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着力创建文明城区
西安市碑林区
西安市碑林区地处古城西安的市中心,面积2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83万。自古以来这里商贾云集,荟萃着古代神韵和现代文明,辖区内现有130多家科研机构,17所高等院校,630余家文化经营单位,古遗址27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城市化程度和人口密度居陕西省之首,是享誉西北的商贸大区、教育大区和旅游文化大区。近年来,从区情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内在的优势资源,围绕提高市民文明素质这一核心,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城区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城区的文明程度,展现了碑林的新景象,2008年2月被陕西省委、省政府命名为西安市城区首家省级文明城区。
一、统一认识,健全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的新机制
碑林区委、区政府在总结以往精神文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深切地认识到:我们的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市民群众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根本力量,市民的文明水平是碑林城区文明程度的重要基础和基本标志,必须始终坚持把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作为创建文明城区的着力点。为此,该区从健全长效机制入手,狠抓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1.理顺工作体制。建立由区党政主要领导牵头的创城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由区文明办担负创城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具体负责创城及市民文明素质建设的总体协调与督促检查,各成员单位和驻区单位积极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
2.明确目标任务。区创城办于2006年下半年就下发了《碑林区创建省级文明城区工作实施意见》和“碑林区创建省级文明城区工作责任分解表”,在此基础上又制定了《碑林区2007年创建文明城区工作安排》,明确了以加强市民素质建设推动创城工作的要求,提出了创城工作的硬指标和加强市民文明素质建设的硬任务,并与各街道、各委局党(工)委签订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任务书。
3.加强检查考核。根据文明城区测评体系和创城责任书的目标要求,把日常检查指导与年度考核评比相结合,把创城工作的考评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考评相结合,把评选文明市民与表彰文明单位相结合,激发全社会的创城热情。
二、有所突破,彰显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新亮点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市民道德素养的提高,是创建文明城区的基本“内功”。碑林区以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为突破口,使创城工作扎扎实实、富有碑林特色。
1.强化理论引导。碑林区根据市民群众的需求,每年都要组织编写《碑林区文明市民教育读本》,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把党的方针政策、形势任务、公民道德行为规范等传播给市民群众,如2006年编写印发了2万册《碑林区文明市民教育读本——漫画荣辱》和《市民文明礼仪手册》,随后还编写印发了1万册《碑林区创建文明城区简明读本》,这些读物不仅结合碑林区的实际,而且融知识性、可操作性为一体,对于促进市民群众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受到中央文明委的高度赞扬。
2.加强学习教育。以区委中心组为龙头,开办“碑林大讲堂”和“周末夜校班”,坚持每月组织一场专题讲座和报告会,定期组织学习研讨和交流,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依托文明市民学校,积极开展“百家社区讲坛”“百处学习场所”“百本好书推荐”等活动,引导广大市民群众学习科学知识、树立文明新风。
3.扩大舆论宣传。在省、市各类新闻媒体制作专版,宣传碑林区在创城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在辖区主要街道的重要路段、路口、工地围墙设立了一批大型宣传广告牌,制作了500多条横幅标语,为102个社区统一更换了以创城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栏,利用单位、社区的墙报、板报以及建筑工地文化墙等广泛宣传创城工作和市民行为规范,扩大了受教育面。(www.daowen.com)
4.注重实践养成。坚持开展“知荣辱、除陋习、树新风”教育管理整治活动,在春节、“五一”“十一”和公民道德宣传日等节假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化体育活动,使市民群众在广泛参与的过程中激发创城热情、陶冶思想情操;在社区普遍建立道德评议栏,引导居民群众增强文明意识,做到争荣弃耻;积极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全省率先开展“社区义工制”,建立了区、街、居三级义工服务指导机构和工作平台,各种志愿者队伍和义工服务队、组、站达1432个,经常参加志愿活动的人数逾10万人次,注册义工超过1万人;该区组织开展的“鲜花送文明——百名文明市民评选”活动,为基层单位推荐出来120人当中的32人送去了鲜花和祝福贺卡,使他们的行为成为传播先进文化、树立文明新风的鲜活力量,熊宁就是他们中的代表;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组织开展“创文明城市,做文明碑林人”道德模范巡讲活动,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邓菊梅、王兵,为张家村、长乐坊等4个街道近600名机关社区干部作了精彩的报告,被市文明办推荐参加了“全国百城道德模范网上巡讲”活动。确定大差市、南门外等10个主要交通路口作为市民道德实践基地,组织志愿者在上下班高峰时段到十字路口维护和疏导交通;聘请100多名文明市民担任“文明督导员”,对身边不文明的行为进行教育劝导,对单位的创建工作进行督察,努力营造市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良好氛围。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培育精神家园。深入挖掘春节、清明、端午、重阳等重要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组织开展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全力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优秀文化。先后组织开展了“欢乐文化、文明礼仪、温馨关怀”在社区、“文明单位送文明”“社区文化大舞台迎春文艺汇演”17场、“文明祭奠,一枝鲜花寄哀思”、精典美文诵读等系列活动。挖掘碑林地区独特的民间艺术风韵,每逢周三、周六以及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和五一、国庆两个假期间,常年开展民风民俗、民间古乐、绝活展示、综艺秦腔、书画等表演,积极倡导文明、和谐、喜庆、节俭的现代节日理念,增强爱国情感,提高科学意识。
