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贝时璋在生物领域的五大创新-创新的故事

贝时璋在生物领域的五大创新-创新的故事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贝时璋一生在科研上做出了举世瞩目的伟大贡献,突出的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创立了细胞重建学。贝时璋高瞻远瞩在筹建浙江大学生物系时就明确提出该系以发展实验生物为主。贝时璋非常重视交叉学科的研究,从中捕捉生物学新的发展信息。1963年10月贝时璋在上海实验动物学专业学术讨论会上介绍了“分子生物”这个崭新的领域。足见贝时璋在科学上的预见性。贝时璋在生物物理研究所成立的第一个研究室就是放射生物研究室。

贝时璋在生物领域的五大创新-创新的故事

贝时璋一生在科研上做出了举世瞩目的伟大贡献,突出的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创立了细胞重建学。早在1932年,贝时璋在杭州郊区松木场稻田采集到的甲壳类动物丰年虫中发现了中间性,并发现雌雄生殖细胞相互转化现象这一细胞的奇异变化,即细胞解体和细胞重建的现象,打破了细胞只能由母细胞分裂而来的传统学说,贝时璋将这种现象称为“细胞重建”,并于1934年在浙江大学生物系一次讨论会上宣布了他的研究成果,发表了名为《丰年虫中间性生殖细胞的重建》的论文。由此奠定了他成为我国著名细胞生物学家的学术地位,建立起了重建学说。他把细胞分裂和细胞重建结合起来研究,把模拟和诱导自组装结合起来研究,对改变的细胞的结构性状、优选劣汰、控制定向生产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细胞重建在国内外有很大影响。贝时璋和他的研究组,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创造了一整套细胞重建的理论。贝时璋自豪地说: “我用自己的生命研究生命科学,不久以后简单的生命将在实验室合成。那时,生命与无生命之间的界限,也不再是固定不变的了。”细胞重建理论的创立对生命科学有着极重要的作用,人们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维持细胞解体和细胞重建的平衡,从而对抗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以及维持和提高脑功能;而细胞解体和细胞重建的平衡,是靠机体氧化、还原系统作用的平衡来维持的。如吃一定量的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就可以维持氧化、还原系统作用的平衡,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贝时璋活了106周岁,98岁以前从没有住过医院,他不吃补药和营养品,但长期每天吃4片复合维生素B6片维生素C,来保持自己细胞的解体和重建的平衡,这也可能是他长寿百岁的一点小窍门。

第二、实验生物学的开路先锋。远在上个世纪30年代初,实验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前沿科学。贝时璋高瞻远瞩在筹建浙江大学生物系时就明确提出该系以发展实验生物为主。他所从事的生物学研究就是以物理化学的观点用实验的方法和实验手段来研究和探索,从1930年到1945年贝时璋在浙大从激素、染色体、细胞学等多种角度开展实验生物学的研究。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浙江大学科学报告》、《中国实验生物学杂志》、《科学记录》、《科学》杂志以及美国、德国英国的有关期刊上。他在国内开辟了实验生物学阵地,大力支持罗宗洛教授主编的外文版《中国实验生物学杂志》,作为国际交流的渠道,挤身于世界同一领域的行列之中,他把自己的论文投给该杂志,当时的研究成果并不比外国人落后,令国际同行刮目相看。解放初期在北京还成立了实验生物学研究所,他任研究员兼所长。不愧为我国实验生物学的开路先锋。

第三、中国生物物理学的创始人。贝时璋非常重视交叉学科的研究,从中捕捉生物学新的发展信息。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率先招收两名化学专业的学生和他一起搞生物学的研究工作。196310月贝时璋在上海实验动物学专业学术讨论会上介绍了“分子生物”

