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加固陕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加固陕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当前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展工作。各市、县都结合实际,制订规划,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作出切实可行的安排部署。

加固陕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思考

王生民 冀映秋

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在当前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展工作。近年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抓住这一重点任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农村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基本现状

1.领导重视,认识明确,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位置进一步突出。近些年来,我省各地各级党政领导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持重在建设,坚持“三贴近”,一切从实际出发,务求实效,把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摆上了重要日程。各市、县都结合实际,制订规划,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作出切实可行的安排部署。全省上下认识进一步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我省全局工作中的位置更加突出。

2.切实抓好思想道德教育,农村干部群众综合素质有了新的提高。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各地从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文明意识入手,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头脑。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全省广大农村营造了讲文明、讲道德的浓厚氛围。在“建设新农村,全面奔小康”主题教育活动中,突出抓好延安精神教育,引导农村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机遇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奋发图强,埋头苦干,建设家园,使延安精神成为加快陕西农村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各地还广泛开展农民综合素质教育和培训工作,像杨凌示范区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十年来在全区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农村经纪人培训和“绿色认证”活动,累计培训农民6万余人次,建成了农业产业示范基地8个,拥有农民经纪人580人,涌现出了一大批特色鲜明的“一村一品”专业村,在全区形成了学习科学知识、掌握实用技术、建设家乡的热潮。

3.形式、载体丰富多彩,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化。多年来,我省坚持不懈地在全省农村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据统计,评选活动的参评率已占农户总数的80%,有百万余农户挂上了“十星级”牌。各地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形式和载体,普遍制定完善了村规民约,开展了评选“文明诚信户”“五好文明家庭”“好公婆”“好媳妇”“好村民”活动;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等活动,革除陈规陋习,树立科学文明新风尚;成立“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加强道德监督。一些地方在广大农户中开展了以美在农家、乐在农家、情在农家、学在农家、富在农家为内容的“五在农家”活动,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村入户。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充实,活动载体丰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积极参与。

4.加强村容村貌建设,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各地从创建文明村镇入手,大力加强村容村貌的规划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近年来,广大农村开展“改陋习、树新风”活动,大力整治农村普遍存在的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的“五乱”现象,大力开展改厕、改水、改灶、改圈、改路的“五改”工作,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一批设施完善、村貌整洁、环境优美、居住舒适的新农村大量涌现。

5.认真实施重点工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阵地进一步加强。一是按照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文化部的安排,实施“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建设了23个县级宣传文化中心,100个乡镇宣传文化站、35个村宣传文化室。省文化部门帮助贫困县建设了42个县文化馆、图书馆和90个乡镇文化站,维修了一批基层文化设施。广电部门组织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这些“民心工程”的顺利实施,逐步改变了我省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宣传文化设施严重不足的状况。二是认真组织实施“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切实为贫困学生解决了“急难愁”的问题,使一大批急需帮助的贫困农民得到了实惠。三是结合实际,探索新路子,设计新载体,连片创建活动逐步深入。安康市的“千里文明长廊”建设活动,渭南市的“千里文明村镇路”建设活动,宝鸡市的“村村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等,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差距。主要是一些地方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一些地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比较贫乏;一些地方“脏、乱、差”状况还比较普遍,一些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观念和科学文化素质还亟待提高。特别是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在思想观念、领导方式、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与党的要求和农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

二、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任重道远

农村精神文明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虽然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任务还相当繁重。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大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农民群众树立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观念和文明意识。

首先,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宣传教育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解决农民群众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上来。以学习掌握科学发展观、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为主题,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冲破传统观念束缚,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其次,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党的农村政策是农民利益的集中体现,是团结群众、凝聚人心的有力武器,要把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经验、基本纲领以及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各项方针政策给农民群众讲清楚、讲明白,把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第三,广泛开展民主法制宣传教育。要着力普及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农民的守法观念和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促进村务公开,推行规范化、民主化管理。第四,坚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延安精神教育。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特征的时代精神,教育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精神,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提高维护国家、集体利益的自觉性。第五,不断深化公民道德建设。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我省《实施意见》精神,在全省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要突出抓好诚信建设,教育农民群众以诚信为本,以诚信立业,增强诚信意识,坚决抵制一切不诚信行为。要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提高农民群众的道德素质,在全省农村逐步形成团结互助、友爱相处、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第六,切实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按照中央和省委有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从农村实际出发,努力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农村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局面。

