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钢铁作证》展现工业历史的壮阔画卷

《钢铁作证》展现工业历史的壮阔画卷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报告文学《钢铁作证》便是其中引人瞩目的一部。军人出身的商国华,一直关注工人阶级的命运,关注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的工业历史,报告文学《钢铁作证》是他的第7部工业题材文学作品。正是这种思想感情的迸发,《钢铁作证》围绕着三重线索,描绘了一幅跌宕起伏的工业画卷,并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迹。

《钢铁作证》展现工业历史的壮阔画卷

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进入最好发展时期的历程中,工业题材的文学作品一直备受关注。为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工业题材的创作更是独树一帜,涌现出了一批作品。报告文学《钢铁作证》便是其中引人瞩目的一部。它以饱蘸浓情的诗化语言,弥足珍贵的第一手材料,形象化地展现了沈阳重型机器厂60年的沧桑巨变,本质化地反映了工人阶级的精神力量,以其深刻的艺术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读者,发人深省,催人奋进,不愧为一曲新中国建设者的慷慨长歌。

军人出身的商国华,一直关注工人阶级的命运,关注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的工业历史,报告文学《钢铁作证》是他的第7部工业题材文学作品。沈阳这座东北工业重镇,曾经被誉为共和国工业的装备部,而它的铁西区则是共和国工业的长子。作为诗人的商国华,几十年来闻着这里的铁屑味成长起来。在新中国迎来60华诞的前夕,他又深入到沈阳重型机器厂的车间,一呆就是33天,采访了60多人。用他的话说,“工业题材不好写,工业题材不深入到工人队伍中写不好”。就这样,这篇不足10万字的报告文学诞生了,在他内心深处铭刻的共和国工业的情结上,又注入了一泓撩拨心潮的暖流。

正是这种思想感情的迸发,《钢铁作证》围绕着三重线索,描绘了一幅跌宕起伏的工业画卷,并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迹。

其一,生动记录了劳模群体令人动容的事迹。作品运用白描手法,鲜明地勾勒出不同历史时期、平凡而伟大的劳模群像。在沈重的年谱中,自建厂以来,涌现了112位市以上的省及全国劳模,他们中有工人,有科技人员,有管理干部,共同编织出一道英雄风景线支撑起沈重的辉煌。一生与钢结缘的杨洪吉,凭着勤奋钻研和一腔激情,硬是打破了平炉不能炼出合金钢的铁规,临终的那一刻,他还叨念着“我要看一眼平炉”。有着执着拉纤品格的王铮安,蒙受不白之冤而不坠报国之志,接连创造了23项“全国第一”,而他自己直到肝癌晚期还战斗在工作一线。21世纪的技术工人曹佰库,敢于突破外国人设计的装配模式,总结出盾构机的4种装配方法,老外钦羡地说:“中国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国家。”在这个劳模群体中,还有一系列闪光的名字,盾构机设计团队的女工程师高伟贤、“摸着石头过河”勇挑改革重担的黄松涛、选择盾构机梦圆盾构机的王铁峰、把“重大装备、高端成套”由目标变为现实的耿洪臣,等等,他们一个又一个,前赴后继,始终如一地践行着“蚂蚁啃骨头”、“茶壶煮猪头”的精神。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娓娓道来,作者把我们领进了上世纪50年代火红的岁月,去体验劳模的心比炉火还滚烫;把我们领进了自豪与辉煌的日子,去感受报国之志如同啼血的“映山红”一样壮美;把我们领进了艰难跋涉的风口浪尖,去回味浴火重生的痛苦和化蛹成蝶的喜悦;把我们领进了大鹏展翅、扶摇直上的激流险滩,去欣赏英雄团队协同攻关的智慧和企业家抗击风暴的魄力。这是一幅中国机械史上荡气回肠的争气篇,更是一幅中国工人阶级创造奇迹的群英谱。(www.daowen.com)

