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软实力增进方略:多元视角下的文化现象

中国软实力增进方略:多元视角下的文化现象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必须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软实力概念,并据此实施增进方略。应该说,中国通过双边机制实施的软实力战略提高了中国在这些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力。提升中国在国际制度方面的软实力,首先面对一个多边外交转型,由被动接受的反应型向求进求变的主动型转变。目前,贫富差距、城乡差距、环境恶化、社会不公正、腐败等是损害中国国际形象的主要因素,也是国际社会攻击中国的软肋。

中国软实力增进方略:多元视角下的文化现象

评估中国软实力,我们没有兴高采烈,而是充满忧虑,因为中国软实力并非强大,可谓有剑无锋……

——门洪华主编《中国:软实力方略

软实力日益成为制约硬实力及国家总体实力发展的重要因素,软实力建设是中国摆脱崛起困境、打破大国崛起悖论的重要途径。必须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软实力概念,并据此实施增进方略。

1.文化。文化也许不能直接改变客观世界,但可以改造人,而人是按照自己的意识来改造客观世界的。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基础,软实力的说服作用、渗透能力和吸引力主要是通过文化来展现的,文化价值观政治价值观的认同及其影响力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产业化程度不够、水平不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文化对外影响力的核心因素。中国人口占22%,但中文信息量只有全球总量的4%,这种情势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吸引力,使得中国在文化交流中总体处于守势。21世纪是一个多种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的时代,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应当立足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之路,确立全球视野,坚持文化独立与文化主权,推动文化自觉,同时怀着文化对话与合作的真实期盼。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家文化年活动的举办和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设立,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在不断提升。

2.观念。世事沧桑,源自观念之变,人类进步与观念变革有着直接的联系,尤其是进入大规模战略转型的中国,观念变革扮演着现代化先锋的积极角色,为中国现代化道路和探索提供指向标和路线图,可以说是中国软实力提升的主脉络。以往中国观念变革充满了进程性的思考,却少了终极性的价值追求。也就是说,体现出相当的务实色彩,却缺少理想性的要素。对正在崛起的大国而言,没有理想主义的追求,不仅是有缺憾的,也是危险的。可喜的是和谐理念的提出,对此作了矫正和补足。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次重大的观念创新和理论创新,有学者称之为“最大的国内社会共识、最大的国际软实力”。从“建设哲学”扩展到“和谐哲学”,具有极为重要的国内外意义。“和谐哲学”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社会新的政治共识、社会共识、国家共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这一哲学的国际含义就是在周边地区倡导“睦邻友好”,在本地区倡导“和谐亚洲”,在全世界倡导“和谐世界”,在世界上这远比美国倡导的“民主”、“自由”更具有吸引力、诱惑力和示范效应。(www.daowen.com)

3.发展模式。中国古代的文化中心模式曾经对东亚产生过重要影响。苏联的工业化模式曾在二战后溢出到东欧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被称为“莫斯科共识”。美国的民主政治模式被称为“华盛顿共识”,正在受着发展中国家的强烈质疑。以高福利、社会公平、重视环保等为特色的欧洲模式,受到更多关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被西方积极评价为“北京共识”,并开始在发展国家发挥溢出效应。中国模式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需要、寻求公正与高质量增长的发展路径,它被定义为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试验;坚决捍卫中国主权和权益;循序渐进、集聚能量。创新和实验是其灵魂,既务实又理想,解决问题灵活应对,因事而异,不强求划一。它不仅关注经济发展,也同样注重社会变化,通过发展经济与完善管理改善社会。西方媒体认为,中国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中国的崛起为其他国家提供了除西方发展模式之外的一个强有力的选择。中国模式需要完善的是,随着市场力量主导地位的上升,如何在政府的引导下,使经济增长效应在不同的人群和地域扩散,从而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实现社会经济两个轮子的平衡运转,实现经济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进步的双效应。

4.国际制度。制度创新可以使一个国家居于国际关系的领导地位并成为其他国家效仿的对象,从而获得巨大的政治、经济效益。国际制度是全球化浪潮和现代外交的产物,也是一个现代国家进入国际社会的主要路径。中国作为国际制度参与的后来者,经历了从身处边缘、被动、消极参与到积极参与、主动构建的过程。从上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开始,一直到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全面融入当今的国际政治、安全和经济体系,并代表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中国更多的是在双边层面上实施自己的软实力战略。应该说,中国通过双边机制实施的软实力战略提高了中国在这些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力。但是,很难突破美国主导建立一系列国际政治、安全、经济和其他领域国际机制的国际制度格局。提升中国在国际制度方面的软实力,首先面对一个多边外交转型,由被动接受的反应型向求进求变的主动型转变。其次,在国内积极发育良好的非政府组织,改变在外交和国际政治舞台上,只有政府一条腿走路的机制。第三,加强国际制度方面的信息交流,培养一批国际法学者和国际经济学者。

5.国际形象。国际形象,是一个国家的所作所为给国际社会留下的关于该国的意志、决心和能力的印象。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更多的是国内政治和国内事务的延伸。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一个形象制胜的时代,国际形象被视为主权国家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之一,各主要大国均将国际形象视为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并加以塑造。目前,贫富差距、城乡差距、环境恶化、社会不公正、腐败等是损害中国国际形象的主要因素,也是国际社会攻击中国的软肋。塑造中国的国际形象,从三个层面展开:首先是中国的周边地区,特别是东南亚地区。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中国宣布人民币不贬值,开始了中国在这一地区的魅力之旅,中国的文化、电影艺术中医成为这些地区国家的时尚。第二层次是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主要是非洲和拉丁美洲。以经济合作和文化、教育交流作为主要手段。第三层次是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在有关国家举办的文化年活动,宣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参与国际和地区安全机制,取得西方大国对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身份地位的认同。

20081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