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名机,字仲景,号南阳,又号长沙。公元120年左右出生于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是我国古代一位医学大师,后人称他为“医圣”。
张仲景,从小勤奋好学,读书很多。当他从史书中读到扁鹊给人治的故事时,深受启发。他考虑:民间有这么多的疾病和痛苦却没有人问津,我为什么就不能象扁鹊那样,学习医学,救死扶伤,把解除人民的疾病痛苦当作自己的责任呢?于是,他在这种志向下,拜当时名医张伯祖为老师,不知疲倦地刻苦学习。他翻遍古代所有的医学书籍,反复研究古人的宝贵经验,到民间收集有效的药方。逐渐掌握了用“辩证论治”的方法来治病救人。
东汉末年,由于军阀混战,弄得民不聊生,引起瘟疫流行,人口死去了将近三分之二。有一年夏天,张仲景到湖南去,正碰上瘟疫大流行。他给一个姓李的病人去看病。张仲景给病人试了试脉,发现脉搏跳得快而有力,舌苔又黄又厚,脖子发硬。张仲景对病人的母亲讲: “您儿子得的是伤寒症。这种病是由病毒侵入体内引起的。现在病已深入到了肠胃里,我要用凉药通通他的大便,把病毒泻出去。”用了这种方法,很快使病人康复。张仲景就是这样根据病情的不同,细心琢磨着运用“辩证论治”的方法,救了不少人的生命。
张仲景不但敢于大胆实践,而且还善于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有一次,有两个小贩因被雨淋而病。试脉的结果:第一个病人的脉搏跳得不快不慢,手腕上有不少汗水。第二个病人脉搏跳得很快。他以为都是感冒,一发汗就会好的,于是给病人服了麻黄汤。第二天一早,张仲景先去看了第二个病人,他因为吃了药出了大汗病好了。(www.daowen.com)
他又去看第一个病人,出乎意料的是病人出了一身冷汗,病却加重了。张仲景十分纳闷:既然两个人都是感冒,而且都是吃了同样的药,为什么效果不一样呢?经过反复思考,忽然恍然大悟:原来当时病人一个有汗,一个无汗。无汗的病人吃了药发了汗当然好了;那有汗的病人,吃了药继续发汗,病情自然加重,怎么能好呢?随后他对这个病人改服了桂枝汤,果然病人好了。
又经过无数次的探索、实践,张仲景把感冒受寒的病症分辩成六类八型。如虚症、实症等;热型、寒型等。通过对伤寒感冒类型的划分,使古代“辩证论治”的方法更具体更丰富了。从此,治疗伤寒类的疾患人们就更有把握了。
张仲景善于学习,勇于创新。他不仅全面发展和充实了“辩证论治”方法,还创造了很多独到的医疗技术。张仲景到了晚年,把几十年行医的经验写成了一部名著,叫《伤寒杂病论》。又经过后人的整理,分成了两部,一部专讲外感叫《伤寒论》;另一部讲各种杂病,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和饮食卫生叫《金匮要略》。对理、法、方药,“四诊”、“八纲”、“六经辩证”均作了详细论述,为我国医学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由于张仲景在医学实践和理论上功勋卓著,后人便称他为“医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