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花开别样红
靖边县文明办
靖边县东坑镇小桥畔村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靖边县城西35公里处。近年来,小桥畔村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为全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促进了全村各项事业的和谐、快速发展。2008年,全村社会总产值为1065万元,农民纯收入实现7860元,较上年增长16.2%。小桥畔村先后被授予省、市、县“农村基层组织‘五个好’先进党支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集体”“党建示范村”“全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村”等43项荣誉称号。
一、村“两委”班子高度重视,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工作日程
在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村“两委”班子切实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议事日程,制定长远规划,全面实施。在抓落实中,做到五个结合,一是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二是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三是同招商引资,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相结合;四是同促进农村社会进步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五是同维护社会治安、创造优美生活环境相结合。科学地制订了《小桥畔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三年规划》,按照规划全方位组织实施,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全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紧紧围绕“富村裕民”这个中心,协调运作把任务落到人头,纳入村“两委”成员的岗位责任制,实行量化考核并与政绩,奖金挂钩,对在创建工作中成绩突出者给予物质奖励,完不成任务者予以通报批评和处罚,从而确立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农村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形成了村党总支统一领导,各方面紧密配合,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联系实际,注重实效,全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不仅要有现代种植、养殖技术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而且也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在全面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采取组织文艺骨干编唱道德信天游,定期组织道德评议会,深入田间炕头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用简明通俗、浅显易懂的语言来教育农民讲道德、守公德。同时,村上还制定了村规民约印发到户,由两委会组建了红白理事会,群众有丧事、喜事,理事会都准时到场,提供服务。每年,村上都认真开展“五个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媳”“致富能手”“种植养殖状元”等评比活动。仅2007年就评出达标的“五个好家庭”90户,“十星级文明户”150户,“好婆婆”52人、“好媳妇”68人、“致富能手”14人,“种植养殖状元”13人。在加强环境治理过程中,3年中共动用车辆40台次,村民出动义工1000人次,清理边沟1500米,街道4条,清除违章建筑3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利用农闲季节,联系上级文化部门,送电影、送戏下村。每遇重大节日,组织农民开展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2009年春节,村上出资5000元,由村民自发组织了乐队、秧歌队,在全镇秧歌大赛中扭红了东坑镇。现在小桥畔村村风好、村容新,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封建迷信、耍钱赌博等遗风陋习已失去寄存体,学先进、赶先进蔚然成风,新思想、新风尚层出不穷,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成为省、市、县精神文明建设的典型示范村。(www.daowen.com)
坚持科教兴村,农民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几年来,该村多渠道兴办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采取集中培训、个别指导、典型示范的方法,引导农民走科技致富的道路。定期举办科普大集,科技之冬活动。成立农村新经济组织,向农民传授种植、养殖技术。集资16万元建起靖边县一流的村级文化中心,购买图书2000多册,订阅了《陕西日报》《榆林日报》《农民文摘》等17种报纸杂志,丰富群众农闲文化生活,村上还投资18万元建成农民学校1所,投资近5万元,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5%。三年中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0多期,培训2000人次,发放资料1000余份,播放科技录像14场次,成立农村新经济组织3个。引导广大农民树立新观念,破除旧思想,使全村呈现出百业振兴的良好局面。
三、围绕中心,谋求发展,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近年来,为了改善全村农业基础条件和投资环境,小桥畔村通过国家投资、银行借贷和聚集民间闲散资金等办法,从狠抓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做起,先后在全村投资600余万元,打蓄水坝1座,机井64眼,建大、小型抽水站19处,修“U”型防渗渠道25公里,发展水浇地8000亩;投资70万元兴建大型水厂2座,自来水塔1处,铺设自来水管道40多公里,同时架设高、低压线路42公里,安装程控电话350部;投资120万元铺设了东坑镇至小桥畔村10公里柏油路;投资180万元修建起全市一流的标准化村级中心小学教学楼。随着全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增强,小桥畔村人均粮食达到1400公斤,亩增收1000元,全村一举告别了靠天吃饭的贫困生活。
转变发展观念,大兴村办企业让农民富起来。小桥畔村因地制宜地确立了全村经济发展思路,那就是以建设陕北养殖第一村为目标,以“公司+农户”、农工贸一体化发展模式为纽带,实施项目带动和以富带贫战略,兴产业、促增收,壮大集体经济实力。2001年,小桥畔村筹资1000多万元成立了小桥畔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司下设种猪场、良种牛繁育基地、饲料加工厂及屠宰厂。现在,种猪场年生猪出栏达1800头,存栏种猪200头,每年为村民人均增收400元。良种牛繁育基地筹资560万元,引进澳大利亚荷斯坦奶牛100头,优质肉牛116头,按照“支部+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建成西北最大规模繁育基地,同时配套建成大型奶站1处,可为股民人均增收600元。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小桥畔村注册成立了靖边县宝尔康乳制品加工厂,用于鲜牛奶的深加工,每公斤鲜奶可增值1.4元,年效益可达200余万元,成为陕北乳制品加工的品牌企业。小桥畔村现在形成了企业连基地,基地连农户,农户闯市场的产业化格局。全村已引进兴建龙头企业7个,创建特色基地3个,牛、猪、羊产业初具规模,家家户户住上了新房子,看上了新彩电,用上了自来水,新型农村呈现出一派富裕的新景象。
小桥畔人以满腔热情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塞外大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构筑起一幅文明、和谐、民主、幸福的美好蓝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