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宏祖字振之,号霞客,公元1586年出生在我国江苏省江阴县。他是我国明朝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是中国古代的游历大师。
他的家庭很富足,祖父是隐居学者。徐霞客喜欢读书,但把功名利禄看成过眼烟云,弃之如敝履,他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厌弃世俗,欲问奇于名山大川。”他对朋友说: “大丈夫应当朝游碧海暮到苍梧,怎能一辈子局促于海疆一隅!”所以,从22岁开始,他就走出书斋,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穷九州内外,探奇测幽”。
徐霞客的抱负深得母亲的理解和赞许,她鼓励儿子说: “好男儿志在四方,哪能像藩篱中的雉鸡,车辕下的马驹,坐困家园!”徐霞客初次出游太湖时,母亲还为他特地缝制了“远游冠”!以壮行色。此后,徐霞客每次出游,算好旅程,预定日期,按时返回,母亲倚门想望。待儿子进屋之后,母亲常坐在豆棚之下,一边织布,一边倾听儿子的种种新鲜见闻与惊险经历。每当听完之后,总是喜形于色,欣慰地对儿子说: “儿啊,你外出爬山涉水,我坐守家中,看着豆荚一天天地长大,望着天际飘荡的白云,秋天到了,知道你该回来了。听着你介绍新鲜的旅途见闻,真叫我惊喜赞叹。比起那些碌碌无为的人,你也算是问心无愧了。”为了激励儿子勇往直前,他母亲73岁那年还陪徐霞客一起游历了江苏宜兴、安徽宣城。在封建社会里,一位年逾古稀的农村妇女能有这种崇高的精神和行动,实在难能可贵。在母亲的衷心支持和勉励下,徐霞客坚持了30余年的游历生活,他的足迹遍及今天的19个省、市、自治区,旅行考察地域之广,极为稀有。他开创了实地考察自然、系统描述自然的新方向,闪烁着近代科学精神的光芒。
徐霞客每次出游,都用日记的形式记下沿途所见所闻以及内心感受。无论是在山村茅屋的油灯前,还是在荒野破庙的松明下,他坚持写作。他用饱满的热情,生动的笔触,歌颂祖国山河的壮丽多姿,日记内容丰富多彩,有山脉江河、地形地貌、奇峰异洞、瀑布温泉、风土人情、民族关系、边疆防务、矿石物产等等。记录得清楚详细。经后人编辑刊行,就是举世闻名的《徐霞客游记》。
《游记》是一部用清新绮丽的散文体裁写成的科学文献,既是文学名篇,又是重要的地理文献。它对景物风光的描绘,如诗如画,拟人状物,挥洒自如,读起来,气势如雄、景色瑰丽的山水画卷,令人心旷神怡。
徐霞客是我国岩溶考察的先驱。他对我国西南地区岩溶的分布、类型、成因,有着细致的记述。这些记述是世界上岩溶考察的最早文献。他在云南东部记述石灰岩分布情况时说: “遥望东界遥峰下,峭峰嶙立,分行竟颖,复见粤西面目。盖次丛立之峰,西南始于此,东北尽于道州,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岩洞的发育是岩溶的主要特征,石灰岩是长期受水溶蚀作用的结果。溶解后再凝结的石灰华,倒悬洞顶的叫石钟乳,耸立洞底的叫石笋。徐霞客通过认真考察,正确地指出了石钟乳是由于含钙质的水滴蒸发后,钙质附着洞顶,逐渐结聚而成的结果。这在当时条件下,有如此深刻的见解是极不简单的。他的这些考察直到现在还可以作为我们研究岩溶的参考。(www.daowen.com)
徐霞客还考察了许多河流。他对河道发育,水流浸蚀,水系演变都做过详细的考察。他曾经说过: “河水冲蚀山地,急流能使凹岸崖壁崩坍,岩石突露,而凸岸则水缓沙停,地势低平,宜开发水利。”
徐霞客不迷信经典,只相信科学,只相信实际。通过实地查勘,写出了著名的《溯江纪源》(又名《江源考》)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论证了金沙江才是长江的正源,推翻了二千多年来人们陈陈因袭的《尚书•禹贡》提出的“岷山导江”说。他还对盘江等诸多江河的源流作了辩正。纠正了《大明一统志》有关记载的混乱错误。
公元1641年,五十六岁的徐霞客因病不能再旅行,再考察了;他将自己一生采集的岩石标本放在病床前,仍然孜孜不倦地钻研着、深思着、直至去世。
徐霞客尽管只活了56年,但对我国地理学的贡献是巨大的,他的治学精神十分严谨,例如他对一些石灰岩洞的方位、大小,用步测和目测得出的数据,和现代科学仪器测量的结果都十分接近。我们永远都应该学习他那种不畏艰险,不辞劳苦,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