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人本来就没有文艺细胞,后天对文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又不及他人,可偏偏要我来做指导、协调、服务文艺的工作。有些同志对这个职位觊觎已久,做梦都想履行这个职责,即使是一般的同志也会感觉做这方面的工作肯定乐趣多多,如果愿意的话,不仅能天天有戏看,而且还能与各档演职人员接触,岂不美哉?我不想做这方面的工作,盖缘于不懂,但又推托不掉。既然现实如此,就不能辜负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只好勉为其难,全力进入角色,尽管这不是我的主业。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一个长期的目标。以沈阳为例,文化是发展了,但还没有达到大发展的程度;至于文化繁荣,我看还说不上,就更谈不上大繁荣了。文化发展主要表现在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产业开发这两个方面。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积累,文化事业的建设同其他事业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众所周知的。文化产业已经形成了南有动漫、西有包装印刷、东有影视、北有传媒的空间布局,并且正在形成规模,可以预见,再过几年,沈阳市文化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5%以上,文化产业将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之一。那个时候就完全可以说,我们的文化实现了大发展。但是,在文化繁荣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思路还不是很清晰。文化的繁荣,应该是群众文化和专业文化两个方面的繁荣。以广场文化为代表的群众文化丰富多彩,仅自娱自乐的群众文化活动点就达到800多个,每年举办活动二万场以上,参加活动的人次估计在千万以上。群众文化方面的繁荣是不成问题的,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制定鼓励、支持群众文化活动的政策措施。问题出在专业文化的繁荣上。前不久,在国家和省的“五个一工程”评选中,我们有些黯然神伤。我们还拿不出更多的精品。文艺精品生产是文艺繁荣的核心。有的人讲,精品评上去了,人品评下来了。我认为这样说不好,至少是工作没有做好的一个借口。我们的文艺精品生产上不去,大概是因为对精品标准的认识还不到位。我们的一些作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样样都有,让人看了之后激动得落泪,一台激光照明设备就是几十万元,舞台上绚丽多彩,演员个个是神采飞扬、亭亭玉立,台下也有不间断的掌声。这样的演出为什么就坚持不下去呢?文艺精品,既要有社会效益,也要有经济效益。一台好的剧目投入几百万,演了几场就无人问津了,告诉大家这个是精品,那可真就是上坟烧报纸——糊弄鬼呢!最近我到四个演二人转的剧场看了一圈,几乎是场场爆满。有些人认为二人转难登大雅之堂,是下里巴人,怎么会成为精品呢?不是精品的东西天天有人看,是精品的东西没有人理会,这可就怪了事了,不是观众的欣赏取向出了问题,就是我们的精品标准过时了。所以,我说,精品的标准还应加上一条群众性。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地域性的问题。比如沈阳的清文化、工业文化、近代文化都是有独到之处的。最近我们正在着手规划未来五年特别是近两三年之内的文艺精品生产方案,制定扶持、鼓励文艺精品生产的政策措施。目的就是要把文艺繁荣的突破口选在文艺精品生产上,力争在下一届的全国“五个一工程”评选中有两到三部作品获奖。(www.daowen.com)
(2007年12月1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