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 构建市民生活美好家园
西安市文明办
近年来,西安市高度重视并努力抓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市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市民同心同德、奋力拼搏,掀起一轮又一轮创建热潮,城市面貌发生着显著变化,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西安正在成为“幸福家园”“魅力之都”。2008年,西安再次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一、注重提高人的素质,着力培育文明市民
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利用报纸、电视、广播以及标语、广告等各种阵地,深入宣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建立文明市民学校2000多所,编印了《文明市民教育简明读本》《文明礼仪手册》等教材,文明市民教育经常化。积极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志愿者服务”“手拉手”等道德实践活动,吸引市民广泛参与。努力创新公民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打造出“擦亮西安”“百姓英雄榜”“新市民教育”等地方性活动“品牌”。随着思想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入,西安市民的素质有了明显的提升,文明礼貌、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见义勇为蔚然成风,“送温暖、献爱心”、赈灾、助残等捐助活动踊跃参与,“争当文明市民、共创文明城市”成为市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注重彰显西安个性特色,努力打造魅力城市
坚持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尊重历史文化,传承历史文脉,保护历史风貌,规划了“九宫格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一城多心”的城市空间布局,实行“新老分治”,使西安形成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的鲜明城市特色。实施中华文明古都保护工程,推出唐皇城复兴计划。进行古城墙、护城河、环城园林、环城路、顺城巷“五位一体”综合治理和系统保护。建造以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曲江池遗址公园为代表的曲江风景区,启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逐步恢复了西安历史古都的人文景观系统,进一步提升了历史文化名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实施“蓝天”计划,空气质量连年好转,今日西安再现“悠然见南山”的美景。实施“碧水工程”,开展浐灞河综合治理,加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改善了城市水环境,市区新增水面1.5万亩。实施湿地保护工程,建成泾渭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达3827.83公顷。积极推进“大绿工程”。三年时间,在城市周边营造了50多万亩都市森林,初步实现了“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生态格局。新建和改造公园50个,建成街头绿地广场和小游园300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71%,绿地率31.11%。美好的城市环境,赢得了世界的青睐。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90多家在西安投资或落户,欧亚经济论坛把永久会址放在西安。
三、注重树立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开展“西安市百名文明市民标兵”评选活动,每两年评选一次,至今已评了七届。推出了全国模范检察官王书田、全国模范法官李增亮、社区工作者的楷模邓菊梅、回坊群众的贴心人白秀兰、优秀基层党支部书记任宏茂等一大批先进典型。2008年涌现出的青年志愿者熊宁,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全市组织了大规模宣传活动,并邀请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等进行报道,同时组织网络宣传。西安市委、陕西省委先后作出向熊宁学习的决定,团中央追授熊宁全国杰出青年志愿者称号。市民群众亲切地称赞熊宁是“西安最美的女孩”。在熊宁形象的宣传推广中,注重官民互动,青年认同,使这个典型深入人心。通过对熊宁的宣传,有力地促进了志愿者活动,推动了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同时,根据中央文明办的部署,深入开展“推荐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巡讲活动,全市上下崇尚楷模、学习先进的风气日益浓厚。
四、注重把创建工作与完善城市功能、便民利民结合起来,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www.daowen.com)