这个崭新的领域。他认为: “实验动物学要向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道路奋勇前进,那么发展速度会更快,对整个生物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会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足见贝时璋在科学上的预见性。他在筹建北京实验生物研究所时非常注重交叉学科的相互渗透,提出要数学和物理学的人员参加实验生物学的研究。随后在他领导的北京实验生物研究室的基础上改建扩建为生物物理研究所。在这个所里他先后成立了放射生物研究室、宇宙生物研究室、生物结构和功能研究室、生物工程与技术研究室,另外还成立了以生物控制论信息论量子力学为研究方向的专门研究小组。他提出生物物理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研究生命的基本性质,并阐述了生命基本性质是:生物聚集态、生物的自复制和生物的能量转化。1980年他在《对我国生物物理学发展的几点希望》的报告中提出了6个问题:生物系统中力的作用、生物所利用的基本粒子、生物的一些物理性质、生物膜与液晶、生物水和生物的自组织,并深刻地阐明了研究的意义。1988年他又衷心希望我国生物物理学研究尽快在解开“生命本质”之谜上结出硕果。

第四、在放射生物学上功勋卓著。贝时璋在生物物理研究所成立的第一个研究室就是放射生物研究室。该室除了有放射性原初反应、放射形态、生理、生化效应、小剂量长期积累效应、剂量测定、生物防护和食物保鲜等一系列研究之外,还成立了一个放射生态学研究组(该组以后独立成为一个研究室)。为了测量全国的放射性基本情况,从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岛,东起渤海之滨,西到戈壁沙漠,共设有18个测量站,监测基本的涨落情况,了解邻国试验核武器的实况。建立测定方法,获得基本数据,建立起了一支放射生态学的队伍,也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环保基本建设。生物物理所在猴子身上进行的小剂量照射的生物效应研究,积累了大量珍贵的数据,为防护放射危害提供了可靠依据。生物物理所的放射性本底调查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小剂量长期辐射效应实验研究获1978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奖。1983年贝时璋在谈到生命本质时特别提出: “有些在通常环境下不能充分显示出来,从而影响了许多生物规律难以探索和阐明,没有特殊环境作比较,对生命的认识就不能很深刻。

因此,为了更好地揭露生命的奥秘,彻底地了解生物的规律,放射生物学的进一步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所以他在我国放射生物学领域建立了不朽功勋。(www.daowen.com)

第五、他是我国宇宙生物学和生物工程的奠基人。贝时璋对宇宙生物也特别重视。上个世纪60年代初,他与其他部门合作两年间发射了5枚生物探空火箭,并成功回收了搭载的生物样品和实验动物。他是宇宙生物的开拓者。可以想象不久的将来建立太空生物实验室是完全可能的,人类的生命是无限光明的。

生物工程是造福于人类的新兴工业,对人类的防疫,保健和疾病治疗有着极重要作用,也是各国经济新的增长点,美国近年生物制品年产值达数万亿美元,我国去年也超过万亿人民币。贝时璋在成立北京生物物理研究所时就预见到这个事业的光明前景,那个时候就设立了宇宙生物研究室和生物工程研究室,为宇宙生物和生物工程打好基础,铺平了道路。他才真正是这两个领域的奠基人。

贝时璋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探索研究,在生命的最后年月里曾说过:我现在对生命的本质问题可以发表意见了,我是将天文、物理、化学、生物、哲学结合起来,探讨生命的本质,而这种深刻而立体的认识与年轻时是不能相比的,那时可能只对一个单薄的独立的生命感兴趣。他坚定地认为21世纪是生命科学深入发展的时代,人类追求长寿已不再是一种梦想。长寿对个人和社会发展意义非常重大。

有些科学秘密的推迟发现就是因为某个科技巨星的过早离世夭折,延误了科学发展进程,给人类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贝时璋不仅是中国生物界的科学巨匠,在国际上也享有盛名,1948年就被邀任荷兰国胚胎学研究所研究员,该研究所委员,多次出访世界各国,应邀去多国讲学取经。2003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根据中国国家天文台申报,正式批准将该台于19961010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36015的小行星命名为“贝时璋星”。

贝时璋于20091029日上午在北京安详地离开了人世,终年106岁,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为生命科学打拼了近90年,他开创的事业前途无限光明,他的光辉将永照千秋!他的名字将永远刻划在人们的心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