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农业科教优势 提高农民文明素质 为发挥农业示范区作用营造良好环境
王生民 杨 锋
杨凌示范区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肩负着研究和应用科技成果,为我国农业现代化作贡献,特别是为干旱半干旱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转化和产业化作出示范的重要历史使命。区内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大学,科教实力雄厚。自1997年示范区成立以来,示范区依托农业科教优势,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杨社会主义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
一、以教育培训为抓手,做好农业科技的示范推广,树立发展现代农业的新思想
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广农业科技新成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形成发展现代农业新思想、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1.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近10年来,示范区围绕发展农作物良种、大棚蔬菜、奶畜养殖、苗木花卉、名优新特杂果五大支柱产业,在全区开展了农业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农村经纪人培训和“绿色认证”活动,累计培训农民6万余人次。建成了农业产业示范基地8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5处,各类养殖小区65个,设施农业大棚4000余座,发展小麦良种4.6万亩,名优杂果1.5万亩;成立专业协会21个,拥有农民经纪人580人,涌现出了一大批特色鲜明的“一村一品”专业村。
为了发挥杨凌的农业科技示范作用,充分利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杨凌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学校等资源,示范区先后在中西部的宁夏、青海、新疆、河南等省区开展种业、畜牧业、果业、设施农业、节水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的专业化培训5万期,培训农民400万人次。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农民技术职称考试认定工作,为陕西、甘肃、山西、山东等省的1296名农民技术员颁发了技术职称证书。
2.实施“校村共建”工程,传播校园现代文明成果。从2000年起,示范区以提高村镇文明程度和农民综合素质为目的,以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实施“校村共建”工程。组织科教人员和学生兼任科技副乡镇长、村科技指导员,带项目进村入户。目前,两所大学的23个院系、100多名科教人员、150多名大学生长年工作在共建乡村,帮助制订经济发展规划、宣讲科技知识、倡导文明新风、开展文化活动、指导产业发展、开办农民夜校,先后转化农业实用技术140余项、制定乡村发展规划43份,既解决了农民生产生活中的技术难题,又倡导了科学文明的生活理念。
3.实施科技示范推广工程,带动广大农民科技致富。近10年来,通过建立科技示范基地、举办每年一度的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创办《农业科技报》、开办农业科技电视节目、建立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网站等形式,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在全国16个省建立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150个,推广良种1700多种、实用技术1000余项、农林作物良种2亿多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多平方公里,受益农民达5000多万人,科技示范推广年产生的经济效益超过60亿元。
二、以村容村貌治理为突破口,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培养农民健康文明的生活新观念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既是农民的迫切愿望,也是农村文明程度的标志,对于增强农民健康文明的生活新观念有着重要作用。(www.daowen.com)
1.抓好村容村貌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结合农村实际,示范区制订并组织实施了农村环境卫生治理规划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以农民为主体,区、乡、村三级干部共同推动,集中解决农村普遍存在的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等“五乱”现象;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采取以奖代补办法,解决了村庄道路硬化、改厕和沼气池建设、自来水和有线电视入户等问题,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通有线电视,通自来水和村庄街道硬化、美化的目标。现在全区农村“有街道、路难行”“有新房、无新村”“院内现代化、院外脏乱差”等问题基本解决,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2.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保持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在全区农村全面推行以“包卫生、包绿化、包设施、包秩序”为主要内容的门前屋后环境卫生“四包”责任制。制定并实施了《杨凌示范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办法》,指导各村建立“群众集资、公开招标、承包到人,分户盛装,统一收集,集中清运”的农村垃圾管理新机制。同时实行柴草集中定点堆放、兴建畜牧养殖小区、固定卫生保洁员、配备垃圾清运设施等措施,保持了村庄环境卫生的干净整洁。
3.不断促进农民健康文明生活新观念的形成。随着农村环境的改善,广大农民的生活方式明显转变。由于吃上了自来水,建起了沼气池和卫生厕,农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由于铺设了路面,美化了街道,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促使农民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由于电视、电话、网络的进村入户,农民求富、求知、求美、求乐的渴望得到了满足,享受着新农村建设给他们带来的实惠。
三、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大力弘扬和谐文明的新风尚
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促进乡风文明,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几年来,杨陵示范区通过抓宣传、搞活动、树典型,大力弘扬了和谐文明新风尚。
1.广泛宣传教育,营造和谐文明新风尚的浓郁氛围。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农民学校等,大力宣传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群众知晓率达80%以上。围绕村风民风、尊老爱幼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包括礼仪礼节、环境卫生、邻里关系、家庭关系、公益事业、文化活动、教育子女等体现乡风文明的村规民约。通过印发公民道德宣传年画、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下乡演出、组织宣讲团进村宣讲,在全区形成了讲文明、树新风的浓郁氛围。
2.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和谐文明新风尚的形成。在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中,各村镇把乡风、村风文明作为创建重点,以创建工作促进农村社会全面发展。2005年杨凌示范区被命名为国家生态示范区、国家卫生区、国家环保模范城。全区有14个村镇是省级文明村镇,有1个村受到中央文明委表彰。在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生态户、文明诚信户和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中,突出思想道德主线,努力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任务落实到千家万户,使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目前,全区先后涌现出“十星级文明户”1100户、“文明生态户”456户、“文明诚信户”8414户,“好媳妇”320名、“好婆婆”280名。
3.树立农民身边的道德典型,推进和谐文明新风尚深入人心。近年来,对于评选出的先进农户和先进个人,通过大张旗鼓地宣传,使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2005年全区举办“真情故事、感动杨凌”十佳人物评选活动,树立起了16年如一日照顾病残丈夫的好媳妇张翠棉、12年悉心照顾患病婆婆的刘芳能、44年义务为群众送邮件的申克以及陕西省“十大孝子”曹礼全,这些在群众身边的道德楷模,亲切真实,成为农民学习的榜样。现在全区农村赌博、封建迷信、厚葬薄养等不良风气得到了有效遏制,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农民的生产生活中得到了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在农村得到了大力弘扬。
(杨锋为杨凌示范区文明办副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