利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机构、队伍、机制和载体,推进和谐创建,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结合”“贯穿”就是要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把和谐创建的任务落实到城乡基层。“结合”“贯穿”就是要把促进社会和谐作为重要目标,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体现到实际工作的各个方面。

3.明确和谐创建活动的工作职责。

中办、国办印发的《中央有关部门贯彻实施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重要举措分工方案》中,确定中央文明办作为和谐创建的牵头单位,并对这项工作的贯彻实施负总责,中央文明办要求各级文明办作为和谐创建的牵头单位,一定要把好关。这就进一步明确了和谐创建的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明确了在实际工作中要由各级文明委、办总牵头,各相关单位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把和谐创建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融会贯通,相辅相成,一同组织领导、一同安排部署、一同推进运行、一同检查督促、一同总结评比的工作要求。

三、和谐创建活动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开展和谐创建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着眼于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传播和谐文化;着眼于培育公民、企业、各种社会组织责任意识,努力在融洽人际关系、树立文明风尚、推动城乡共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等方面取得实效,为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和成功举办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构建和谐陕西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和谐创建活动应包括以下一些主要活动:

(一)广泛开展创建和谐社区、和谐家庭活动。

社区是社会的基础。深入开展创建和谐社区活动,夯实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加强社区管理和服务,提高社区便民、利民服务水平。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形成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为主体,各类专项公益性服务设施相配套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为居民群众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和顺畅的沟通平台。建立有效的群众矛盾调处机制,引导人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利益问题。总结推广邻居节、社区文化节、社区议事会、社区大讲堂、小巷论坛等成功做法,引导人们融入社区、守望相助,共同建设人际和谐、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深入开展创建和谐家庭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打牢根基。开办和谐家庭大讲堂,实施千万妇女、百万家庭文明传播行动。以增进社区和谐、增强社区凝聚力为目标,深化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探索由“四进社区”到“四在社区”的长效机制,让基层群众切身感受社会和谐的温暖。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修订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文明城区、文明县城和文明社区《测评体系》,把创建和谐社区、和谐家庭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指标体系,充分体现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取向。(www.daowen.com)

(二)广泛开展城乡共建活动。

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城乡共建、军民共建、村企共建、连片共建活动,把共建活动的重点放到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共同进步上。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动员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带头与贫困地区结成帮扶对子,为偏远地区提供信息、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服务和支持。深入贯彻《陕西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施纲要》,以实施“五项建设工程”(农村文明新风尚提升工程、文明村镇示范工程、农民文化体育健身工程、治理“五乱”工程和“三通”“五改”工程)为抓手,广泛开展和谐村镇创建活动,将和谐创建要求融入“五项建设工程”、星级文明户、文明生态村、文明信用户等活动之中,建设和美家庭、和睦邻里、和谐村组,推进乡风文明。加大对农村基层宣传文化阵地的支持力度,切实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等,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电视进万家活动,努力解决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电视难的问题。开展内容健康、农民喜爱的文体活动和民族特色文化活动,维护和实现好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三)广泛开展共铸诚信活动。

以培育行业文明新风为主线,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诚信缺失、道德失范问题入手,以“创佳评差”竞赛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要把和谐创建的要求融入“创佳评差”竞赛活动之中。大力加强诚信建设,推动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行业风气。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机关、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深化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树立政府机关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的良好形象,增强社会公信力。加强商务诚信建设,深入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标本兼治,开展集中专项整治。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和市场监管信息共享机制,指导商会、行业协会建设行业信用体系,对会员失信行为进行惩戒。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对不诚信行为进行批评曝光。开展“协调劳动关系,创建和谐企业”活动,开展“信得过单位、信得过职工”争创和评比活动。修订完善行业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建立诚信兴业、遏制行业不正之风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

(四)广泛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

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项目,激发人们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促进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广泛实施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深化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志愿服务,开展青年志愿服务系列活动。把志愿服务的重点放在帮助困难群众特别是下岗职工、孤寡老人残疾人农民工等特殊群体上,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希望工程、幸福工程、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工程、红十字博爱送万家、光彩事业、春蕾计划等社会公益活动。组织开展社会志愿服务专题调研,建立科学规范的志愿者注册、管理和活动机制,积极推进志愿服务立法进程。