(二)积极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www.daowen.com)

发展繁荣农村文化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目标、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必须从加强阵地、队伍、设施建设入手,采取有力措施,改变农村文化生活贫乏的状况,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用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阵地,促进农民群众文明素质的提高。要通过整合社会文化资源,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服务水平,为农民群众提供求知、求乐、求美的文化活动阵地。积极发展农村科教文化事业,利用多种形式,以农民群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为载体,大力加强农村科普宣传,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引导农民划清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界限,营造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广泛开展健康有益的群众文体活动。利用各种节庆、民族传统节日、农闲时间和农村集市,经常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活跃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造文明、健康、和谐的农村社会环境。

一是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户活动。农民群众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农户是农村社会的细胞,是农村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总结近些年来的经验,继续抓好“十星级文明户”“科技文明户”“文明诚信户”“好婆婆、好媳妇”“五在农家”等活动,让农民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要适应新形势下农民丰富家庭文化、美化家庭环境等方面的追求,进一步丰富创建文明户活动内容,把诚信意识、环保意识、公德意识纳入其中。二是不断提高文明村创建水平。创建文明村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在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上下工夫,在服务农民、多办实事、增收致富、壮大集体经济上下工夫,不断提高文明村创建水平。三是加强文明小城镇建设。开展创建文明小城镇工作,对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消费和农村产业升级,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对于城镇化健康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道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从小城镇建设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抓起,不断完善小城镇的服务网络和服务功能,强化市场监管,抓好环境综合整治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建成一批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化和文化繁荣、功能健全、生活方便、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文明小城镇,带动全省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四)大力提高农村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建设水平,创造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

搞好农村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建设,对于改善农民群众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具有重要意义。一是从教育抓起,引导农民改变陈规陋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把教育和制度规范结合起来,下工夫解决“脏、乱、差”问题,建设环境整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管理规范有序的新农村。二是抓好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把经常性工作和集中整治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粪土乱堆、柴草乱垛、畜禽乱跑等“五乱”问题,在农村形成环境卫生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三是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四是抓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培育生态文化,维护生态平衡,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村人居环境。

三、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对策建议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全局。必须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确保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求落到实处。

1.制订规划,持之以恒地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有一个科学规划。我省制定的《陕西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施纲要》,是指导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文件。其重点是在农村实施“五项建设工程”,即以实践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文明新风尚工程,以创建文明生态村为抓手的文明村镇示范工程,以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为着眼点的文化阵地建设工程,以解决脏、乱、差为主要任务的卫生治理工程,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为目的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各地也要结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科学制订本地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划。制订规划,既要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有明确目标,有实施步骤,有切实措施,有考评办法;又要从各地农村实际出发,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尊重规律,量力而行,体现出科学性与操作性相统一、时代性和前瞻性相结合,确保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顺利推进。

2.突出重点,以典型示范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战线长,领域宽,内容多,必须正确处理好全局与重点的关系,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工作的推进;要善于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选准突破口和着力点,从具体事情抓起,带动全局工作。要结合实际,每年办几件农民群众欢迎、具有带动作用的实事、好事,让群众得到实惠,感受到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的实际利益。要抓好一批行之有效的民心工程,打造一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亮点,力争在重点领域和重点方面取得突破。要加大对贫困群众的扶持力度,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的心上。

3.齐抓共管,共同担负起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要认真坚持和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政有关部门和群众团体,都要切实担负起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职责,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政策、规划和人财物等方面积极提供支持和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把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之中。各级党委宣传部和文明办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职责,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认真做好指导、协调和组织工作。各地要切实加强县(区)一级文明办队伍的建设,吸收优秀人才充实到精神文明建设队伍中来,做到有经费、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

4.求真务实,不断增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性。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同志职责神圣,使命光荣。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听取群众的真实意见,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要及时总结经验,研究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措施,认真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化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规律和特点的认识,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

5.加强宣传,营造有利于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舆论氛围。农民群众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者和直接受益者。各级宣传部门要本着对党的事业和解决“三农”问题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总结经验,加大宣传力度。各级各类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要有专题、专栏,加强舆论引导,大力宣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业绩,大力宣传农村先进典型的事迹,大力宣传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好思想、好作风,充分运用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来影响和带动群众,引导群众广泛参与,焕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进一步调动全社会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王生民为陕西省文明办综合处处长,冀映秋为综合处副调研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