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卓越魅力,创新传承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卓越魅力,创新传承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类已经历了几千年文明的洗礼,有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只有中华文化生生不息,从未中断。一言以蔽之,就是中华文化不远征、不极端、守秩序的缘故。中华文化的形成经历了六个阶段。第六个阶段是晚清时期,中华文化融入西方文化的新元素。弘扬中华文化,必须立足于继承,着眼于创新。增强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实现对本民族文化的广泛认同,是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卓越魅力,创新传承

人类已经历了几千年文明的洗礼,有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只有中华文化生生不息,从未中断。这是为什么呢?一言以蔽之,就是中华文化不远征、不极端、守秩序的缘故。

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家庭中的一员,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今天我们所认同的中华文化,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传统,体现了天地之间民为贵的民本理念,体现了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合”思想,体现了革故鼎新、因势而变的创新精神,体现了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高尚气节,体现了扶正扬善、恪守信义社会美德。

中华文化的形成经历了六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春秋战国时期,儒、道、墨、法、名等文化流派百花齐放,这个时期是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第二个阶段是秦汉时期,封建帝国的大一统促进了文化的大整合、大发展,特别是经学的兴起,使中华文化更具包容性。第三个阶段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佛学的传入,是这个阶段的两大文化成果。第四个阶段是唐朝时期,中华文化影响力远播海内外,在许多方面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第五个阶段是宋明时期,理学心学成为文化的主要形态,兴起了中华文化的又一个高峰。第六个阶段是晚清时期,中华文化融入西方文化的新元素。

弘扬中华文化,必须立足于继承,着眼于创新。在这个过程中,“五化”便是引领者。

全球化经济发展在全球已形成一个体系。经济的交往必然伴随文化的融合。各种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和碰撞,文化的西化和趋同成为巨大的压力。增强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实现对本民族文化的广泛认同,是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市场化。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积极的思想观念逐步确立,日益深入人心,民主的呼声也更加强烈。但市场化也带来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虚无主义及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如何克服消极负面影响,形成昂扬向上、团结奋进的精神,是必须认真对待的现实问题。(www.daowen.com)

工业化。西方社会学理论认为,工业化带来贫困和犯罪。我们认为,工业化对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都造成巨大的冲击和破坏,它使人们在享受到由此带来的巨大社会福利的同时,也不得不接受新的生存方式和文化消费方式。工业化在改造传统的农业手工业的同时,也改造着文化的生产方式,批量化的生产和复制手段也进入了文化生产领域。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餐式的文化消费和碎片式的阅读普遍流行。

信息化。导致文化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对信息资源的控制和垄断变得越来越困难。单纯依靠单位来传递信息和灌输思想文化的做法,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城镇化。带来地域空间关系的重大变迁,也带来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并且日益改变着社会的组织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当今社会把人们塞进一个个彼此相邻而又独立的火柴盒,构成形体庞大而又功能区分的巨系统。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和差异性也日益增强,社会意识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

中华文化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弘扬,就看我们如何应对这“五化”了,面对“五化”,能否趋利避害,是对我们文化工作者有没有本事的最大考验。

(2008年4月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