(五)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适应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新变化,紧贴社会成员的新需求,认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程,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继续深化相约健康社区行活动,聘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深入社区巡讲,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培训社区卫生工作者。开展创建和谐校园活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心理调适方法。结合广大青少年成长特点,开展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系列教育。组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加强农民心理健康教育。运用“心理热线”、网络咨询等形式,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和心理咨询活动。加强精神卫生从业人员培训工作,建设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队伍。

(六)广泛开展“全民节约、改善环境”行动。

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大力开展全民性的节约资源和净化绿化美化环境活动。深入开展“全民节约、共同行动”,广泛开展创建节约型企业、机关、单位活动,增强全民节约意识、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增强公民植绿、爱绿、护绿的意识,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着力治污染、整脏乱,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完善相关设施,治理空气污染,保护、净化水源,积极创造整洁优美的城乡环境。

四、围绕建设西部强省的工作大局,兴起和谐创建活动的热潮

在明确认识,理清思路的基础上,要加强领导,统筹部署,积极行动,兴起和谐创建的热潮,为建设西部强省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1.统筹规划,把和谐创建的要求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和谐创建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开展群众性和谐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正确处理和谐创建与精神文明创建的关系,充分运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这一有效平台,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增强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和谐社会建设。各级文明委要精心规划,统筹安排,调整思路,充实内容,整合力量,把和谐创建与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与正在开展的“迎奥运、讲诚信、促和谐”和“讲文明、树新风”等重点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整体推进。各地文明委、办作为和谐创建活动的牵头单位,要制定任务分工方案,明确工作措施,加强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推动工作落实。有关部门和群众团体要按照统一部署,自觉把承担的和谐创建任务融入各自的业务工作中,实现资源整合,增强整体效应。切实防止重名不重实,乱搞评比,滥发牌子,加重基层负担。

2.抓住根本,把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工作的中心环节。深入开展群众性和谐创建活动,必须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根本任务,突出思想道德教育内涵。各项活动的内容设计和工作安排都要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四项重要内容,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使活动的过程成为传播正确思想、树立社会新风的过程,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3.突出重点,把和谐创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要围绕迎接党的十七大、举办北京2008年奥运会等大事喜事以及重要节庆日,突出工作重点,集中优势力量,兴起活动热潮。各地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明确主攻方向,组织集中行动,加强薄弱环节,整体推进工作。要科学规划布局,合理安排进度,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效,扎扎实实把活动推向前进。

4.真抓实干,把群众评价作为检验活动成效的最高标准。开展群众性和谐创建活动,要切实贯彻“三贴近”要求,立足实际,着眼实践,重在建设,贵在求实,落在基层。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从具体事情抓起,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抓起,办好作用大、影响大的实事,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创建带来的新变化,激发参与和谐创建活动的积极性。要以社会反响和群众满意度来评价活动成效,不搞体内循环,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要把有效做法常态化、制度化,形成活动持续深入开展的长效工作机制。努力探索和创新活动形式、内容,出实招、出新招,不断增强创建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5.加强学习,转变作风,不断提高组织开展和谐创建的能力。开展和谐创建的关键在于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工作队伍建设。各级领导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研究各项重大理论和方针政策,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自觉地贯彻到实际工作中。要加强队伍建设,没有稳定的机构、队伍和经费保证,是不可能把和谐创建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基层的。要加强培训,不断提高组织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理论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要坚持抓基层打基础的原则,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科研院所、文化团体及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在和谐创建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广大党员以及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表率作用。和谐创建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要深入实际,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正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认真研究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研究解决影响和谐创建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认真探索开展和谐创建活动的新途径、新方法,找准和谐创建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结合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注重城乡、地区、行业等差别,突出地方特色和行业特点,区别不同情况,分层提出要求。要转变作风,深入实际,求真务实,扎实工作,注重实效,开拓创新。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不断推动和谐创建活动取得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贡献。

(姚永茂为省文明办协调处主任科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