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作良精神鼓舞干部奋发-多元视角下的文化现象

作良精神鼓舞干部奋发-多元视角下的文化现象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时间,学习作良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热潮涌动起来。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作良精神的感召下,在各自的岗位上,以不同的方式更加努力地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作出贡献。在作良精神的感召下,我要像他那样牢固地树立“五种意识”,争创一流业绩,不负党的培养和人民的重托。潘作良同志去世后,成千上万的老百姓,自发地哭送他。在作良精神的感召下,践行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职责,不仅责任重大,而且使命光荣。

作良精神鼓舞干部奋发-多元视角下的文化现象

2008年初夏的辽沈大地,一个普通的县信访局局长的离世,撼动了老百姓的心魄,也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一时间,学习作良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热潮涌动起来。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作良精神的感召下,在各自的岗位上,以不同的方式更加努力地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作出贡献。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领导干部,虽然不像潘作良同志的工作那样,能够更加直接更加切近地与人民群众接触,但是,岗位不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要求是一样的。在作良精神的感召下,我要像他那样牢固地树立“五种意识”,争创一流业绩,不负党的培养和人民的重托。

首先,学习作良同志的大局意识。辽中县本来是信访大县。由于身体不好,组织上照顾他,把他安排在县人大专职委员的岗位上。在严峻的信访形势面前,领导想起了他。他说,既然组织信任我,我就责无旁贷。作为一名党员就应该像他那样,勇挑重担。经过努力,他真的把辽中县信访工作的形势扭转了,在全市信访工作“百日会战”中,辽中县的信访工作走在了第一位。党员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就是体现在关键时刻服从党组织的安排,党叫到哪里就到哪里,这才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第二,学习作良同志的群众意识。潘作良同志去世后,成千上万的老百姓,自发地哭送他。他为什么能够博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呢?是因为他总是带着感情为老百姓做事。辽中县的公务员工资本来就不高,他还能够从有限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来资助有困难的群众。他不像有的干部那样,为基层和群众办事能推就推,他总是把老百姓的事当做自己的事。他用权力真正为老百姓办事,不为自己着想,他是真正的人民公仆,而且,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人民公仆。

第三,学习作良同志的争先意识。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作良局长干什么事都“好面儿”,这是对他工作争一流的褒奖。他把工作视为生命,在他的工作履历上,干什么都能干好,干什么都能干出一流。走上信访局长岗位后,他更是拼命地钻研业务,人们称他是“编外法官”、“编外劳动局长”。他对工作的执著,是工作上一直争先创优的不竭动力。他以他奋力拼搏、苦干实干的一流业绩,展示了新时期一名优秀领导干部的风采。(www.daowen.com)

第四,学习作良同志的奉献意识。潘作良同志短暂的一生,淡泊名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总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把荣誉让给别人。就在他去世前夕,还把市劳模的名额让给了自己的部下。他的那种无私奉献、默默无闻、踏踏实实的精神,非常鲜明具体。了解他的同志说,他就像一面镜子,对照他的事迹,就能看出什么是真正的无私奉献精神,而他的这种精神才是真正的时代精神的写照。

第五,学习作良同志的责任意识。潘作良同志是放在哪里都让领导放心的干部,他坚持做到守土有责、亲历亲为,他做人做事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把自己的活干好,对得起自己承担的责任。就是这样一种朴素的想法,日积月累,升华为一种无边的大爱,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的疾苦,一心扑在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事业上,这是一个多么可敬的人啊!

学习潘作良同志的五种意识,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关键在于实践。在作良精神的感召下,践行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职责,不仅责任重大,而且使命光荣。

(2008年7月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