其二,翔实叙述了国有企业改革变迁的轨迹。作品以时间顺序为经,以重大历史节点为纬,建构了沈阳重型机器厂这个国有企业典型代表色彩斑斓、气势恢弘的历史画卷。沈重曾拥有令人惊羡的辉煌历史。建厂以来,沈重人创造了111项“共和国第一”。可是,曾几何时,风光不再。严霜、冰凌挂满了这艘艰难航行的大船。铁西区20万人下岗,“工人度假村”的绰号替代了共和国长子的桂冠。沈重成了“五一”“十一”春节才能见到工资的“三资”企业,债务、冗员、企业办社会像“三座大山”,重重地压在沈重人的身上。但是,在三年脱困的跋涉路上,沈重人点燃了改革的真火,像太行、王屋山下的愚公,让“三座大山”一座座夷为平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像一股春风荡涤沈重宏阔的大门,走在振兴大道的沈重人,在起点上摆开了战略进取的“沙盘”,由沈重和沈矿联合打造的北方重工集团成功兼并了法国的维尔特公司。北方重工的旗帜,正在把沈重人带进一片新天地。作者不惜笔墨,深情地回顾一个企业如何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如何历经坎坷而坚不可摧、峰回路转正在扬帆,目的就是要昭示这样一个道理:在共和国60年的历史中,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困境中不负重托,在危难中不辱使命,由此积淀而来的辉煌业绩与宝贵精神,在面向市场经济大潮中,同样值得薪火相传,同样需要化入民族的血脉。激情的笔端处处渗透着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挥洒自如的文采和许多精当的表述,品味再三,犹觉酣畅淋漓。

其三,深刻见证了伟大祖国工业振兴的足迹。作品以新中国60年的发展历程为背景,记录沈重人的精神和辉煌,同时也通过沈重人的精神和辉煌,展现伟大祖国振兴工业的波澜壮阔。在一个宏大的画面上凸显一个点,又通过这个点的放大进一步展示这个画面的宏阔,可谓相得益彰,而且读来让人心潮澎湃,不觉融入其中。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曾说过:“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新中国的领袖高瞻远瞩,在他看来,没有现代化大工业体系的国家,永远强大不起来,没有强大工业的支撑,新中国仍然面临着落后挨打的局面。于是,国家建设的重点放在了重工业上。党和国家的几代领导人对新中国工业的振兴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对沈重这个重整机械工业河山的后生也是关怀备至,每到沈阳考察,都要深入到车间班组,站在工人和劳模中间。在沈重人宵衣旰食的征途上,祖国一直在牵挂着他们,无论是政府收编辅助人员的减负之举,还是社会分流富余人员的助跑;无论是“债转股”卸下的“行囊”,还是职工“三险一金”的核算,都凝结着国家兴企富民的夙愿。三年脱困,沈重人铭记着朱镕基总理“要开发新产品”的重托,才有了后来梦圆盾构机的现实。在振兴崛起的路上,200411月和20093月,温家宝总理两度来到沈重工人们中间,而沈重人则把一组又一组飘红的数据和一张又一张幸福的笑脸献给我们的总理。沈重人以10万把军镐的精神开路,朝着不断翻新的目标迈进,从一个修理厂跻身到中国机械工业基地,沈重从小到大一路而来,也正是中国大工业基地走过的足迹。沈重人明白:是祖国穿透困境的坚韧,是国家打开了连续输氧的开关,才奏响了沈重人血液中钢铁品质的乐章。作者饱含深情地写道:“祖国是什么,是一代人接一代人为生活的土地上演变迁,是一代人接一代人为民族的复兴演绎的大智大勇。正是基于这种信念,北方重工的沈重人才有了一次次艰难路上的抉择,才有了一次次走上国际大舞台的‘雄心豹子胆作品围绕以上三重线索,在不同层面展示了当年的沈阳重型机器厂、今天的北方重工沈阳重型机械集团的精神财富,以及当代工人阶级献给新中国60华诞的精神财富。然而,作者的笔锋并没有就此停息。因为风景来了好扬帆。面对世界金融风暴的北方重工沈重人,正在朝着世界名牌公司的目标破浪前行。过去和现在的荣光,“钢铁”已经作证;未来的辉煌,“钢铁”同样可以作证。唯愿如此,我们和作者一起与“钢铁”一同作证!我们也期待着更多《钢铁作证》这样的工业题材作品早日问世!

(2009年9月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