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召开的中共沈阳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指出:“沈阳在外界的形象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已经成为国内外特别关注的城市,成为国内外投资者聚焦的城市。沈阳的振兴发展已经站在新的起点,进入了新的阶段。‘示范区’称号的获得,标志着沈阳老工业基地振兴已经实现了第一次飞跃,同时为沈阳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必将有力地推动沈阳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飞跃。”
自己说自己好不算真好,别人说你好才是真好。沈阳在外界的形象是不是有了很大的变化,沈阳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是不是在不断地增强,有权威媒体的报道为证。
远的不说,只讲今天的人民日报。在一版“喜迎十七大,党旗更鲜艳”专栏文章《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全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丰硕成果》中,开篇写道:“6月底,辽宁省沈阳市的1100余名村级党组织书记结束在市委党校的全员轮训,带着对发展‘一村一业’的深刻理解,充满干劲地回到乡间。从去年4月、5月起,他们分期来到市委党校,参加沈阳市村级党组织书记大培训。培训班上,中共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陈政高上第一课,还参加每期培训班的座谈会,与党的基层干部面对面交流。法库县黄花岭村党支部书记王启林培训后精神振奋,干劲倍足:‘过去,总觉得我们小小的村党支部书记起不了多大作用,现在想法改变了。我有责任带领乡亲走好发展路、致富路,让群众满意!’这是沈阳市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落实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精神,从抓‘第一责任人’入手,紧扣发展采取突破性措施,提高村干部能力和素质的有力举措。”
无独有偶,也是在一版“科学发展,共建和谐”专栏文章《重在创新,变在深处——东北三省贯彻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述评(上)》中,写道:“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命名沈阳市铁西区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暨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铁西由此成为我国首个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双‘示范区’。时光倒回几年,曾有‘东方鲁尔’之称的铁西,还因国企效益差、下岗工人多,被称为‘全国最大的工人度假村’。虽然争取到200多亿元国家改造资金,但单纯的“输血”并没能重振铁西,无法摆脱‘搞技术改造找死、不搞技术改造等死’的怪圈再现。‘铁西的新转机,来自2002年铁西区与当时的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梁启东说,2002年开始,铁西启动大规模搬迁重组,将200多家老国有企业从市区迁到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由此产生的大笔级差地租收益用于企业转制和更新改造;腾出的地方发展第三产业,安置下岗工人。解决了债务、冗员、企业办社会等遗留问题,更新了厂房设备,转活了运行机制,一度沉寂的铁西工业焕发生机: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840亿元,相当于2002年沈阳市的工业总量。铁西的经验表明,振兴东北不能走‘给钱、给项目、给优惠政策’而不触动体制的老路,要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子。”(www.daowen.com)
当然,光媒体说好还不行,关键还得看我们老百姓的反映。这段时间,媒体正在热炒“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活动,老百姓街谈巷议的话题,都跟“幸福沈阳”有关,见面就问:“投票了吗?”市民对此表现出来的热情,恰恰就说明了,我们沈阳这座城市给市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沈阳一定能在众多参选城市中脱颖而出,如果没有实现这个目标,媒体再“轰炸”又有什么用呢?让我们和媒体一起关注日新月异的沈阳!
(2007年8月31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