坚持“创建为民”理念,把创建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群众最关注、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让群众在创建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在具体工作中强调市民参与,注重市民感受。连续五年,每年安排100亿元城建资金,加强城市的路、水、气、热、电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先后完成了一环、二环“平改立”和三环建设,拓宽了一批市区主干道,打通了一批瓶颈路,修建了大批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特别是整治翻修了800多条背街小巷,改造和新建公厕900多座,从2007年开始实行公厕免费,解决了群众“行路难”“如厕难”状况。实施“集改超”,开办“放心早餐”,方便了群众生活。发展城市公交,市民出门最多300米就能乘坐公交车,政府实施公交财政补贴、市民乘车刷卡五折优惠,“乘车难”问题得到解决。注重网络舆情反映,2008年8月,网民反映夜间乘公交车难的问题,引起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要求有关部门迅速解决。从研究方案,报交通、物价部门审批到公交上路运行,平常需要近一个月才能办完的程序,这次只用了四天。很多网友称,西安市委、市政府科学调研的态度和雷厉风行的办事作风,让人感动。
五、注重突出社区,重心下移
在实际工作中,注意抓住关键环节、重要节点、重点人群和有利契机来推进、设计载体,抓养成,抓规范,反复抓,抓反复,在不断反复中出新意、出亮点。社区是城市的基础。创建工作的社会影响力、群众参与度均体现在社区;群众得实惠、见成效最多、最快的也在社区。按照“提出问题、开展讨论,达成共识、形成公约,总结经验、推进工作”的思路,在全市500多个社区全面开展文明和谐社区创建活动。比如,设立“社区评议栏”,有条件地利用社区网络空间,为社区居民搭建交流平台,引导群众围绕文明养狗、文明祭奠、公共空间利用以及正确处理业主、物业与社区居委会三者关系等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讨论,尊重居民的自治权,有效地避免和化解邻里的矛盾,用实招来解决市民反映强烈的问题,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调动市民群众投身文明创建的热情和责任。使精神文明建设成为社会润滑剂,促进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六、注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总结推广“精神文明建设十大创新”
群众是创建的主体,群众中蕴藏着创建文明城市的巨大热情。2008年初,为了总结基层精神文明创建的经验,倡导创新精神,开展了“西安精神文明十大创新”评选活动。通过群众公开推荐评选,评出“西安精神文明十大创新”:一是社区居民自治协商解决问题推进和谐社区创建;二是“跟我排”营造良好乘车秩序;三是“新壁画”活动促进乡风文明;四是“水滴行动”激发群众创建热情;五是市民大讲堂为群众提供精神“大餐”;六是“绿色计划”行动共建生态文明;七是“黑红榜”推进旅游诚信;八是好戏献孩子;九是“百姓英雄榜”树群众楷模;十是“明白老人”“孝顺儿女”评选助推和谐家庭建设,并将评选结果在媒体上集中宣传,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七、注重城市形象的策划和推广,打造城市品牌
围绕建设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着力抓好三个方面:第一,努力打造历史文化、科技创新、绿色生态三大城市品牌。第二,突出“四组概念”,即:西安既是古老的,又是新兴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既是淳朴的,又是时尚的;既是黄土的,又是绿色的,全面推介西安。第三,着力提高“三信”,展示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提高市民对城市的自信心,增强市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围绕建设推广三大品牌,开展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主题宣传。通过召开“西安:历史记忆与城市文化”国际研讨会,组织大型诗乐舞剧《梦回大唐》赴新加坡演出,参加央视“倾国倾城”大型文化活动,不断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推广西安历史文化品牌。通过举办“中国·西安首届手机电影节”,开展“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自主创新话西安”“西安30年”主题宣传活动,推广西安科技创新品牌。通过举办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成功申办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展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徽会歌吉祥物全球公开征集活动,组织“西安新面孔”“绿色行动”“水旺城兴”“生态文明西安行”等主题宣传活动,推广西安绿色生态品牌。通过推广三大品牌,集中宣传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进展新成效,彰显西安的魅力、人气和实力。目前,正在抓紧研究制定《西安城市形象宣传策划大纲》,进一步明晰城市宣传思路和重点,以全新的理念和手段,对西安进行包装、推介,全方位、多角度彰显西安新面孔、新形象。
八、注重传承民族精神,塑造精神家园
西安具有丰厚的历史遗存和文化底蕴,在弘扬民族精神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发挥作用,如何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作用,是西安近年始终考虑的问题。为此,市文明办组织召开了“西安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地位和作用”座谈会,编撰出版了《四部文明》200卷、《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语录》丛书。根据中央文明办关于在全国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的要求,编辑出版了《节日长安》系列丛书,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来历和文化内涵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人们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较强的指导帮助作用。通过一系列活动,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