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延安精神推进文明城市创建,以人为本

延安精神推进文明城市创建,以人为本

更新时间:2025-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人为本坚持用延安精神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延安市文明办延安,是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各类道德先进典型的不断涌现,成为延安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亮点。

以人为本 坚持用延安精神 推进文明城市创建

延安市文明办

延安,是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1997年1月撤地设市,下辖1区12县,166个乡镇,3369个村委会,土地面积37037平方公里,总人口215.0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8.5万人。

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坚持用延安精神推进文明城市创建。从20世纪90年代在全市大力开展“弘扬延安精神、树立圣地新形象”活动,到进入2000年,全面实施“新世纪、新延安、新形象”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强力推进跨越发展、努力构建和谐延安,都贯穿了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这条主线,为文明创建赋予了时代意义和新的内涵,把精神文明建设也推上了新的台阶。我市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称号。从2000年至2008年,连续9年被评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市。生机勃勃的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并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713亿元,同比增长15.7%左右;地方财政收入80.05亿元,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32元,增长24.8%,农民人均纯收入3551元,增长24.8%。总结几年来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用延安精神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素质

延安是延安精神的发祥地。延安精神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市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文明城市的灵魂。我们一是抓理论学习武装人。紧密联系国情、省情特别是延安的实际,坚持不懈地抓好党员干部理论学习,通过举办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形势报告会和党委书记讲党课等,不断拓展思路,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尤其是2008年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我市安塞县被列为全国第一批试点县,延安市被省委列为全省试点市。因此,在全市又掀起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热潮。二是用延安精神塑造人。通过组成“五老”宣讲团,深入企业、机关、学校、单位和农村宣讲延安精神,使广大干部群众牢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尤其是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让延安精神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做到入耳、入心、入脑,让延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的思想中从小就扎根发芽。同时,充分发挥延安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作用,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要内容的“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和“重走长征路”、转战陕北拉练活动等。组织青少年成立创建文明城市志愿者服务队,让他们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接受教育和熏陶。三是用“德”治与法制教育规范人。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大力宣传20字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延安文明市民公约》《延安市文明市民守则》,不断加强公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以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为重点,利用清明节、端午节和2008年我国举办奥运会这一有利时机,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和“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践行八荣、摒弃八耻”“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以及“文明服务,共铸诚信”等实践活动,让广大市民在文化活动和道德实践活动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充分发挥文明市民学校阵地作用,举办行业、单位有关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培训班,增强广大市民文明意识、卫生意识、环保意识和法制意识,以规范市民文明行为。四是用先进典型引导人。坚持把总结推广各类道德先进典型作为引导广大市民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培育健康向上的文明道德风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来抓,精心部署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和评选表彰道德模范活动,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张世军,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原宝塔区贯屯乡中心医院院长刘易,“人民的好法官”志丹县人民法院法官陈波,全国优秀干警宝塔区凤凰派出所民警陈冰霞等一大批在全省、全国都有影响的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典型,为全市树立了学习榜样。各类道德先进典型的不断涌现,成为延安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亮点。

二、坚持用延安精神不断优化投资发展环境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经济跨越发展,这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任务。我市在长期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实践中,牢固树立了“抓发展必须抓项目,抓项目必须抓环境”的理念,不断以深化改革推进环境优化,提高工作水平。一是加强政务环境建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精减审批事项,规范执法主体,大力推行“一厅式”办公和限时办结制度,建立健全科学、合理、高效的办事程序和工作方式。同时,在全市党政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深入开展“筑防线、保廉洁、树形象”作风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全面推行了“问责、问廉、问效”的“三问”工作制度,形成了增强责任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的地方问责制的“延安模式”。二是构建诚信有序的市场环境。我们在各行各业坚持开展评选“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创建“百城万店无假货”和“文明诚信经营一条街”活动,着力打造“诚信延安”“信用延安”。同时,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体系,严厉打击各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为全市创建了诚信有序的市场经营环境。三是加强法制环境建设。开展创建“平安延安”活动,坚决打击“黄、赌、毒”“两抢一盗”等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了正常的社会治安秩序。同时,加强基层公安建设,警力下沉,建立社区警务室,实行干警包片包社区制,加强了社区的治安巡逻和维护,提高了居民安全意识和人防、物防、技防水平。四是积极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延安市先后组织党政代表团到榆林、苏州、无锡上海等地实地学习考察,加强与宝鸡、咸阳、西安等兄弟城市的联系和交流,虚心学习先进理念和工作经验。健全和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为推动延安经济实现跨越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www.daowen.com)

三、坚持用延安精神不断改善城市环境面貌

正确把握延安“中国革命圣地、历史文化名城、陕北黄土风情文化、适宜人居”的城市定位,正确处理革命旧址保护、管理和城市规划、建设的关系,不断探索“以人为本、亲民管理、联合执法、综合整治”的城市建设、管理的新路子,使城乡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加快实施“三山两河”治理工程。市委、市政府立足延安城市“三山环抱、两水合流”的地形条件,响亮地提出了绿化“三山”,建设山体公园,治理河流污染,建设水景工程,努力打造“山在城中,城在山中,人在山水中”的特色城市的治理目标。二是不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延安市严格按照“中疏、南调、西控、东备”的城市发展规划,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市、区两级共投入资金47.5亿元,先后建成了一批路、水、电、气、热等市政设施。三是加大了城乡环境整治力度。彻底整治居民小区、城中村和背街小巷的环境卫生,实行24小时保洁制,落实“四包两禁止”责任,规范个体门店经营行为,取缔马路市场,解决车辆乱停乱放、乱掉头、乱闯红灯等交通秩序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四是净化城区环境质量。积极实施煤改气工程、天然气城市气化工程和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市内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加强石油污染治理和污水处理。五是深入开展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活动。采取见缝插绿,营造绿化精品景观的思路,在全市广泛开展“园林城市”“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创建活动。截至目前,延安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3.99%,绿地率达到32.8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13平方米。

四、坚持用延安精神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近年来,我们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在全省率先实施了“两免一补“。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救助保障机制。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推进科技广播电视体育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就业政策,加强救助工作。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加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五、坚持用延安精神深化创建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每年召开专题会议对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及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做到了领导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和经费到位,形成了举全市之力,齐抓共建文明城市的良好工作格局。二是理清思路,明确目标。以强力推进跨越发展、努力构建和谐延安为目标,以服务人民、造福人民为出发点,不断创新载体、创新形式、创新内容,推动了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三是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我们以弘扬延安精神为主线,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机关、文明校园等系列文明创建活动,充分发动群众,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树立了广大干部群众“我创建、我提高、我受益”的观念,真正把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积极性和热情,变成了建设实力延安、生态延安、和谐延安、魅力延安的自觉行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