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徐光启的三大贡献-创新的故事

徐光启的三大贡献-创新的故事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徐光启在科学上有三大贡献:第一,修订历法。“几何”这个词,就是徐光启根据英语的音和义翻译出来的,至今我们仍在沿用。徐光启还翻译了许多关于测量、水利等方面的著作。地圆说和经纬度的观念,也是由于徐光启的翻译出版后,方为我国人民所了解。由于徐光启大量介绍了西方的自然科学,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大门也就打开了。徐光启死后葬在上海徐家汇。

徐光启的三大贡献-创新的故事

徐光启,姓徐,名光启,字子先,号玄扈,公元15624月出生于上海徐家汇。是我国明朝有名的科学家,而且还是第一个把欧洲的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来的人。欧基米德的《几何原本》就是他最早翻译成中文的。

徐光启酷爱读书,读书既深又广。故于公元1597年考中了解元,他并不满足现状,继续努力进取,公元1604年他又考中了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全家迁居北京。在这前后他结识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跟他学习西方的天文数学、测量、水利等方面的知识。

徐光启在科学上有三大贡献:

第一,修订历法。崇祯皇帝即位后,任命他为礼部左侍郎,不久又提升为礼部尚书。这时他已年过花甲,但壮志不已,向朝廷建议运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来修订当时谬误百出的历书。朝廷接受了他的建议,让他主持开局聘请耶稣会人士修订历法。他把汉朝以来六十八次修改历法以及二百九十三次日食预报与实际发生日食时的误差,都做了统计和研究。他还引进了欧洲的辰钟和伽利略发明的望远镜,对天象进行精密观测,绘制了一幅《全天球恒星图》。当时历局集中了一批天文历法方面的人才,但徐光启却不顾自己七十高龄,经常登上观象台观测。一次,他为了测算冬至的时刻,从观象台上失足坠下,腰和膝盖都受了伤,但仍然坚持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修成了一部一百多卷的《崇祯历书》。

第二,他是我国最早的翻译家之一。他和利玛窦合作翻译了一部欧洲最著名数学著作——欧基米德的《几何原本》。翻译这本书时,徐光启呕心沥血,日夜操劳,即使一个词的翻译,为了准确他也要反复推敲。“几何”这个词,就是徐光启根据英语的音和义翻译出来的,至今我们仍在沿用。徐光启还翻译了许多关于测量、水利等方面的著作。地圆说和经纬度的观念,也是由于徐光启的翻译出版后,方为我国人民所了解。由于徐光启大量介绍了西方的自然科学,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大门也就打开了。

第三,徐光启编写了《农政全书》。他用科学的方法,总结了中国传统的农业知识和生产经验,并吸收西方的科学技术,成为一部“总括农家诸书”的集我国古代农学大成的巨著。

《农政全书》大约于公元1625年到1628年写成,徐光启生前未来得及刊印。他死后于公元1639年才由陈子龙等人整理刊行。全书60卷,50余万字,分为十二门: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种植、牧养、制造、荒政。其中“水利”和“荒政”为全书重点。这部著作的主要价值是:(www.daowen.com)

一、重视农业生产经验和技术的总结。既辑录了古代300多种重要的农业文献,又及时总结了明朝当代农家及徐光启本人的农业实践经验,使一些传统的农田园艺知识和从实践中获得的新经验得以流传推广。在辑录农学文献资料方面,除汇集历代重要典籍外,更注意搜集明朝人的著述,如沈一贯的《山东营田疏》、吴严的《兴水利以充国赋疏》等。在总结农业生产经验方面,他把自己多年田间观察研究的重要成果也都加以记述;如对农业用水五法,逐点陈述;他详尽叙述了自己观察所得的蝗虫生长规律,以及消灭蝗灾的具体办法,提出了从灭卵入手的比较科学的治蝗办法。其他,如作物果蔬的栽培经验,更是不胜枚举。

二、注意提倡经济作物的种植与推广。《农政全书》反映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经济作物种植更为普遍的时代特点。如对棉花的种植,记载的特别详细,从选种、种子贮藏、播种期、施肥技术、行距等,总结提炼出一整套栽培技术理论。又如种植乌柏可以取柏油,种女贞可以取白蜡,“其利济人,百倍他树”,书中都给予了详细介绍。又如茶叶,当时已行销国际市场,是“民生日用之所资,国家课利之一助”,他在书中对其有关品种、采摘、泡作、收藏以至饮用的方法,都详细地加以论述。

三、宣传了“人定胜天”思想,反对保守观念。他在书中说: “土性虽有宜不宜,人力亦有至不至、人力之至,亦或可以回天,况土乎?”他反对那种“凡种植必用本地种”,否则“风土不宜”,难以存活的保守思想。他还用实例做了有力的论证。如棉花由外国传入,中国普遍种植,成了衣被之资;甘薯由外国传入南方,在北方也得到推广,并获丰收。由此,他得出结论说: “若谓土地所宜,一定不易,则必无此理。”

《农政全书》真可称得起是农业的百科全书。几百年来这部书不但在国内一再出版发行,而且在国外也受到极大的欢迎。

633年,72岁的徐光启未及修完《崇祯历书》,便卧床不起,他在去世前几天,特地向皇帝推荐一位学者继续领导历局,完成未竟事业。徐光启死后葬在上海徐家汇。后来人们称他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