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于丹教授对经典的学习心得式报告,值得赞同和辩护

于丹教授对经典的学习心得式报告,值得赞同和辩护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个意义上,我完全赞同于丹教授对经典的学习心得式的报告,并且愿意为她辩护。讲学是一门学问,为什么于丹教授这么一讲,就有那么多人爱听呢?于丹算不上美女教授,只能算是看上去不会让人烦的女人,但她的举止端庄文雅。于丹教授对经典的精彩解读,正是表现了她作为一名教师的讲学魅力。你说,我这大众中的一员,古文没学好,学术看不懂,只好从于丹教授式的经典普及中受益了。

于丹教授对经典的学习心得式报告,值得赞同和辩护

近日,有数名博士联名要求于丹从《百家讲坛》下课,理由是她对经典的解读方式糟践了传统文化。对此,一些网友坚决反对,甚至骂博士们是“跳梁小丑”。我看这种态度不免有些偏激,不管怎么说,人家是博士,而且说的还有一定的道理。不过,我是支持于教授的,因为她说得有更多的道理。

时下,易中天、于丹、阎崇年等老师们掀起的国学热,或称传统文化热,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我认为,这种趋势不仅反映了社会的宽容,而且体现了文化的多样,因而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在这个意义上,我完全赞同于丹教授对经典的学习心得式的报告,并且愿意为她辩护。

这是对反传统文化的一种抗拒,有什么不对?当今社会,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很重要的一个变化,就是社会呈现出多样,文化呈现出多元。传统文化心安理得地存在着,反传统文化也堂而皇之地活跃起来,我们是在各种各样思想文化相互碰撞中建设和谐社会的。每种文化都需要依靠自身潜力的张扬去争取生存的空间,包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主流思想文化。在社会转型期内,我们大都希望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创新,希望它与现代文化融会贯通,

因为它毕竟有许多合理的成分。而反传统文化则认为传统文化是个巨大的包袱,不彻底与之决裂,不足以轻装上阵。于丹教授对经典的精彩解读,正是迎合了我们抗拒反传统文化的这种社会心理,一些人,特别是一些老先生更是拍手称快。

这是学习经典文本的一条捷径,有什么不妥?中国的古汉语有它的很大特点,就是简洁,寥寥数语可以说明许多道理,但它始终与现实生活相脱离,因而读起来就不是很生动。据说,白话小说水浒传》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中国语言文字在人物刻画方面比较呆板的不足,从此以后,白话文大行其盛,加上不断地文化革新,以至于中国人学古文比学外文还难。我们这代人从小就缺少古文教育,比如我读《离骚》,全文不过2500字,其中有93个字,我要借助词典才能弄清它的读音。照理说,我大小也算是个知识分子哲学学士,还有研究生学历,居然有这么多字不认识。我自信,本人的文化水平不在中等之下,在我之上的人也不见得就比我认识的汉字多。于丹教授对经典的精彩解读,正是弥补了我们学习经典比较困难的这种缺憾,对我而言,确实是受益不小啊。(www.daowen.com)

这是个性讲学魅力的一种彰显,有什么不可?讲学是一门学问,为什么于丹教授这么一讲,就有那么多人爱听呢?当然,《百家讲坛》上的其他教授讲得也不错。我曾当过几天教师讲过几次课,对此是深有感触的。讲课作报告,首先得有互动,演讲者要善于抓住听众的关注点,把他们的求知欲给勾起来。其次要有案例,不能干巴巴地讲道理,要用新鲜、生动的故事吸引人,让人们在听故事当中品道理。再次要有自己的观点,而且用自己的思想观点把别人的说法给串联起来,叫人一听就有高人一筹的感觉。第四就是要有信心,自信才能从容。另外,讲学者的形象和表达能力也很重要。同样是《百家讲坛》上的几位教授,讲得也不错,但是我不爱听,就是因为他们的形象叫人不敢恭维。于丹算不上美女教授,只能算是看上去不会让人烦的女人,但她的举止端庄文雅。我曾经现场听过于丹教授的一场报告,这位被称作“京城女铁嘴”的报告人确实很能讲,这就是本事。于丹教授对经典的精彩解读,正是表现了她作为一名教师的讲学魅力。她的风格和气质,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效仿。

这是学术走向大众的一种趋势,有什么不好?把学术问题大众化,是早些时候易中天教授的一大罪状。其实,易教授用一些时髦的语言表述历史事件,不外乎是为了吸引听众,也是一种讲学方式而已。况且,学术为什么就不能大众化呢?如果认为学术只能在象牙塔里搞,不能在大庭广众面前说,我看这样的学术也行将就木了。难怪现在的学术杂志叫人看不懂,实不相瞒,我是学社会学出身的,社会学作为一门显学,它的研究成果应该是最直白易懂的,现在社会学专业杂志上的文章,百分之九十以上我看不懂。你说,我这大众中的一员,古文没学好,学术看不懂,只好从于丹教授式的经典普及中受益了。于丹教授对经典的精彩解读,正是满足了大众的这种学习愿望。我想,像于丹教授这样的文化传播者越多,我们的文化传承才会越无障碍,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才会越加丰富。

(2007年3月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