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企业所有权配置的实质及机理

企业所有权配置的实质及机理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再谈判机制是一定条件下内生出企业所有权的特定配置方式的核心机理。我们已经看到,企业所有权的配置方式是内生的,是谈判的结果,代表了企业内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均衡。

企业所有权配置的实质及机理

3.2.4 企业所有权配置的实质及其内在机理

企业契约的直接目的,是在企业所有权即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配置方式上达成一致性同意;而企业契约的功能,就在于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来尽可能节约交易成本并供给激励。那么,何谓剩余索取权以及控制权?其配置又遵循着什么样的标准或者原则?

首先一点很明确的是,生产要素选择进入企业,它一定可以获取超过市场价格的收益或有潜在可能,这部分收益就是企业生产所创造出来的“剩余”,同时这部分剩余,也只能来自于企业的生产函数。企业的生产性问题,也就是如何选择更佳的生产函数以创造出更多的企业剩余的问题。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等中找到充分的证据。

但是,企业的生产性是以企业的交易性为特征的,或者说企业生产是带有制度结构的生产过程。也就是说,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普遍存在剩余分享的竞争,因此首先必须在其间就相互的责权利关系达成“一致性同意”,提供一个基本的合作框架,企业的生产功能才能够得到实现。在正交易成本的假定前提下,企业所有权如何界定对于事后的经济绩效至关重要。(www.daowen.com)

企业制度也就是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不同配置方式。一般认为,虽然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交易或博弈的直接目的在于自身剩余分享的最大化,但剩余分享的不同方式却往往取决于控制权的配置格局。这也就是一般所理解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对称分布原则。事实上,控制权的不同配置方式也决定着企业所能获致的经济绩效亦即所能创造剩余的多少。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企业所有权首先就是企业的控制权。

目前,理论界对于究竟什么是企业控制权尚存争议。[21]即便如此,关于企业控制权还是形成了若干基本的共识:(1)企业控制权是“状态依存”的;(2)企业控制权的具体配置方式取决于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谈判实力,因此是“资本雇佣劳动”还是“劳动雇佣资本”并不重要,也不具有终极性的意义;(3)企业控制权的配置方式决定着企业的经济绩效。

再谈判机制是一定条件下内生出企业所有权的特定配置方式的核心机理。我们已经看到,企业所有权的配置方式是内生的,是谈判的结果,代表了企业内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均衡。这虽然在一般的意义上说明了企业所有权配置方式的原因,但却并不足以解释历史和现实中曾经出现过的多种异质性企业组织形式。这是因为,这种解释虽然提供了关于企业契约何以形成的一般答案,却忽略了企业所有权的状态依存性因素。也就是说,这仅是一种静态的理解,现实企业内的谈判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而必须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展开再谈判,以应对和反映企业各人格化要素之间谈判实力对比格局的新的变化。这就是说,企业是一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长期的再谈判机制,各种人格化要素的谈判实力决定谈判的结果(即企业契约或者企业所有权配置的具体方式),并外化为企业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