城市的环境,既折射出城市的精神面貌,又是对这个城市市民综合文明素质的考量,是一个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品牌”。碑林区在优化环境上下工夫、用气力,使广大市民群众自觉的文明意识在优良的环境中得到养成,孕育出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1.扎实改善城区卫生环境。2004年以来,借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的契机,仅区财政对创卫的投入就达1亿多元,各街道也自筹资金1500多万元,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的力度;以市容环境卫生、食品卫生为突破口,组织开展了公共卫生场所、“六小”行业、除“四害”、集贸市场、居民小区等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使区内的环境卫生得到了极大的改观。
2.强力规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碑林区把合法经营、文明经营作为市场整治的重点,对648个长期无证无照经营的“钉子户”“游击队”和“难缠户”严打重罚、依法取缔,使城中村无证无照经营整治率达到了100%;开展了反误导、反欺诈、反商业贿赂、反不正当竞争、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食品安全、扫黄打非等数十项专项整治活动,规范了市场秩序;以“三优一满意”为基本要求,在窗口行业广泛开展“诚信碑林、真诚永远”的教育活动,全面实行社会服务承诺制、生产经营信誉制,进一步完善了诚信体系。
3.全力打造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按照“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碑林区在创建“平安畅通区”的活动中,利用文明市民学校、电视、广播、报刊、宣传标语、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开展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组织200多个驻地单位的1500名交通志愿者在主要路口进行宣传教育和劝导、纠违;组织机关和8个街道200多名志愿者,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在区属8个公交站点开展“文明排队,礼仪碑林”示范活动,积极倡导市民群众自觉加入“跟我排”的文明行列;出动1100余人次,对“黑车”和拉运建筑垃圾的违章车辆进行了8次集中整治,一个畅通有序的交通安全环境正在碑林形成。
4.大力创建稳定和谐的治安环境。围绕创建“平安碑林”的目标,该区一方面注重加强政法队伍的自身建设,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加大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努力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社区综合治理机构,在102个社区和15个行政村建立了综治委(办),招聘了350人组成专职治安联防队,启动“社区110巡逻”机制,居民群众的安全感不断增强。
5.努力营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按照“居民生活小康、基础设施完备、居住环境优美、治安状况良好、社区服务一流、人际关系融洽、文化生活丰富、社区群众满意”的标准,碑林区在创建活动中坚持以服务促和谐,着力实施面向特困弱势群体的“爱心工程”、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工程”、面向社区居民的“健康工程”和面向驻地单位的“后勤社会化工程”,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以活动创和谐,大力开展“新风在我家、文明在我院”“创建和谐社区、共建和谐家园”“大家帮”爱心共助中心和“友好邻居节”“百姓论坛”“道德评议会”等实践活动,在社区营造文明祥和、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坚持以规范育和谐,建立健全低保档案管理制度,开设“低保公示宣传栏”,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出即出”,重点做好城市医疗救助工作,将74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医疗救助服务机构,使市民群众能够就近就医并享受到相应的减免政策;同时,积极探索福利社会化途径,建立老年人服务网点,不断拓宽“国有民营、民办公助”等兴办社会福利事业的新路子。
四、促进发展,推动实现“五宜”碑林的新跨越
城市发展的实质是人的发展,是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的充分发挥。随着碑林创建文明城区活动的深入开展,市民的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市民群众热爱碑林、建设碑林的热情不断高涨,为碑林的文明进步和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2008年,碑林区地方财政收入创造了历史新高,首次突破14.66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33.58%,市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与质量有了新的提高和改善。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宜居、宜业、宜学、宜商、宜游”城区是碑林未来的发展目标。宜居是指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满足群众在不同层次上对居住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使他们感到安全、舒适;宜业是指为群众提供生存保障、就业机会以及良好的创业发展环境;宜学是指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帮助人们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激发个人和各类组织发展的活力,全面提升个人和组织的创新能力;宜商是指不断创造有利于投资发展的外部条件和良好环境,促进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持续、协调、繁荣发展;宜游是指打造独具古城历史文化特色的旅游景观,推动旅游产业发展。这样的目标定位,体现了既符合碑林的区情特点,也反映了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趋向,体现了市民群众的新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