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搞的节庆文艺演出,基本上是些赔钱的买卖,顶多拉个企业搞点赞助什么的。这与火爆的民间演出市场反差极大,与推进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更是格格不入。
一台好的文艺演出要有思想性,要有艺术性,还要有时代性,但是由于片面地强调了演出的政治意义,致使这“三性”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这是由于我们陷入了节庆文艺演出的观念误区。
强调思想性,并不等于要突出政治性。众所周知,节庆文艺演出要突出主旋律,是主流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但目的绝不等同于手段,否则就成了政治宣言而不是艺术表现。况且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思想多元化的社会,需要我们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文艺表演应该是宣传艺术的最好形式之一,如果我们的文艺演出仅仅停留在为宣传而宣传上,就是一种低级的劳动,难以吸引观众,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甚至还会被贴上“文革遗风”的标签。
强调艺术性,并不等于要偏离政治性。艺术性与政治性是一对矛盾,文艺演出精品应该是这对矛盾的最佳调和。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甚至在将来,为艺术而艺术的作品都是有的,但为艺术而艺术的节庆演出是不可能存在的,一台精彩的文艺演出,艺术性是外在的具体表现形式,而政治性是内在的抽象的表现符号,两者有机的融合,是文艺表演追求的一种境界。关键在于演出节目的创作与主持人话语的设计,要喜闻乐见,雅俗共赏,不要扳着面孔唱戏,也不要用政治词汇主持。(www.daowen.com)
强调时代性,并不等于要淡化政治性。我们搞的节庆文艺演出,绝大部分的节目都是演唱老歌,似乎只有老歌才能突出革命的主题。革命时代的歌曲鼓舞革命人永远年轻,今天听起来依然荡气回肠,的确应该传唱。但是时代不同了,必须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生活的节目为什么就不能大量地走上节庆文艺演出的舞台呢?有人以为讲政治就是唱老歌,就要达到忆苦思甜的效果。可我们的节庆文艺演出如果时代性不足,游离于文艺演出市场之外,我们的文艺还怎么能引领这个时代呢?人们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所谓的节庆文艺演出反映的还是不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流文化呢?
走出节庆文艺演出的观念误区,就是要围绕我们想要突出的主题,尽可能地彰显演出的思想性、艺术性、时代性,并使这“三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2007年10月2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